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萍鄉市行道樹現狀分析與初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通過街道實地走訪、目測步測及航拍等方式,調查分析萍鄉市老城區及部分新城區街道行道樹樹種組成、生長表現及周邊環境。結果表明:萍鄉市行道樹以鄉土樹種樟樹為主,廣玉蘭為次,樹種單調,常綠樹和落葉樹比例嚴重失衡,季相景觀變化弱,生長表現有好有壞,參差不齊,行道樹周圍環境有待改善。為解決萍鄉市行道樹應用上的問題,應積極篩選增加可用的行道樹樹種,加強養護管理,在全面建設海綿城市同時,也需要注重樹種規劃與設計。
  關鍵詞:萍鄉;行道樹;樹種選擇
  1調查背景及目的意義
  萍鄉位于江西省西部,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全市面積3824km2。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5~10℃,最暖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1596.7mm,最大年降水量2184.0mm,最小年降水量1086.4mm,主要集中在夏季。近年來,萍鄉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海綿城市為契機,城區綠化得到高速發展,園林綠地面積大幅增長。道路綠化作為城 市規劃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行道樹的選擇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萍鄉市內行道樹存在樹種單調、景觀不夠豐富、管理不夠細致等問題,此次調查旨在了解萍鄉市行道樹現狀,針對現有問題提出行道樹優化方案,豐富行道樹樹種組成并形成家鄉特色道路景觀,為萍鄉市道路綠地可持續發展提供可用依據。
  2調查內容及方法
  2.1調查內容
  本次隨機調查萍鄉市市中心老城區和部分新城區道路,以及蘆溪區部分老城區與新城區道路共29條,幾乎涵蓋萍鄉市市中心所有道路,調查內容包括行道樹種類、株高、胸徑以及周邊環境管理隋況
  2.2調查方法
  實地目測步測相關數據,并拍照記錄,新城區類開闊地段以航拍形式記錄鳥瞰效果整理歸納。
  3調查結果
  調查的29條道路區域內行道樹樹種共有9種,包括女貞、廣玉蘭、樂昌含笑、柚、棕櫚、側柏、泡桐、桂花、樟樹。其中以樟樹作為行道樹的道路有20條,配合其他樹種出現的道路有26條。樹高多分布在8~12m,胸徑多分布在10~30cm,行道樹間距多為7~8m,除部分幼齡樹外,其他樹分枝點高,樹冠濃密,生長狀況較為良好。樹池類型以裸土的方形樹池為主,部分樹池內有草灌。
  4存在問題
  4.1樹種單一,比例失調
  在行道樹種類使用數量上來看,鄉土樹種樟樹占絕對優勢,萍鄉市園林樹種主要包括樟樹、女貞、廣玉蘭、樂昌含笑、木荷、杜英、柚、柏、楓香、馬褂木、垂柳、銀杏、懸鈴木、楓楊14種,常綠樹和落葉樹之比為7:2。使用較多的為樟樹與廣玉蘭,兩者均為常綠樹。落葉樹樹種僅有泡桐、紫薇、蠟梅3種,落葉樹與常綠樹使用比例嚴重失衡,秋冬季景觀變化不豐富。
  4.2樹齡不同一,景觀效果參差不齊
  從行道樹長勢來看,新城區行道樹樹齡較小,且樟樹為慢長樹種,短時間內很難達到遮蔭效果,老城區樟樹冠幅過大,對道路及周邊建筑造成影響,應適當剪枝。
  4.3樹池環境差
