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結合可持續發展觀念,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希望能夠為有關林業學者提供借鑒,積極應對林業病蟲害問題,逐步提升我國林業工程的質量,營造健康、和諧的森林生態系統,為人類的生存及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林業工程;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40
  前言
  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國家及社會的整體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此理念下,我國林業工程項目數量逐漸增多,建設效果較好。林業病蟲害問題一直制約著工程質量的提升,不僅威脅著樹木及森林生態的健康,也影響著我國林業工程建設的水平,結合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面對無公害防治技術進行說明。
  1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1  生態系統單一
  在當前總體林業環境中,人工林相較于天然林來講數目較多,這是由于長期人類發展中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破壞,使得天然林木縮減,加之近年來世界各國加強對林木工程的重視,希望通過人工種植改善當前生態環境。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境的壓力,但是人工林常常伴隨著高頻率的病蟲害問題,嚴重制約著環境效果的提升。這是由于人工林中生態系統單一造成的,人工林大多是由單一樹種構成的,生物及微生物的構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自主形成多樣的生態系統,一旦爆發某種超出現有生態系統解決范圍的病蟲害問題就極其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樹木損傷甚至死亡[1]。
  1.2  藥劑使用不當
  在一般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大部分技術人員都會使用化學方法開展防治活動,且不能正確使用化學藥劑,存在用量、用法上的失誤,盡管病蟲害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這些藥劑也會導致林木受害,不利于林業工程的長期建設。在藥劑的不當使用中,樹木的抗藥性會逐漸提高,使得防治工作的難度不斷提升,并且還會造成藥劑殘留,侵蝕土壤,破壞環境,危害人類生存空間。
  1.3  科技含量不高
  我國的林業建設起步較晚,建設基礎薄弱,技術應用狀況也并不理想,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科技研發進程緩慢,并且現有科技的推廣力度也不夠,不能及時有效的監測到病蟲害,“后治理”現象嚴重,這些問題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低下。
  2  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
  2.1  加強營林規劃,提高病害抵抗力
  我國林業病害豐富多樣,爛皮病就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病害類型,其危害較大,一直是技術人員頭疼的問題。生物多樣性的建設對森林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抑制林業病害問題的發生,提升林業工程的建設效果[1]。同時,其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和諧、穩定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地球的“免疫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針對上述文中提到的生態問題,有關技術人員應加強對物種多樣性的認識??梢詮幕旖涣值姆N植入手,加強營林規劃,切實提升林業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對于林業工程來講,在建設初期需要對樹種進行購置,由于每種樹木的生長條件、周期的不同,其能夠提供給生物的“養分”及微生物種群也不同,所以混交林樹種購置相對于純種林來講更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培育,而生物多樣性的培育又能夠有效促進病害的消解,進而提升生態價值,提高林業工程的效果。舉例來說,在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之后,廣西河池市就一直致力于林業工程及生態環境的建設,不斷調整樹種搭配結構,為生物及微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當前已經建成我國第3大的林業縣區(環江縣),該縣區林業占據32.8萬hm2的土地,涵蓋915種植物,生態環境建設狀況較好,且林業病害問題得到有效抑制。有關地區可以借鑒該縣區的做法,利用生物多樣性實現無公害防治的目的,提倡環保、綠色的防治手段,借助多樣化的樹木組合種植方法建設生物動態平衡機制,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林業健康的發展目標。
  除此之外,科學的管理對林區來講也是極為重要的。就林區管理來說,林木的營養均衡就是重要的管理要素,需要技術人員科學調整樹木營養,避免營養不足及過?,F象的產生。不同地區及樹種都有不同的營養搭配方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該地土壤為黑土,營養含量較高,技術人員就需要科學配比氮、磷、鉀肥,依據林木實際生長情況及時采取管理手段,避免產生營養過剩,滋生病害問題。對于上述文中提到的爛皮病,技術人員就可以對樹木進行有效的管理,通過樹木涂白的方法能夠有效預防爛皮病。涂白不僅能殺滅病菌,還能起到一定的防寒、防水效果,對爛皮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2.2  多樣防治手段,提升蟲害治理效果
  我國常見的林業蟲害有食葉害蟲、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此類害蟲常把苗木葉片蠶食一光,嚴重影響苗木生長。除了化學方法外,有關技術人員還可以使用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林業蟲害。就物理手段來說,有關技術人員應合理利用機械及自然條件,借助光、熱、輻射、電離及害蟲捕殺機械防治蟲害。就生物方法而言,技術人員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生物的特性,保護“天敵”,維護整體林業生態系統的平衡。舉例來說,在2018年秋季,黑龍江省某林區內就爆發了一場林業刺蛾病蟲害,嚴重影響區內樹木的健康和正常生長,該區深入貫徹無公害防治理念,組織技術人員使用物理及生物手段進行捕殺。引進上海青峰、大腿蜂等刺蛾天敵;并在林地周圍及林中滯留空地,吸引螳螂等在此棲息和繁衍,利用生物“天敵”有效減少林區內活躍性較強的害蟲;對于害蟲種群密度低、不能大規模消滅的區域,技術人員還在區域內放置黑光燈等物理器械,在夜晚7:00—9:00開展捕殺活動,借助物理手段開展害蟲治理,治理效果較好。有關地區也應效仿該區做法,將物理與生物方式手段相結合,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全方位的提升無公害防治效果,促進林區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要想對蟲害進行預防,還應預先開展蟲害防控,可以在林區內放養啄木鳥、灰喜鵲及山雀等益鳥,這樣能夠有效提升蟲害防治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手段,借助微生物實現無公害防治蟲害,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就有使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害的案例,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滿足無公害的需求,還能夠實現大規模的防治,效果也十分明顯。對于上述文中提到的松材線蟲病,有關技術人員還可以通過林間管理及林分改造的方法實現治理,可以在每年12月底前清理病死木、枯死木等,將木段、粗枝條及1cm以上的枝椏集中搬運、統一燒毀。同時,所有采伐的枯死松樹伐根高度還應進行合理控制,將其控制在離地面5cm以內,并用塑料袋包住伐根,用繩子捆扎,再用土覆蓋。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其抗蟲害能力,有關技術人員還應結合林區的實際自然條件,在感染區外圍設置一條植物隔離帶,防止蟲害的自然擴散,降低影響。
  2.3  提升科技含量,研發新型防治技術
  有關技術人員應加強重點林業病蟲害科研,并積極引進國內及國際優質技術,采取借鑒手段研發新型技術,不斷提升無公害防治技術水平,對抗多種多樣的林業病蟲害。在研發的同時,還應加強對現有技術的推廣,借助互聯網媒體的宣傳擴大技術的影響力及應用程度,并結合各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反饋逐步改良技術,促進我國基礎研究的深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
  3 結論
  林業病蟲害問題嚴重制約著林業工程的發展,有關技術人員應從科學的營林規劃、物理及生物防治手段及加強技術研發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林區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質量及水平,逐步提升營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提升生態建設效果,為國家及人類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顧景陽.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及防治方法[J].南方農機,2019,50(5):127.
  [2] 方芳.森林病蟲害防治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9(5):160.
  作者簡介:
  王慧琳(1983-)男,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7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