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深入,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當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主流教學模式。將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海洋工程技術專業,以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課程為試點,對混合式教學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效果進行探討,發現該教學模式能有效增進師生互動,完善考核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
[關 鍵 詞] 移動互聯網;海洋工程技術;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16-02
混合式學習概念是在信息時代大背景下于21世紀初被提出來的,是人們對在線學習進行思考后總結出來一個在教育領域較為流行的術語[1-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智能機已全面普及。據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18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占網民數量的98.3%。移動互聯網既具有移動網終端的便攜性,又兼備互聯網應用服務的廣泛性,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明顯優勢[4]。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可以實現時間、地點、權限的無障礙通路[5],同時兼顧傳統課堂教學的監督和管理模式,讓移動互聯網教學真正起作用。
一、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課程引入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是海洋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教學內容覆蓋面廣、難易適中,與海洋工程裝備的修造工作密切相關。要勝任每種崗位都需要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技能。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習效果不佳?;旌鲜浇虒W通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其中課前和課后環節幾乎全在網上進行,并且便于采用形成性評價;在課中環節,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深度講解重難點;在課后是復習拓展環節,學生在完成課后測試的過程中進一步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根據自身需要、興趣和能力進行復習或拓展知識。
(二)混合式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縮小同學生課前知識儲備差異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多樣化,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存在明顯差異,加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場地巨大、修造過程復雜,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對本行業的了解較少,因此對知識的理解方式和理解層次差別很大,傳統課堂上的無差異授課方式并不適合所有學生。
在課前預習環節,有些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迅速完成自學,有些學生必須借助更直觀的視頻講解才能理解知識,有的同學甚至需要學習多次并尋求教師幫助后才能理解知識。現階段,各學校在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都會提供一些經費對課程資源進行改善,在混合式教學環境中,教育資源可以實現共享,因此混合式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更高標準的教學資源
(三)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教師實時、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目前,很多高校正在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引進了各種針對混合式教學的教學系統,這些系統大部分具備自動組卷、自動批改作業和自動統計數據等功能,可以實時、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學管理。
二、基于移動互聯網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針對海洋工程結構與識圖課程知識點多、知識點關聯性強的特點,以海洋工程裝備修造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以網絡教學資源為依托,以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學習規律為依據,采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如下所示)。
(一)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資源設計
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硬件設備是智能機,智能機的屏幕較小、屏幕分辨率低、計算能力較差、存儲能力有限、輸入文字慢,因此適合移動互聯網的教學資源應該短小精悍、簡單明白、重點突出,視頻字幕的字體放大,資源之間保持連續性和層次感,應盡量減少智能機的資源消耗和學生的操作次數,便于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課前學習設計
課前學習環節全部在線進行并由教師嚴格監管,主要包括學習任務發布、導學信息、教學資源、測試題和答疑討論等,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相對容易理解的基礎知識,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課前學習環節,教師應針對所有學生的總體情況、課程特點和海洋工程裝備修造的工作崗位能力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精心安排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編制導學信息、發布學習任務,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按照導學信息和測試題的引導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前小測,期間根據需要進行分組討論或尋求教師幫助,教師根據反饋信息總結學生的預習情況,優化課堂教學計劃。
(三)課中學習設計
課中學習環節大部分在課堂上進行,主要包括重難點講解、知識綜合應用案例、模型參觀、紙模型制作、答疑討論等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吸收并合理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創新技能訓練。在課中學習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結合海洋平臺的結構特征和配套的圖紙,更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難點,并在適當的時候到模型展示室進行現場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進行答疑討論,讓學生不僅知道學的是什么,而且知道為什么而學、學了有什么用。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查漏補缺。 (四)課后學習設計
課后學習環節主要在網上進行,主要包括課后作業、課后復習、拓展學習、答疑討論、成果展示和參觀實習等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深化吸收和鞏固,并為有上進心的學生提供拓展的學習資源和空間。在課后學習環節,學生可以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繼續在線瀏覽網絡資源,鞏固、拓展知識。
(五)考核評價
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混合式教學便于進行形成性評價,評價數據更及時、更精確。在本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上線次數、上線時間、測試成績、在線討論、課堂表現、作業成績和考試成績等,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在各個環節激勵、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幫助教師動態調整課程管理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踐證明,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進師生互動,完善考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順應現代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考核體系、提高學習效率,便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是現代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同時,混合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用心投入教學和學習當中去,加強管理,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陳君濤,展金梅,宋春暉.移動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6):117-119.
[2]姜冬艷.移動互聯網絡環境下的《綜合英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3):75-77.
[3]陳君濤,展金梅,宋春暉.移動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6):117-119.
[4]位炯.移動互聯網對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5.
[5]徐柏楊,楊小帆.移動互聯網對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37(1):71-73.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