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體育素養和能力的大學體育教學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學體育教學不僅關乎于學生自身體育素質的培養,還關乎于社會體育教育的不斷延伸。在當下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中,具備良好的體育素養、體育知識和體能素質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終生受益,能夠使學生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成為國家發展的有力基石。本文將針對目前體育教學中的體育素養和能力培養,分析有效教學的方向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體育素養;能力;大學體育
  引言:
  大學體育是各大高校必備的一門課程,不論是對于教學本身,還是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而言,通過理解體育知識進而加強體育素養很有必要。高校教育理念一直是基于學科素養,并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高校體育教學在近幾年通過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策略,而有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將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問題。
  一、體育教學重要基礎
 ?。ㄒ唬w育素養的重要性
  體育素養用較為全面的方法可以概括為是學生在基于先天身體素質和后天環境培養的基礎上,對于自身體質水平、當前體育知識、鍛煉意識以及所產生的體育行為,區別于其他人的體育技能,個性以及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綜合概括[1]。
  (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基于能力的體育教學,具體指在進行相應生活、工作時,應當具備的體育知識技能,以及心理素質,體育態度等等。而不論是哪種活動,我們都應當在基于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教學,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加強其對于體育能力的良好運用。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大學生的能力培養也正在不斷的凸顯價值。而體育能力作為一項社會技能在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二、現有體育教學缺陷
 ?。ㄒ唬w育教學時長較短
  相較目前而言,大學體育教學時長普遍較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內各大高校有80%以上的院校在每個班每周的體育課時安排上不超過90分鐘,其中有效教學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在這半小時之內,老師為了盡可能地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只是敷衍了事,無法更加深入的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和能力的培養,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雖然我國學校的教育系統中一直有體育課程的存在,但大部分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體育能力沒有太大差別。
 ?。ǘ┙虒W內容缺乏創新
  針對這次研究,我們對于省內的30座高校及高職院校進行了調研,其中發現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仍然局限于傳統的田徑運動,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也有部分高校開設了健美操,交誼舞等其他種類的體育運動,但結果還是差強人意[2]。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一方面沒有體育設施,體育場地,另一方面沒有專業的體育老師。因此,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十分陳舊,這也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對體育教學的成效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ㄈ┖鲆晫嵺`能力培養
  當前,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發現,大部分的大學體育教學,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還在于老師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體育老師在自身能力有所缺陷、理論知識豐富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揚長避短,加強了對學生體育知識的灌輸,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而這也正是當前我們發展體育教學所面對的關鍵問題之一。要做好體育教學,也應當從積極加強對大學體育老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開始,從而形成體系化的教培模式[3]。
  三、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ㄒ唬┓职嘟虒W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采取了分班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同,采取不同的小班制教學。學生在接受正式體育教學之前要對必要的體育知識、自身的體質水平等等進行學習和認識。其后進行分班選項,進入不同的體育課堂進行學習,從而使自身的體育興趣與體育教學內容完美符合,充分利用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在學生進行選擇時,也可以求助于當前的體育老師,給予相應指導。我們一般在進行選項制定時,根據當前院校所開設的專業,把從事具體工作時所應當具備的身體姿態分為5種:如計算機類專業,大部分的時間都需要靜坐,因此為靜態坐姿。而一線操作類型如醫學類專業要保持長時間的站立,因此為靜態站姿。工程類專業需要經常流動工作,因此可為流動變姿。而像在工廠進行操作的學科專業,我們可將其列為操作姿態。其他專業種類長時間的身體姿態類型我們另外列為特殊姿態。由此,學生可根據自身所選專業的不同,選擇適合自身的體育教學活動類型,這樣也大大降低了了體育老師進行班內特殊培養的難度和工作量。
 ?。ǘ﹤€性教學
  在進行分班教學之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仍然存在,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對于一部分學生而言,接受相應的體育教學只需要接受基礎的健康知識,知道相應的體育鍛煉方法即可,可以讓他們通過自主鍛煉的方法去提升體育技能和體能[4]。而對另外一部分學生而言,更希望接受專業的體育教學。因此,體育老師也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根據學生的個體體質,為其制定科學有效的提升方式和相應鍛煉項目。教師只有在幫助學生實現符合預期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的通過規劃教學方案集中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三)俱樂部教學
  俱樂部模式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利用這種模式開展有效的課外延伸內容,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專業的體育行為,能夠保證學生在走入社會后更好地利用所學的體育理論,針對于自身的身體素質制定科學有效的體能提升方式。因此,在基于這種模式下進行教學,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校內課堂教學方式,以開放性、自主性、隨機性原則為教學指導,在教學思想、組織方式、實現方法、效果評價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如,針對工商管理類專業、法學專業等學生,通過俱樂部模式進行教學時,可以在組織方式上鼓勵學生,以專業學習內容為形式,體育教學為紐帶,開展符合職業需求的體育活動。例如,開設交誼舞類、體育評價類、室內體育類等等。老師要最大限度的將自主權放于學生,只承擔一部分的輔導、指導與課后檢查等內容,保證教學模式能夠實現預期效果,這也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社會化體育的思想奠定一定基礎。
  (四)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是當下校企結合的一種新模式,在人才培養的主動力量下,進行特色的體育教學延伸,豐富了體育教學校外體育指導的可能性,也盡可能的使科學鍛煉的體育發展理念與實踐工作的可以有效結合,方便學生在適應職業技能培養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體育知識,從而能夠在其進行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能有效利用體育保健、運動技能等知識保證自己的工作質量,身體健康等等,這對于未來職業人才更加合理地適應工作,降低工作風險具有促進作用。老師在其中,主要起到紐帶、指導的作用,通過豐富的設計讓學生形成深入認知和自主性意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凸顯素質教學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對于當下的大學教育而言,體育素養及體育能力的良好具備,將會為學生由大學走出校門,應用自身所具備的技能進行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彥志.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7):144-145.
  [2]劉亞東.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144-144.
  [3]田朝輝.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素養體系構成框架研究——基于NCATE體育教師標準體系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6(1):223-223.
  [4]陸亞光.基于職業素養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0):119-120.
  作者簡介:
  陳令偉 男  1964年5月 籍貫 山東省泰安市學歷大學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與訓練
 ?。ㄗ髡邌挝唬荷綎|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3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