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負責聆聽教師講解的內容,并對重點加以記憶。但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不一定是學生認為的疑點難點,所以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認為這一部分內容不需要自己過于認真的聆聽之后,就會造成走神,而當思緒被拉回時,可能教師所講解的部分已經結束,學生就這樣度過了時間,無形之間拉低了學習效率。其次,課堂缺乏互動性與活躍氣氛,小學生正是好動的時候,讓他們在課堂上沒有參與度會壓制學生的天性,減弱學生的個性表達,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互動;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活躍氛圍;引發思考
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參與到課堂里來,減弱了教師的地位,課堂真正的主任應當是學生。倡導學生自主探索、討論、思考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梢杂行У靥岣邔W生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適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教師提前制定好教學目標,然后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一起探討,來實現教學任務與教學計劃。如何在課堂上做到有效互動,是值得教師去探求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進行互動式教學及它將帶來的好處,與可能面對的問題進行探討。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可以更好地進行創新式教學。
一、提高教學效率
在對于小學語文的新課標改革中,反復強調自主與探求。小學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為主,側重于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興趣的導向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影響著效率的高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取決于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授課模式。教師要結合一定的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對課堂的興趣,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嘗試如何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性格特點,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導學案,點明教學目標,提出將要講解的內容中會重點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可以節省教師課堂講解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很多課文在開始就設置了懸念,更利于這種模式的實施。比如在《半截蠟燭》這篇課文中,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猜測蠟燭中會有怎樣的秘密,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對于學生日后的課后閱讀也有一定的幫助。
二、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生還處在一個低齡階段,集中注意力對于他們來講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需要很好的自制力,而如果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話,就更不利于學生學習的進行。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添加課堂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入游戲或者比賽之類的方法來充實課堂,引導學生進入應有的情景,深化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放松他們的心理狀態,增加互動方式。
例如,在課堂中,教師應當增加使用多媒體的比重。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時,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在教室內播放《品讀》節目對這篇文章的解釋。這種方式使學生在高強度學習之下所產生的壓力得到暫時的緩解,使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進行質疑和思考。學生也可以沿著節目中對作者情感的解讀尋找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朗讀+解讀”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給人以美的體驗。此外,相關節目還有《朗讀者》,學生也可以自己在課堂嘗試有感情的朗讀,然后彼此之間討論對文章的理解。
三、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是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的主體,教師要自覺引導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實踐。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語文學科素養的關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入質疑的環節,在課堂上設置懸念,驅使學生主動思考,并加以引導,以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和其他學生經過討論進行解答;教師準備好自己的問題,在學生通讀 全文后提出,由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給出答案,這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給出一些有深度的話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材的編訂中,放在一個單元的文章多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它們可能屬于同一種文體,表達了同一種感情,或者是用到了同一種表達技巧。教師可以在講解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由學生自己來總結文章之間的差異。歸納總結可以助于學生的思考,有利于他們更加系統化的理解教材。學生在自己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走進了文本,與文本之間的情感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現在是一個大數據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日益進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多種技術,在課堂上通過播放幻燈片課件、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養成逐漸完善的學習技巧與學習方法,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與記憶,可以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并不繁重,這更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聽說讀寫全方位優異。在教師重視學生學習方法與自身教學模式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師生之間不斷探討,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練惠林.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高效達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
[2] 包日娥.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析[J].亞太教育,2016(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