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景觀現狀調查及優化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行道樹景觀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進行長期的觀察、測量和取樣調查,系統分析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美觀性和交通適應性等問題以及病蟲為害情況,創造性地提出根據校園人流量進行行道樹功能區分的概念,在人流密集道路邊注重遮蔭性,種植榕樹、非洲楝、苦楝、火焰木等樹冠較大,遮蔭功能較好的樹種,在人流不太密集的道路旁種植椰子等熱帶植物,著力展現熱帶風情的同時,避免椰果墜落砸傷行人車輛的弊端。根據熱帶地區蚊蟲滋擾師生生活比較嚴重的問題,提出在師生宿舍等生活區廣泛種植非洲楝和苦楝,在美化校園的同時,防蚊驅蚊,消除疾病傳染源,保障師生健康安全,同時提出校園行道樹建設應該遵循經濟性原則等一系列校園行道樹景觀優化建議。
  關鍵詞: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景觀
  自2014年臺風“威馬遜”橫掃海南島后,海南省全境損失慘重,超強臺風“威馬遜”除造成海南大學近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外,對海南大學尤其是海甸主校區的行道樹景觀造成近乎毀滅性的破壞,全校80%~90%的樹木折斷,胸徑高達50cm以上的幾棵大榕樹被連根拔起。臺風過后,海南大學的景觀重建也成為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校園內行道樹景觀恢復情況良好,盡管仍存在部分問題,但各種熱帶和亞熱帶行道樹重現往日生機,各色花草樹木競相展現熱帶高校獨特風采。
  1調查對象和內容
  1.1調查對象 海南大學海甸校區主要道路的行道樹——王棕、椰子、印度紫檀、火焰木、榕樹、木麻黃、秋楓、非洲楝、狐尾椰和黃葛榕等。
  1.2調查內容 調查行道樹的株數、胸徑、高度、株距、冠幅等數據,觀察行道樹的長勢以及病蟲害,評估行道樹的景觀配置效果等。
  2調查方法
  2.1觀察法 實地觀察行道樹的長勢、景觀效果及與周邊環境的融合程度并檢查是否存在病蟲害。
  2.2測量法 實地勘測所調查區域行道樹的株數,實地測量主要行道樹的胸徑、高度、株距、冠幅等數據,并拍攝相關照片,獲取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2.3取樣調查法
  選取校園內部分主干道行道樹進行種植情況的調查,把握校園主干道行道樹景觀的整體情況。
  3調查結果與分析
  總體而言,海南大學主要行道樹景觀樹木生長情況良好(表1),取樣主干道的行道樹存在雜植情況(表2),也存在若干問題。
  3.1安全性堪憂 椰子是海南大學校園內數量最多的樹種,也是南國濱海風情的最典型代表樹種。盡管它既富觀賞性,又具極高的經濟效益,但在結滿椰果的道路上行走卻頗有風險。一旦椰子受病蟲害侵擾或受當地強風天氣影響,椰果就可能隨時墜落,行人和車輛被不幸砸中的概率大幅升高,故椰子樹干上常掛有醒目警示語:小心椰果墜落。
  3.2遮蔭性不足 海南大學種植的行道樹王棕、椰子、旅人蕉、糖棕等大多不具有遮蔭功能。這些樹種具有高大的樹干、傘狀的樹冠,能高聳入云,但形成的遮蔭面積卻很小,無法覆蓋人行道,致使絕大多數道路暴露在烈日下。
  3.3部分植株病蟲害嚴重 群賢北路西側的休閑區道路邊的2棵王棕受干腐病侵襲,樹干嚴重受損。椰風中路的3棵和海韻中路的5棵椰子樹干腐爛嚴重,個別植株樹干形成巨大空洞,病株未被及時清理,導致疾病蔓延,亟待治理。
  3.4植株人為損害時有發生 學校舉辦活動時,為懸掛標語橫幅,常在樹干上釘釘子、綁鐵絲。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樹干完整性,形成了較大的創傷面,易滋生細菌,長此以往將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
  3.5美觀性不足 觀花性行道樹較少,樹木整齊性、統一性、和諧性不足,未能營造出氣勢磅礴、引人人勝的道路景觀。缺株、病株、矮株現象較常見,樹木高低不一、長勢不良的植株影響了行道樹的整體美觀效果。第二田徑場東側的大葉欖仁和木棉樹普遍樹齡偏低、植株偏小,未能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
  3.6樹木早期扶正措施不力,致植株歪斜,影響交通
