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灌云豆丹綠色生產管理技術集成與推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通過深入觀察灌云豆丹養殖過程中習性,論述了灌云豆丹在養殖過程中具體做法與取得經驗,同時也分析了灌云豆丹在養殖過中應當注意事項,并提出了豆丹養殖與豆丹養殖大豆品種選擇。
  [關鍵詞]豆丹;灌云縣;養殖方式;大豆種植
  豆丹、學名豆天蛾是以大豆葉為飼料一種昆蟲,豆丹是灌云人對豆天蛾幼蟲的俗稱。灌云人食用豆丹是食用豆天蛾5齡幼蟲,蟲體呈圓簡形,與蠶幼蟲相似,體長約5.5-6.5厘米,蟲體呈嫩綠色,體表有密生小顆粒。頭部外包近三角形骨質頭殼,顏色較深。從腹部第一節起,身體兩側有7對黃白色斜紋,腹部有胸足3對,腹足4對,尾足1對。尾背部有尾角,基部呈綠色,端部淡黃或者綠色,向下彎曲。食用部分為擠出組織部分,形狀成3節,顏色白中帶綠;熟制后,呈淡黃色,具有豆香味,口感細嫩,鮮味綿長。其它大豆種植省份也有豆丹,如鄰近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又把豆丹稱豆蟲、豆青蟲、大青蟲等。豆丹一生共分五個階段一幼蟲共分五齡,當豆丹生長到五齡時,大豆成熟,豆葉脫落時五齡豆丹鉆入土中做穴越冬,俗稱“人土豆丹”或“人蟄豆丹”。入土豆丹屬于老熟豆丹以備來年育種繁殖。
  歷史上的豆丹生產主要靠自然生長。大豆收獲前豆丹上市,一個月后基本斷貨,市場周期短暫,供需不平衡。豆丹繁殖交替也僅靠部分人土老熟豆丹自然化蛹、繁殖產卵、產量低下。近幾年來,由于豆丹人工養殖技術研制成功,我縣豆丹養殖面積呈逐年增加,縣內大豆種植面積近5萬畝左右,養殖豆丹需要有大豆葉,豆丹綠色生產是指大豆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減少藥肥使用量,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相應減少病害發生,確保生產的大豆葉綠色安全,大豆葉的綠色安全讓養殖的豆丹更加綠色自然,
  1大豆品種選擇
  一般選植株高大、枝滕多的鮮食大豆品種,鮮食大豆品種是指在大豆鼓粒后期收獲鮮莢作蔬菜或加工的大豆,也稱“嫩毛豆”或“菜用大豆”。灌云地區一般喜歡種植臺灣毛豆292-1和305菜用大豆品種,該品種春季播種為2月10日至2月底,用大棚套中棚種植臺灣菜用大豆292-1或臺灣菜用大豆305,一般生長期為70-.75天,由于臺灣菜用大豆在我縣引種時間較長,品種退化,菜用豆莢產量不高,植株變高大、枝滕長、葉片多的缺點卻符合豆丹養殖需要,目前是養殖豆丹較為理想的大豆品種。
  2養殖技術
  產地環境: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灌兩便的田塊種植種植臺灣菜用大豆292-1或臺灣菜用大豆305品種,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的規定。綠色食品豆類蔬菜的規定。
  種子處理:將篩選好的種子晾曬,嚴禁曝曬。播前可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育苗時用30%苗菌敵可濕性粉劑混土,按1m2床土用藥80g一100g的比例進行混合,藥土混勻后,噴灑少量清水,使其潮濕,并用薄膜覆蓋封嚴,悶48h后即可播種。
  播種:在適期內早播,盡量縮短播期。田間持水量75-90%時最適于萌芽出苗。如果此期間遇干旱,要及時灌水造墑播種。;因是為豆丹綜合種養所以提倡人工點播。2月20日前播種的,行距40厘米一50厘米;2月20日后播種的,點播的穴距約25厘米,每穴2-3粒。以畝平均6600株為佳,提高播種質量,確保苗齊、苗全、苗壯。
  營養土配制:用田土和腐熟的有機肥料按4:1的比例配制,要求PH值5.5-7.5,有機質含量2.5%-3%,有效磷含量(20-40)mg/kg,速效鉀含量(100-140)mg/kg,堿解氮含量(120-150)mg/kg,孔隙度約60%,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性能良好,配制好的營養土均勻輔在苗床上,厚度10cm。每平方米苗床用40%福爾馬林30ml-50ml加水3L攪勻后噴土,用塑料薄膜悶蓋3d后揭膜,待氣體散盡后即可播種;或每平方米苗床用15kg一30kg藥土作床面消毒,方法為(8-10)g50%多菌靈與15kg-30kg細土混合均勻后撒在床面。
  苗期管理:對于大豆密度過大的田塊,一定要及時間苗。在兩個對生單葉展開至一片復葉展開前,進行人工間苗。間去弱苗、病苗、雜苗、留大苗、壯苗、純苗,按計劃密度一次定苗,每穴2-3苗。
