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與法課堂練習設計與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三個增加,一個減少”。簡單地說,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組織學習的時間,在講練結合下,實現減負增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但是事與愿違,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匯總,講練是分裂的,其中,教師的講仍占據主導地位。在隨意的課堂練習中,紛繁復雜的練習題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針對該情況,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提質減負的要求,就課堂練習設計與運用進行了積極探索,嘗試設計綜合實踐型、自主探究型等練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練習;設計與運用;對策
眾所周知,課堂練習是學生扎實掌握所學,有效鞏固所學,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與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重視課堂練習,有效應用課堂練習,可以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同時使學生在知識應用中加深對所學的理解,提升綜合應用能力。要想實現課堂練習價值,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立足教學內容,精心地為學生設計多樣的練習題,并對其進行靈活運用。一般情況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如此設計運用課堂練習。
1.設計應用綜合實踐型練習
綜合實踐型作業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的極具針對性的實踐主題,以此使學生在主題的引導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運用,從而在實踐參與中,通過自主體驗的方式,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同時將知識內容升華為道德情感的作業。在新課改下,學生才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教師在作業練習設計中,需要以學生的主體性為中心,設計符合學生實踐需求的內容,以此使其在親身體驗中有所發展。以“網上交友新空間”為例,如何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交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在教師的知識講述中,會意識到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交流,但是如何合理利用網絡交友呢?對于該問題,大部分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的。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對所學的知識建立深刻的認知。針對該情況,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的聯系,為其設計了極具生活性的實踐型練習。在此次練習中,我將學生劃分為兩組,一組學生就合理利用網絡交友進行討論,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一組學生則就不合理利用網絡交友造成的危害進行討論,并進行角色扮演。在學生討論了方案之后,我則鼓勵其進行直觀的演繹。其他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會將兩組表演內容進行對比,從而深刻到合理利用網絡交友的重要性。并在表演者的行為舉止中,積累合理利用網絡交友的經驗,進而實現對所學的深刻認知。而且,那么參與表演的學生,其更可以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同時在行動踐行中,對理論知識進行升華,促進其道德行為水平的提升。
2.設計應用自主探究型練習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難題。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以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社會參與能力。基于此,學生的自主探究應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對此,我在課堂練習活動開展中,會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型練習。所謂的自主探究型練習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極具針對性的以問題研究為主的練習題,使學生在結合其自身發展和生活經驗的情況下,搜集有關的材料,并對其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作業。以“人民當家作主”為例,在新知講解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無法理解政治常識內容。針對該情況,我組織了“人民代表大會課題研究”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結合教學內容,從人大代表的選舉、人大的職責等方面入手,進行信息整理,以此以完成的報告形式捋順知識內容,加深對所學的理解。
3.設計應用閱讀感悟型練習
閱讀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會利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閱讀,但是,需要注意一點,教材中所展現的內容是有限的,且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內容是有限的。針對該情況,我在每次組織了新知教學活動之后,都會設計應用閱讀感悟型練習,利用多媒體或報刊等向學生呈現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時事新聞或熱點話題等,以此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自主思考,從而產生自己的感悟。之后,我則鼓勵學生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以此在理性思考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實現個性的發展。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多樣的練習,使學生在有針對性的練習中,對所學進行運用,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同時以練習為橋梁,產生自身獨特的感悟和理解,將知識升華為意識和行為,促進其道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常麗.試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86-87.
[2] 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新[D].云南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