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作業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研究表明,作業低效甚至無效是課業負擔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性數學作業把學生從過多過濫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引言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作業既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通過在實踐中探索優化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設計、課外作業設計、單元作業設計的研究,通過教師設計、建立模型---交流研討、修改設計---實踐檢測、驗證效果---反思小結、完善設計的優化過程,形成了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有效地促進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1有效設計生活性作業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2有效設計趣味性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3有效設計探索性的作業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4有效設計層次性的作業
  由于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新課程提出: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睘榇?,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5有效設計自主性作業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傳統教學中作業都是教師布置的,學生無權參與,不顧學生實際情況千篇一律式的作業,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興趣和創造力并使其陷入疲于應付、被動接受狀態,導致學生“怕留作業”等惡果。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由學生設計作業收效會非常明顯,在《課程怎樣教》一書中提出有以下三種方法(1)是學生自己設計作業;(2)學生間互相設計作業;(3)學生給老師設計作業。通過這樣的自主性作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對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自主建構,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6有效設計開放性作業
  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 。現實生活的問題往往存在于比較復雜的,信息不完備的現實情境之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的作業,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創新者。
  7有效設計合作性的作業
  學習了《統計初步認識》后,引導學生課后去觀察校門口的車流量,收集數據,并用數學方法對這些原始數據加以整理。從統計表提供的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車流量、車速、車子經過校門口的時間與學生上學進校門、放學出校門的時間聯系,設計“安全過馬路方案”,通過討論提出三種方案(架天橋、設信號燈、畫斑馬線),最后對方案進行全班舉手表決,把投票結果進行統計,評出全班最佳方案。這樣學生自然需要互相合作,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其實這就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與他人合作、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促使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
  8有效設計長期性作業
  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不應是一個被動汲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積極建構新知識的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知識創新、方法創新的過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布置一些長期作業,培養學生規律性作業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意志力。
  9提高教師對課程的執行力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痛苦的任務來負擔。”如何設計出讓學生享受的作業,使其學有所得,習有所獲?為了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老師們從專家報告中汲取養料,積極開展相關研討活動,轉變教學理念。為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教師自己先“跳進題?!?。明確作業的內容、時間、書寫質量等方面要求,精心篩選、編寫難易適度、總量適宜、學生較有興趣完成的“校本作業”,使作業變得精煉有效。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更快的提高,教學質量也有所上升。開展校本作業的實踐與研究進一步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師對課程的執行力,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華應龍.個性化作業設計經驗:數學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16.
  [2]陳德前.數學作業設計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11).
  [3]辛亞玲.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學習,2016(08).
  [4]任寶貴,陳曉端.小學作業設計與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2016.(07).
  本文系河南省直管縣固始縣教研室2017年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結項課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證書編號:JCJY17064)的最新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94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