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林業病蟲害防治中,雖然施用化學藥劑短期內能夠取得顯著的防治效果,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施用化學藥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工林面積的增加,林業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我國林業資源的建設發展。為了維持生態環境平衡、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本文圍繞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34
引言
我國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嚴重影響著林業資源發展和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威脅著生態建設,而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量,在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免受污染和影響。同時,無公害防治技術在長期抑制病蟲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在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營林方式不科學。現階段,許多人工林種植和管理人員往往只是關注林木的生長與成林效率,而忽視了營林方式[1]。如果營林方式不科學或不適當,極易導致林區大范圍病蟲害的發生,例如,有些人工林樹木種植密度較大,林區透氣性、透光性較差,林間空氣流通不暢,有利于病蟲害的繁殖,使林區面臨著病蟲害爆發的威脅;天然林比例較低。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了人工林種植的力度,森林覆蓋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許多地區的人工林區樹木種植結構不合理,種類單一,整個人工林區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和病蟲害抵御能力都比較差。相較于天然林而言,人工林生態系統的構建非常困難,尤其是病蟲害天敵的引進比較困難,顯著提高了人工林爆發病蟲害的概率。
2 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價值
生態價值,隨著我國林業工程的飛速發展,林業產業已經成為有些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比如東北地區等,然而,許多林業種植與管理人員為了保證林木的健康、茁壯生長,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而施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和農藥。長期過度施用化學肥料和藥劑會加速土壤的板結,影響生態系統穩定[2]。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林業生態環境的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經濟效益,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使得化學肥料和藥劑的施用量得到了有效的減少,使得病蟲害防治成本減低,在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過程中,通過合理運用綜合植保技術與管理方針,在保護林區樹木免受病蟲害侵襲的同時,有效提升了林區樹木整體生長質量,促進了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3 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要點分析
3.1 育苗
育苗工作在無公害防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樹木幼苗階段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差,因此,幼苗階段是樹木最容易感染病蟲害的時期。育苗人員在育苗工作中要充分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做好樹苗種子的處理工作,提高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科學配置施加各類營養元素,以保證樹苗的健康、茁壯生長;加強衛生管理,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對于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將病蟲害扼殺在萌芽階段[3]。
3.2 造林
人工林種植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綜合考慮當地的水文條件、土壤條件及氣候、天氣環境,選種適宜的樹種,提高造林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相較于混交林而言,單一樹種林區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相對較低,因此,現代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一片林區內至少要種植2種樹種,不僅有利于林區各類生物的繁殖、生長,穩定生態系統的構建,同時對于林區病蟲害與自然災害抵御能力的顯著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優先選種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樹種,不同種類樹木抵御病蟲害侵襲的能力是不同的,在造林時,相關工作人員要盡可能地選擇適宜本地區生長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樹種。
3.3 加強種苗的檢疫
做好種苗的檢疫工作是提高苗木抗病蟲能力和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以保障苗木健康、茁壯生長。林區種植與管理人員要充分重視苗木的培育與檢疫工作,培育具有較強抗逆性、適應能力及抵御能力的苗木,不給病蟲害的繁殖與生長提供場所,保護苗木免受病蟲害的侵襲。
3.4 加強林木管理與養護
加強林木的管理與養護對于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具有顯著效果,有關工作人員要根據林木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施肥和澆水管理,及時清理林區內的雜草,將受病蟲害的枝葉清除干凈,對病葉、病枝、病果等進行集中焚燒,以防止病蟲害的擴散蔓延[4]。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林木的日常管理,防止牲畜和人破壞林間環境,尤其是要注意杜絕發生亂砍濫伐現象,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防止病蟲害的大面積爆發。
3.5 建立完善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林業病蟲害預測預報對于病蟲害的防治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業病蟲害的種類比較多,但是每種病蟲害都有著獨特的發病規律,故而,掌握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構建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能夠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制定完善的巡檢制度,要求林業管理人員定期對林區樹木的生長狀況、土壤、氣象等情況進行檢查和統計;加強林業管理人員與氣象監測站的合作,保證林業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氣候和天氣的變化信息,并根據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對病蟲害防治工作計劃進行合理調整;一旦發現林區發生病蟲害或病蟲害隱患,林業管理人員要及時采取隔離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防止病蟲害現象的蔓延和擴散[5]。
3.6 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
林業病蟲害防治要盡可能地采用多種防治手段,提高病蟲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量,以滿足無公害防治的要求。在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中,應該充分發揮生物防治技術的作用,即引進病蟲的天敵來遏制病蟲害,如山雀、喜鵲、麻雀、啄木鳥等益鳥,通過在林區內搭建鳥巢,吸引更多的益鳥進入林區,提高林區病蟲害的抵御能力;還可引進病蟲的微生物天敵,及時將病蟲害消滅,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林區內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物農藥,加強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物理防治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措施:人工機械捕殺,即通過人工的方式捕殺害蟲,如人工捕殺成蟲、人工抹卵、鼠夾捕鼠等,還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來誘殺害蟲,然后再集中消滅,利用糖酒醋溶液誘殺地老虎、黏蟲等害蟲;阻隔,可以通過涂藥、涂膠、樹干刷白、圍扎塑料薄膜等方式阻隔害蟲上樹;高溫,高溫主要是指利用高溫進行種子的處理,將種子攜帶的病原菌或害蟲殺滅,例如在烈日下曝曬種子,是一種操作簡單、非常有效的提高種子病蟲害抵御能力的手段。
4 結語
綜上所述,營林方式不科學、天然林比例較低是當前造成我國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具體而言,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做好育苗管理工作、科學造林、加強種苗的檢疫與林業管理養護、建立完善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以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文靜,張寶義.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黑龍江科學,2016(10):155-156.
[2] 胡洛之.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山西林業,2015(4):46-47.
[3] 梁立愛.淺談板栗常見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16(9):241.
[4] 單陣.淺談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2):185.
[5] 王金蓮.淺談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意義和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7,37(16):197.
作者簡介:
徐英梅(1980-),女,本科,林業工程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