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關系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他們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主動思考,深入探索,理解課文,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主動探索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實現自主探索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情境;引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77-02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創新理念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環節,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探索環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他們能夠運用掌握的語文知識分析和探索課文,掌握學習方法,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在以學生為主體中高效進行。
一、設計趣味性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支持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最好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他們能主動探索學習內容,在遇到不理解的內容時會積極思考。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特點設計趣味性的內容,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懷著好奇心探索課文內容,激發語文思維的活躍性,在獨立思考中掌握課文內容。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松》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黃山松樹的圖片,用語言進行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從你們中間選出優秀的導游,帶領大家參觀黃山奇松,并給大家講解黃山奇松的特點”。有趣的導入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認真學習課文內容,通過初讀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通過再次閱讀對黃山奇松的特點進行鞏固記憶,為做好小導游做準備。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時,要從以往教學主體的位置上走下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學習空間,讓他們能深入思考所學的語文知識,在新舊知識建立相互聯系時獲得深刻理解和感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通過自由深入的學習,學生能夠從了解課文內容過渡到深刻理解課文,體會作者通過文字傳達的思想和情感,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后,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水滴下來怎么能穿石”這樣的問題,學生帶著這個疑問對課文進行分析,感悟滴水穿石給予人們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貴精神。
三、注重預習環節,提高學習效率
預習是學生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過程。在自主探索模式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探索重點內容,教師要注重預習環節,讓學生通過預習掌握教材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讓他們能夠通過查閱字典學習生字、生詞,找出課文中的重點段落,畫出重點語句。在預習環節,學生還需要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記,寫出自己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思路。在課堂學習中,重點探索有標記的地方。教師要抓好預習環節,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在學生完成預習后,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幾個小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判斷他們的預習情況,并對認真預習的學生進行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探索各種不同內容、不同題材的課文時,要讓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需要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思考,結合情境理解課文,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提高他們的探索積極性。
?。ㄒ唬┰O計多媒體情境,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展示豐富的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料,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課文產生興趣,在多媒體直觀教學資料的引導下認真探索課文內容。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不僅可以提供直觀的學習環境,還能加大教學容量,讓學生方便快捷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媒體的引導深入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火星和地球的圖片, 在直觀情境中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ǘ﹦撛O競爭情境,激活語文思維
小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競爭情境,讓他們在競爭中學習新知識、在競爭中復習已有知識。通過競爭氛圍的創設,學生的學習動力十足,他們能克服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自主探索掌握課文,發展語文思維。
五、加強教師引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由于語文思維能力還有待于提高,掌握的知識有限,只依靠學生的能力很難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他們在探索課文時能夠抓住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在積極思考中理解這些內容,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對優秀的學生,教師要適當點撥,并給他們布置較難的學習任務,讓他們通過向這些學習任務挑戰,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對中等學生,教師要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在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時,要對他們進行啟發性的引導,讓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對學困生,教師要引導他們從基礎知識入手開始學習,隨著積累的語文知識不斷增加,他們的語文思維獲得發展,學習能力也會獲得提高。通過教師針對性的有效指導,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都會發揮主動性,積極探索課文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六、開展合作交流,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發展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來分析對課文的理解,在合作探索中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不同,他們在交流過程中進行學習借鑒,可以促進思維的多元化發展。在合作學習中,學習主動性掌握在學生手中,他們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相互之間的交流能夠使思維得到啟發,找到深入探索課文內容的思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他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又是怎樣發憤寫的?結果怎樣?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深入探索和分析,在合作交流中解決了問題,深刻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情感和認知都獲得升華,對于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自主探索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探索實踐,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深入分析課文,結合閱讀、思考、分析、討論等方式深入探索,通過思維的深入發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自主探索過程中,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身的學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對學生放手的同時,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等學習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探索中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胡瀟雯.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探索[J].中華辭賦,2019,(1).
[2]焦玉婕.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寧夏教育科研,2012,(4).
[3]劉翠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
[4]章燕君.“跟進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08,(5).
[5]王艷.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6]張艷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5,(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