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林業建設作為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的項目之一,目前有著各種各樣的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其中林業病蟲害由于其多樣性難以控制,再加上危害面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使得林業病蟲害的分析和預防成為在新時代提高林業工作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分析了林業病蟲害的特點及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從提高和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分類防控、封山育林等方面提出了林業病蟲害防范的策略,以確保林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原因;預防措施
1林業病蟲害特點
1.1易發生,難治理
病蟲害在森林中的發生概率極高,因此近些年來病蟲害問題越發受到高度重視,林業部門對此也一直在思考并制定相關的應對之策。但目前在實際預防過程中防治效果不足,導致林業病蟲害始終仍在反復發生,病蟲害異常頑固且又難以控制,這對林業綠化工程的建設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1.2種類多,危害大
我國森林病蟲害種類繁多,病蟲害增長速度很快。其中一些病蟲害源于古代,一些從其他地方進口,對樹木非常有害。在我國綠化面積日益擴大的情況下,樹種的種類增多,病蟲害種類增多,造成林業資源嚴重破壞,防治難度逐漸增大。
1.3發生原因較多
造成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不僅有自然因素,還有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風、雪、洪水等。人為因素主要包括缺乏管理和專業知識。由于森林病蟲害的多種原因,在預防和行政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2林業病蟲害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據我國對森林建設的積極提議,人工造林已經廣泛開展,人工林面積逐步擴大,我國森林覆蓋率逐步提高。森林病蟲害具有傳染性,當某些地區出現病蟲害時,它們迅速蔓延到附近的植物,從而擴大了病蟲害的范圍,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林業建設中,植樹造林占主導地位,天然林占一定比例,但主要以木材生產為主,林業副產品的開發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天然林面積將逐漸減少,原有結構將被破壞,生物鏈被破壞,生態系統受到影響,防治病蟲害的能力下降,病蟲害廣泛入侵。在日常害蟲防治中,殺蟲劑被用來防治病蟲害,但與此同時,森林中的許多有價值的生物也被殺死,害蟲的天敵減少,害蟲不被控制,這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當農藥長期用于控制病蟲害時,害蟲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抗藥l生,這樣會對林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破壞。
在這個階段,我國的林業建設項目仍處于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在控制工作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工作人員對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視仍然不足,這也是林業項目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問題。由于工作人員沒有重視相關工作,病蟲害發病率顯著上升,導致我國部分植被死亡,嚴重影響了林業項目的建設。此外,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漏洞,根除病蟲害是不可能的,這是林業病蟲害發生不降反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3林業病蟲害防范的策略
3.1提高和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改善和維護生物多樣性也可以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管理。森林是各種微生物、動物和昆蟲的重要棲息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可以增強森林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此外,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在防止病蟲害進一步擴大和建立良性自然競爭體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區域管理部門應建立相關保護組織對有益生物進行保護,并避免入侵物種入侵,從而實現當地生物多樣性,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3.2群防群治,對病蟲害進行分類防控
要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須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素質,加強職業能力培訓,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應對害蟲的防治進行分類和控制,嚴格遵守防治組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治工作。在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中,我們調查以往的案例,進行各種分析和研究工作,做好預防工作,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當發現有害生物的跡象時應及時阻止。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進行所有監測任務,記錄和分析林業中的現有有害生物,對有害生物類型進行分類,并根據有害生物的類型采取預防措施。
3.3開展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工作
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工作應該做到的是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同時要適應各種林木生長的需要,林業部門應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工作。在各類選育措施全部到位的前提之下進行封山育林,增強現有樹種的抗病基礎;同時也可以營造混交林,以更好地完善群落結構,建立穩定的群落生態系統。另外,通過封山育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蟲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在生物學的意義上有效提升林木保護的性能,最終達到能夠防病抗病的目的。最后封山育林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植被不必要的人為破壞,促進森林系統的完整發育,改善生態環境。
3.4依靠科技,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難度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病蟲害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變化的種類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周圍環境的變化就會使病蟲害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害,需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全面控制病蟲害,應該作出相應的預防計劃。在現代高科技社會,就必須充分利用預防和病蟲害控制相結合的科學技術手段。全面執行病蟲害管理和預防,首先研究病蟲害的特性,使用科技手段監測,分析總結害蟲以及疾病形成的規律和特征。然后,我們依靠科技,以防治病蟲害,或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有益生物的安全性,而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通過研究過去的害蟲和疾病的病例分析,對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預測,有可能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參考。
3.5加大資金投入
完善的防控措施是基礎,完整的資金鏈是實施預防和行政措施的重要保障。只要科學合理的預防和管理系統到位,并確保有足夠的預防和控制資金,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森林病蟲害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林業項目的管理效果,加快我國林業項目建設進度,行政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特別是加大對藥品防治的治理體系的資金投入。
4結論
綜上所述,分析林業病蟲害可知,對林業和森林資源造成嚴重危害來源是森林病蟲害,有關部門對此應高度重視。在實施集體防治政策和科學防治政策的基礎上,從封山育林、苗木消毒、混交林建設等方面建立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措施。采取科學的營林培養、人才的積極發展、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一系列方案,創建一支全面有效的防治人才隊伍,以保證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