  萍鄉市樹池內多草灌,旨在增加道路綠化層次,在有限的空間內建造一個包含灌木和喬木的生態環境,從而更好地吸收、轉化、利用雨水,分擔道路排水系統的壓力。但同一路段樹池大小、材料不同,不具有統一性,造成景觀效果不佳,行人行走不便。部分街區環境整治力度的不足,樹池內被行人扔入煙蒂,商家倒入污水、油等,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甚至有可能導致行道樹死亡
  4.4四季景觀效果趨同
  萍鄉市行道樹景觀一年四季幾乎趨同,主要行道樹——樟樹春天嫩葉發紅,秋季果實為黑色,冠大蔭濃,四季常青。除少部分應用觀花觀果樹種的街道可觀賞到春季廣玉蘭和樂昌含笑、紫荊的紫色花,夏季紫薇,秋季桂花、柚的果實,冬季蠟梅。大部分只用樟樹作為行道樹的道路四季景觀夠豐富,缺乏明顯的季相變化,容易出現審美疲勞。
  4.5生態效益差
  萍鄉市行道樹的基準樹樟樹在街道占據,作為鄉土樹種能很好地適應本地環境,滿足生態要求的條件下,也能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體現當地特色。但高度統一的樹種易感染病蟲害,同時鳥類資源也不夠豐富。
  5萍鄉市行道樹使用建議
  5.1優化樹種結構
  在樹種選擇上,可適當降低樟樹使用率,從優秀鄉土樹種中篩選出可用的觀花、觀果、觀葉樹種,同時結合適量的優秀外來樹種,豐富城市道路景觀。例如參考作者寒假在高中校園內大樹風景的調查,廣玉蘭、全緣欒、楓香、鵝掌楸、柚、合歡、水杉、楊梅等都可作為不錯的行道樹,全緣欒、柚、楊梅可用于觀果,楓香、鵝掌楸可用于觀葉觀果,合歡、廣玉蘭用于觀花,水杉用于觀姿。此外,還有灌木類的夾竹桃,雖植株本身含有的夾竹桃素帶輕微毒性,但開花時風景旖旎,且花開3季,觀賞期長,種在易揚塵道路的兩側,吸塵抗污染能力強。豐富城市道路景觀的同時還可以增加落葉樹所占的比例,營造出多樣的季相景觀,增加城市園林樹種的多樣性。
  5.2根據道路功能選擇不同樹種
  根據道路功能的不同,分為道路行道樹、分車帶行道樹、和路側綠地行道樹。商業街考慮到人流量的問題,樹不宜過高,胸徑不宜過大,分支點應該高,同時要有很好的遮蔭效果,原有的廣玉蘭和樟樹就很不錯。而分車帶綠地由于寬度限制,可用彩籬或者刺籬結合觀花觀果灌木,一方面阻擋行人隨意穿過,另一方面增加觀賞效果,例如紅葉石楠、桂花、槲寄生、柑橘、紫薇等。沿河路、公園路等景點附近的路側綠地,可選用多一些的觀花樹種,如紫薇、紫荊、桂花、蠟梅、木芙蓉、夾竹桃等,或是竹子,營造清幽的氛圍,以及四季有花的多彩景觀。
  5.3考慮近期和遠期效果
  在新城區建設中,行道樹多為樟樹幼樹,樟樹是一種慢生樹種,需要很多年才能長到效果圖中的大小,因此,為保證近期效果,可以適量選用速生樹種或者高大灌木。大部分的落葉樹相對生長較快,可篩選對立地條件,以及所需樹池大小相似的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混合種植。
  5.4改善行道樹立地條件
  在樹池位置的選擇上,為保證行道樹的正常生長,樹池距離車行道一般要大于0.7m,而調查區域內的樹池均不符合。其次,樹帶形綠地優于樹池形,適當選擇耐蔭性好的灌木,如八角金盤等,增加垂直觀賞效果和道路生態的多樣性。再者,針對不同樹種,分開管理,例如廣玉蘭喜溫暖濕潤,但在排水不良的粘性土上生長不良,故選擇廣玉蘭作為行道樹時,適當摻沙處理土壤。雪松忌積水,故在路側長綠地選擇雪松時應種在地下水位地處的道路。最后,提醒行人愛護衛生,保護行道樹樹池環境,人人有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8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