  肥料使用: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包括:農家肥(餅肥、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經過處理的人畜廢棄物等)、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制劑和經過微生物處理的肥料)、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等)和葉面肥(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類、生長調節劑、海藻),施基肥: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7m2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廄肥為例)(1500-2000)kg,(25-40)kg過磷酸鈣和(10-15)kg硫酸鉀,肥料深翻人土,并與土壤混勻。
  溫度管:設施內直播的菜用大豆,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顯露,其溫度管理按照白天宜控制在(15-25)°C,夜間不低于10C,點播后5天內要密閉大棚和小拱棚,當菜用大豆第一片真葉顯露后,夜間可不低于8C。晴好天氣,當棚內氣溫過高時,要適當通風換氣。
  光照管理:幼苗出土后,應盡可能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大棚、小拱棚以及覆蓋的地膜,需采用新的塑料薄,保持膜面清潔。
  肥水管理:出苗后澆一次水,水要澆足,以后如土壤墑情良好時開花結莢前盡量少澆水,保持(60-65)%的土壤含水量,初花期后可適當增加灌水量。
  3豆丹選種
  于每年的11月份,將人土滯育的老熟幼蟲從地里刨出,選擇手感有彈性能打圈且個體重量不低于9克,體表無黑斑或寄蠅卵的豆丹作為養殖用種蟲。
  越冬保種。將優選的豆丹種蟲放在室內地面或架上的基質中保藏,保藏基質為沙土:鋸末=1:1(體積比),濕度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宜。越冬過程每周補濕一次,同時將因脫水或感染導致死亡的豆丹挑出。
  暖種次年3月初開始加溫暖種,暖種溫度29-30C,期間根據大豆生長情況可適當調整溫度高低。如果加溫設施功率不足,則加溫時間應適當提前。暖種時,由于溫度升高,基質中水分逐漸流失,需要及時噴霧補濕、最好能用電子加濕器較為適宜。暖種期間,每天下午2-3點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陰雨天除外。
  交配產卵。羽化交配:有效積溫達到后,豆丹種蟲開始化蛹并羽化成蛾。經過展翅和晾翅,雌蛾開始發情,尾部伸出產卵器和性腺,釋放外激素。雄蛾開始飛翔,尋找雌蛾交配。
  二次交配。每天下午6點到凌晨6點,每兩小時巡邏一次,將交配中的蛾對捉到交配筐中,放暗處繼續交配。拆對:前一天交配的蛾子早上9點拆對,凌晨交配的蛾子下午2點拆對。雄蛾放回,可以二次交配。
  剪翅剪足:將拆對后的雌蛾剪掉2/3的翅膀及足部跗節,放在80g木漿牛皮紙上產卵。牛皮紙上標記產卵日期。
  卵面消毒。消毒時間:一般在下午14-15點為宜。
  藥劑配制:按福爾馬林和清水1:11的比例,先將水溫調至23-25C后將福爾馬林兌人,并用木棍或玻璃棒攪勻。
  操作方法:將卵紙緩緩放人藥液中,使藥液將卵紙濕透后,用石塊壓住。在23-25C條件下保持30分鐘后取出,用24°C左右清水脫藥三次后晾干,待用。
  4掛卵及田間管理
  將卵紙用少量水浸濕,剪成2-3cm寬、4-5cm長的卵卡,控制每張卵卡上的卵粒數量10-40粒。用訂書機將卵卡卵面朝上訂到豆葉背面,平均密度約為20粒/m2。小豆丹孵化后自行取食。記錄掛卵日期。
  豆丹蛻皮兩次,即長到3齡后即會自行轉移到其他葉片,5齡后即能轉移至鄰近植株。
  豆丹蛻皮三次后,進人四齡期時,每畝大豆施尿素7.5kg,澆透一次水。
  局部豆丹蟲口密度過大,葉片不夠吃時,可人工剪枝,將豆丹連同豆枝轉移到蟲口稀疏處。
  5捕捉銷售
  豆丹生長適宜溫度20-35C范圍內,豆丹發育周期為8-17天,五齡末期即停止取食,鉆入土中做穴越冬。養殖過程需全程跟蹤豆丹發育情況,并結合掛卵時間,判斷豆丹發育速度,在其人土前2-3天捕捉,上市銷售。
  集中留種如果打算留種,則將5齡中后期的豆丹集中到豆葉充足的田塊,任其取食發育至老熟幼蟲后,入土做穴。按照上述操作,進入下一年的豆丹養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7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