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課堂練習的優化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惫蚀耍抡n標理念下的課堂練習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在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設計,要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體驗性。通過我多年和上多個級的的教學經驗和聽課的實踐,我認為做好新課標下的課堂練習優化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生活為源泉設計作業,提倡作業生活化,揭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服務于生活?!吧钗稘狻笔切抡n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教師應把生活實踐當做學生認識發展的源泉,把數學習題設計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這些來自于實際生活中的鮮活的數學事例中,體會和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是快樂的。如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環境、校園、趕集采買等無處不在,都可以成為習題的情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手心、手背”“石頭、剪子、布”、“劃單雙”等也可以成為習題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增強了練習的樂趣,更多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如《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中的例題,二年級四個班的小朋友排隊準備分乘兩輛汽車前往博物館參觀。各班的班牌上寫著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兩輛車都限坐70人。請同學們算一算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學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討論這個問題: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輛車嗎?為什么?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了100以內加法的算理,又對加法的含義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時還滲透了“優化組合”的數學思想。經過教師智慧的閃動,使這一個數學題耳目一新,產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別。
二、在課堂練習中大力倡導作業開放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
具有一定智能水平且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題目,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教師不應拘泥于傳統的書面形式,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可以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讓學生發散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大膽創新。在教學《角》一課時,我積極引導學生用小棒擺出各種圖形,數數所擺出圖形的角的個數。因為擺的方法不同,圖形不同,角的個數就會不同,既可以擺出三角形,又可以擺出長方形。通過這類題目的練習,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性都會有所提高,人人都會有收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于激活狀態,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我要學”的意識增強。這時,學生的被動學習將會轉變為主動求知,厭學情緒將會轉變為樂學欲望。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設新型的教學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學學科中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積極探索,大力倡導。
三、追求課堂練習的靈活性,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練習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參考互聯網上某位教師的設計,設計了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用三根小棒,你能擺出哪些圖形,數一數,有幾個角?”這道題的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為擺的方法不同,擺出角的個數就不同,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悟學習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既可以擺出平面圖形,還可以擺出立體圖形。既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獲。
四、課堂練習講求層次化,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在作業設計時,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課堂練習,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練習層次,這既是學生能力轉化的客觀規律所致,又是學生認知規律的反映。如《認識鐘表》這一課中,我第一個練習是連線練習,(把鐘表與時刻對應起來);第二個練習是看鐘表說時刻;第三個練習是讓學生在一天的活動中認識鐘表,體會時間,在學生認識到早上6:00精靈鼠小弟起床,晚上6:00精靈鼠小弟從動物園回家之后,老師追問學生:為什么一天中會出現兩個6:00,這兩個6:00有什么不同?向學生滲透24小時計時法;第四個練習就是按照鐘表的時間把缺少的表針畫出來;第五個練習學生回答各種能夠看到時間的場合、事物,老師在學生回答后,出示電子表,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電子表,你會看嗎,說一說:電子表上的時刻是什么時刻?練習從給鐘表和時刻連線到看鐘表說時刻,再到看生活中具體情境的時刻,繼而是畫表針,最后向課外延伸到電子表,這樣練習的難度逐步加大,使學生易于接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