  群賢南路一株巨大的非洲楝因生長初期沒有采取框架扶正措施,樹體歪斜于柏油馬路正上方,嚴重阻礙車輛通行,特別是夜晚極易釀成交通事故。一般情況下該問題常用斬去植株部分枝干和移植的方式加以解決。但由于非洲楝周邊環境相對郁閉潮濕,若斬去植株部分枝干,則存在破壞植株完整性、易引發病蟲害等問題。而移植非洲楝也非易事,非洲楝樹形巨大、根系強健,移植成本高,移植時不僅需破壞路面以挖出巨大根系,還要動用1臺以上大型吊車、數名工人,并行使交通管制,再加上可能存在移植時根系破壞和移植后保護不力等問題,極易導致植株死亡。故校后勤部門在道路上放置帶有熒光條的塑料大圓桶以阻擋車輛,在歪斜的樹上放置警示標志,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4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景觀若干優化建議
  4.1凸顯熱帶風情 在學校主入口和主干道以一定的株距種植高大筆直的王棕,保證適宜的樹高、足夠的株數,形成蔚為壯觀、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美景。校內湖邊近水一側的道路上人流一般不密集,可部分散植椰子,椰子樹干較多歪斜,在水中形成倒影,可凸顯南方風情,同時靠湖邊種植可有效避免椰果墜落砸傷行人和車輛的難題。旅人蕉、糖棕、蒲葵等熱帶植物也是熱帶校園行道樹的代表品種,可在輔道上列植或形成多樹種配合的間隔種植。
  4.2體現舒適性,強化遮蔭功能,塑造宜人的校園步行環境
  熱帶地區日光強烈,行人皮膚曬傷時有發生,為此在人行密集的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和教室、辦公樓和會堂等生活學習辦公會議場所之間的主要人行道種植榕樹、非洲楝、苦楝等遮蔭功能強大的樹種。
  4.3增加通透性,提高舒適度 熱帶地區天氣常年濕熱,通透性不僅是植物健康生長的需要,也是穿行林間的師生們得以極目天地,運轉乾坤的健康保障。與此同時,形成一定的視線通透性,也是交通轉角時預判轉彎車輛,確保行人、車輛有預先反應和準備時間的重要保障。王棕、椰子等樹干高大,在確保行人和車輛的視線通透性上具有優越性。
  4.4美觀性實用性兼顧,充分利用人流大數據,加強道路功能科學細化區分管理結合不同樹種的花期,對行道樹進行搭配種植,觀干、觀葉、觀枝、觀根、觀花、觀果等各具特色的行道樹配置,注重美觀性和審美價值。人流量最大的路段可種植遮蔭功能強大的樹種,人流量較小的道路可種植椰子、王棕等高大的樹種,休閑的校內小花園等路段可種植火焰木等觀花樹種,必要時配植三角梅等熱帶常見的觀花灌木,結合耐陰蕨類地被可形成“喬——灌——草”的豐富植物層次。當然種植時也應考慮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做到“適地適樹”,實現科學合理種植,同時也能減少后期管護成本。另外,在行道樹配置上,可考慮行道樹文化景觀的塑造,可借鑒武漢大學的櫻花行道樹景觀、臺灣大學的椰林大道等知名行道樹景觀的形成方式,制造“景觀高潮”,體現校園特色。
  4.5發揮樹木保健功效,防治蚊蟲,杜絕疾病傳染源
  蚊蟲滋擾是熱帶地區生活的一大困擾,而目前科學家已在研究如何提取非洲楝、苦楝中的活性物質來達到殺滅蚊蟲的目的。在教師和學生宿舍等生活區多植這2種行道樹,不僅可以驅蚊防蚊,而且遮蔭效果極佳。因此,有效利用植物資源不失為防治蚊蟲、切斷傳染源的良方佳策。
  4.6遵循經濟性原則 校園行道樹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前期的樹種購入與移植階段和后期的苗木管理與養護階段。樹種選擇時,應選取達到可移栽樹齡、易于成活的樹苗,防止因苗木成活率過低導致“重植”,帶來的經濟損失;應考慮植株抗逆性,多方面綜合評估其生態適應能力、抗病蟲害能力、抗倒伏能力、耐修剪能力等;應將其壽命考慮其中,較長壽命的行道樹往往能不斷向下延展根系,隨著年歲增長而愈發穩固,樹蔭也愈發濃密,蔭蔽效果更佳。故選擇行道樹時不僅要考慮“能活”,還要兼顧“好活”和“長壽”,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植株的前期投入成本。與此同時,選取的行道樹應當易于后期管護,一般具有落葉較齊整、無惡臭或其它降低清理成本。
  5結語
  綜上所述,熱帶地區校園行道樹應突出熱帶風情,兼顧安全性、經濟性、實用性和美觀性,有效利用人流大數據,細化優化行道樹樹種設置,彰顯文化特色,以期取得最佳的景觀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7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