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對林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本文從科學角度分析當前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升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特點;原因;防治方法
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對于林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病蟲害問題的出現,不僅會造成經濟方面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一系列生態方面的問題。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更好的提升森林質量,確保當前林業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在具體林業病蟲害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對其發生的原因進行客觀分析,融入更加科學有效的工作策略,進一步解決林業病蟲害的諸多問題,以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1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林業病蟲害一旦發生,涉及范圍大,防治工作很難進行。尤其是人工造林常采用單一樹種進行栽植.生態不能維持平衡,致使病蟲害的危害率大大增加。近幾年連年發生的干旱以及暖冬現象,以至于即使是在冬季仍舊不能凍死害蟲,因此害蟲的成活率顯著增加。
害蟲的種類逐漸增多也是導致危害嚴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害蟲種類的增加有些是從外地傳入,使得本來沒有控制好的當地害蟲因新害蟲種類的入侵帶來的危害更加嚴重,損失程度也隨之加深。病蟲害不僅對生態效益造成不利,而且對社會效益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2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2.1天然林比例低,人工林比例高
天然林比例低,人工林比例高是導致林業病蟲害大范圍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與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脆弱,林內的生物物種比較單一、大部分病蟲害缺少天敵,因而為害蟲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繁衍環境。雖然許多病蟲害對天然林危害較小,但是卻能夠給人工林造成非常大的破壞,導致林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2.2樹種單一
人工造林屬于森林資源保障的重要措施,屬于確保我國天然林資源的重要工程。但是,人工林大面積種植的情況下,森林病蟲害所帶來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兩者之間呈現出同步增長的發展態勢。人工造林過程中也廣泛存在樹種結構相對單一,種植結構缺乏科學性等問題,最終產生了人工造林環節的植物群落結構相對簡單,這將會造成更大范圍內的病蟲害危險。由此可見,在進行人工造林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林區范圍內的自然條件,確保可以對林區生態結構實施優化,確保長期穩定良好發展。
2.3不規范和過度使用農藥
農藥是專門用于控制和消除病蟲害的重要藥劑,農藥的發明和應用給農業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農藥的不規范使用和過度使用,不但無法產生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反而會導致病蟲害的快速蔓延。許多農業企業缺乏對病蟲害疫情的深入了解和評估,未能正確合理掌握農藥的濃度和使用度量,造成農藥使用類型的不合理,以及濃度和用量的不科學,最終難以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大量農藥的使用,還會給人工林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破壞,使得大量生物死亡,數量銳減,這也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更多條件。
2.4營林方式不科學和不合理
在人工林的種植和管理過程中,很多管理者更多地看重林木的生長速度和生產效率,而對營林方式的關注度普遍不高,營林方式不科學和不合理,給病蟲害防治問題埋下了重大隱患。許多人工林栽種密度不合理,苗木栽種方式不規范,導致林間通風不暢,光照效果不足,透氣性不好,給病蟲害提供了滋生和繁殖的溫床。
2.5不夠重視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的工作
林業病蟲害的危害大,涉及的范圍廣,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就應該高度重視林業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防微杜漸,盡量減小病蟲害帶來的危害。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林業病害監測預報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病害防治的技術力量不夠,經費不足,缺乏必備的監測、防治、交通通訊工具以及檢驗檢疫儀器設備等,造成林業病蟲害防治率變低,先進有效的防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足,導致災情發生時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得災情擴散,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3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
3.1提高病蟲害的預測水平
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預測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前預測到病蟲害的發生,才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加以有效的防治。所以要不斷提高對病蟲害防治的預測水平,建立病蟲害的監測系統,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和全面的對林木的生產情況進行檢查,借助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監測預報,避免病蟲害。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方針,針對林業病蟲害進行嚴密管控。只有加強林業病蟲害方面的預防,才能夠將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實施綜合防制的效果才能夠達到最優。
3.2做好樹種搭配,營造混交林
積極營造多樣化樹種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種鄉土樹種,引進優良樹種來做好樹種搭配工作,不能只追求利益而形成單一的林木。在造林過程中需要選用抗逆性較強的樹種進行造林,實現喬灌相結合的立體開發,從而實現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3.3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在必需應急時才能使用化學防治,盡量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標準,盡量使用低毒、具有選擇性、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禁止使用水胺硫磷、氧化樂果三氯殺螨醇、草枯醚與乙拌磷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增加對植物農藥(苦素、煙堿)和動物農藥(昆蟲信息素)、仿生農藥(滅幼脲)以及礦物農藥(波爾多液、礦物油乳劑、石硫合劑)的選擇,以減緩對水源、環境的威脅。
3.4建立生物防治技術體系
就地銷毀和人工除去染病的林木植株是林業病蟲害防治比較傳統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利用誘捕器、黑光燈等誘殺或誘捕成蟲,利用化學試劑進行藥物毒殺害蟲等方法。然而,根據有害生物的特性選擇適用的生物防治技術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例如:使用對生態環境和有益生物影響小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和仿生制劑以及生物制劑。再如,通過分析研究有害生物的系統,在進行系統評估論證后,采取因害設防地引進、因地制宜、釋放天敵等方法,合理的利用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數量。另外,提高科技的水平,適當適時地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使用基因技術和遺傳生物工程技術,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具有無公害、無污染、投入少等優點,還具有利于保護林業生態平衡的優點。
3.5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
在實際病蟲害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好當前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基本原因,并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對樹種進行合理的選擇。部分地區樹種相對單一,這就導致了其病蟲害的防范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方面情況,應該從多樣化的角度,對樹木的品種進行合理選擇,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確保所選擇樹木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及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前期的合理選擇,也能夠提升整體生態系統群落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這對于病蟲害整體防范工作的開展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前期準備和規劃工作。
4結語
做好林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這對林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應客觀的分析現階段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并且從科學的角度入手,提出科學的防治方法,提升整體防治水平和效果。
(責任編輯禾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