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預防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如今,我國農業正逐步向前發展,農業技術水平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先進農業技術不斷涌現。但是,我國諸多地域的大棚蔬菜種植始終面臨著病蟲害威脅的難題,經濟效益也因此受到影響。大棚蔬菜種植作為蔬菜行業關鍵的生產方式,在提升蔬菜的產量及品質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為此,通過詳細地闡述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預防措施,以期推進我國大棚蔬菜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預防措施3
近年來,我國在果蔬產業方面發展成效顯著,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獲得了廣泛性運用,其不但可以為市民提供反季節的蔬菜,還可以迅速地提升蔬菜的產量及質量水平。但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問題仍然屢屢出現,所以必須使用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或防止其侵擾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長。在種植過程中,要確保種植環節的完備性和科學性,按照具體情況解決病蟲害問題,確保大棚蔬菜的種植成效。
1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1 大棚有機蔬菜種植技術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依據于自然生態學理論,采用新型的農業工藝,堅決拒絕使用化學物品和農藥等,安全地開展種植工作,同時,經由專門的有機機構審核認證后方可被市場準入。采選蔬菜種苗期間,要保證種苗不摻有轉基因成分,未進行禁忌物的加工,同時還要具備有效的抗病蟲害功效。選擇大棚位置時,也要遵從一系列高標準化的要求。首先,種植有機蔬菜的大棚場地需是一塊完備性高的土地;其次,要將其與普通種植土地區別開,倘若普通種植土地想要轉化成為有機種植土地,需要經歷兩年的改良期。在栽種期間,要定時地開展清潔及輪作換茬工作,全面地發揮外部自然條件的促進作用,利用好新型的培植工藝,最終實現蔬菜種植的高產量及高品質[1]。
1.2 大棚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
首先,在種植無公害蔬菜的前期準備工作階段,應該按照種植地塊的地理、地貌等因素選擇無公害蔬菜品種,并且要全面地考量其將來會發生的病蟲害問題,優先選擇抗病蟲性強的蔬菜品種,例如番茄的中雜九號等。其次,搭建種植大棚的地塊要盡可能平坦,隨后進行基本的加工處理,例如對土地進行大水漫灌等。再次,大棚搭建完成后,要開展有關消毒工作,翻耕土壤,深度最好不要大于1 m,以保證良好的透氣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陽光十分飽和的時期內,一定要使大棚蔬菜的種植地塊經歷30 d的暴曬,以迅速消除有害的病毒細菌,并且使栽培的肥料可以和地塊中的土壤充分混合,使農家肥提前腐熟。最后,在棚內管理時期,中藥植物中有十分多元化、高營養的成分,同時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攝入,逐漸累積營養物質,并強化其光合反應能力,高效提升及優化大棚蔬菜的質量水平。所以,在蔬菜的栽種過程中,應該把有機肥料及中藥植物等營養物質結合應用,不僅可以松化土壤,還可以有力提升地塊土壤的肥沃程度。
2 大棚蔬菜病蟲害預防措施
2.1 生物預防手段
生物預防手段指根據維護病蟲害天敵的根本準則,利用搭建過氧化生物共生的方法,以達到短時間內套種的目的。為了維護和諧統一的生物系統和自然生態,一定要杜絕消滅其天敵。為了更加合理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應該謹慎地運用波爾多液、石灰及硫黃等;其次,需要合理地運用部分植物制品和醋等含銅的物質;最后,還可以運用性誘劑,或者姬蜂等無害的生物物種。
2.2 農業預防手段
和大田相比,由于長時間的蔬菜種植,導致病蟲害狀況十分地嚴峻。為了能夠減少病蟲害的威脅程度,首先,要精準地踐行大棚蔬菜種植的有關機制體系,以達到相關生產標準;其次,選擇抗病蟲性強的優質品種;再次,積極地開展翻耕輪作,在栽培之前進行大水漫灌等;最后,注意提高對農田的管理及清理工作。
2.3 生態預防手段
大棚蔬菜種植極易遭到氣候和外部自然環境的影響,經常會產生部分溫度偏高、棚頂漏水、通風效果不佳及濕度偏高等不利狀況,為病蟲害的頻繁出現制造了自然基礎。通過長期實踐經驗可知,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極易在酸性條件中存活并肆意滋生。所以,為了能夠迅速地消除病菌,需要使用生態預防的手段,在大棚蔬菜的表面撒上堿性物質,或在高溫氣候情況下密閉大棚,以提升大棚內部的溫度,同時要注意合理通風,從而很好地預防霜霉病及黑星病的出現[2]。
2.4 物理預防手段
物理預防是一種可以高效地降低大棚內病蟲害問題的有力手段。相關工作人員通過適時地運用殺蟲燈、有色紙及有色板等,可有效地預防菜青蟲、小菜蛾或蚜蟲帶來的病菌。為了迅速地消滅大棚蔬菜內多種多樣的病蟲害,還可以運用電子病蟲害預防儀器,或運用微波殺蟲和臭氧兼容的綜合性手段[3]。
2.5 藥物預防手段
大棚蔬菜種植中病蟲害問題常有發生,其誘因之一是大棚內長時間地栽培大量蔬菜,漸漸地降低了這些區域土壤的免疫能力。所以,在栽種期間,要遵從相關的大棚蔬菜栽種標準,在常發生病蟲害問題的蔬菜上噴灑藥物進行預防。由于化學藥物的處理方式多元且豐富,其相對應的適用范疇也并不統一,所以在面對具體的病蟲害問題時,相關工作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預防手段,在第一時間規劃相應的防治方案,例如針對病菌和蟲卵,可以匹配濃度適中的高錳酸鉀予以處理。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棚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極大地增加了果蔬的總體產量,為我國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注入了新興活力。在開展大棚蔬菜種植的過程中,要按照當地的自然氣候情形選擇適宜的蔬菜品種,在防治病蟲害問題時也要秉持盡早解決的準則,運用科學的方式有效處理,提升蔬菜的有機成分。與此同時,大棚蔬菜種植人員要不斷地提升專業素養,對大棚內的栽培環境予以科學調控,規范其管理流程,為大棚蔬菜營造一個優越的生長環境。
參考文獻:
[ 1 ] 劉玉生.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時代農機,2016,43(16).
[ 2 ] 楊紅娟.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種子科技,2017(27).
[ 3 ] 徐新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