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濟源市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近年來大力推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應用,優先采用生態農業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措施,倡導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減少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徹底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蔬菜生產上的使用,有效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關鍵詞:蔬菜;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標準化
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適應多種蔬菜栽培,常年種植各種蔬菜面積5萬余畝,是國家蔬菜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成長壯大,農業的產業化、規?;粩嗌墸卟松a面積的擴大,復種指數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的病蟲害種類、發生頻率和面積不斷增加,發生程度加重,嚴重影響了蔬菜產品的品質和菜農經濟效益的提高,給蔬菜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挑戰。為響應國家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的號召,實現到2020年農藥零增長的目標,濟源市大力推廣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應用,優先采用生態農業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措施,倡導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減少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徹底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蔬菜生產上的使用,有效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優先農業防控措施
農業防控是農業綠色生產綜合防控的基礎,是根據農業環境與病蟲害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適宜的一系列農業栽培管理技術措施降低病蟲害種群數量,減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性,或避免危害的植物保護措施。
1.產地、品種、播期和育苗方式的選擇。蔬菜的綠色生產產地應選擇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具有一定規模和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農田灌溉水、土壤、大氣等環境質量要達到國家相關規定的環境條件標準;選擇抗病蟲害豐產優質的品種;合理安排播期,使蔬菜易感病蟲期與病蟲害的危害期錯開,以躲避病蟲害;采用工廠化基質無土育苗,避免土壤中病原菌和幼苗接觸,培育無病壯苗,預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等苗期病害的發生。
2.合理安排輪作倒茬。不同科屬的蔬菜,其病蟲害發生種類不同。在蔬菜生產中,我們倡導生產主體制訂長期的輪作計劃,充分利用輪作技術,避免同科屬病菌的相互傳染,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從而減少用藥。十字花科、百合科、傘形花科蔬菜較耐連作,但以輪作為佳,茄科、葫蘆科(南瓜例外)、豆科、菊科最忌連作。使禾本科(甜玉米)、十字花科(白菜、甘藍、花菜)、豆科(豌豆、豇豆、菜豆)、茄科(茄子、番茄、辣椒)、葫蘆科(西葫蘆、冬瓜、黃瓜、絲瓜、苦瓜)、百合科(蔥、蒜)等作物進行合理輪作,不同科屬蔬菜輪作3年以上,能有效預防瓜類、豆類、和茄果類蔬菜枯萎病、根結線蟲病、番茄青枯病等病害。
3.清潔田園。濟源地區蔬菜復種指數高,蔬菜病蟲害多以植株殘體、田邊雜草作為橋梁寄主植物。為降低病蟲害基數,在蔬菜采收后及時清除蔬菜植株殘體和田邊雜草,集中漚肥處理,滅除病蟲害中間寄主,減少病株殘體上灰霉病菌、霜霉病菌,茄果類蔬菜煙青蟲、棉鈴蟲等被害果,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的潛葉蠅、煙粉虱、蚜蟲,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蟲、菜螟,田邊雜草上的蚜蟲、紅蜘蛛等。
4.合理間作誘集害蟲。根據害蟲食源植物選擇性的差異,在主產蔬菜內間作少量誘集植物,然后集中消滅害蟲。比如利用甘藍與辣椒、豇豆、菜豆間作,誘集蚜蟲,然后集中消滅,保護豇豆、辣椒不受蚜蟲為害,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
5.深翻曬垡。通過深耕土壤可將地下害蟲、土壤中病原菌翻至地表,通過陽光照射或凍融交替,達到消滅土壤中病原菌與蟲卵的目的,減少病蟲源基數,從而減輕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6.低溫凍殺。濟源地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冬季利用極端低溫對部分病蟲害發生發育和繁殖影響較大,并能使部分病蟲害致死??蓪嘏飪鹊谋缓χ仓隁報w清除到溫棚外,利用極端低溫消滅越冬的害蟲、卵、蛹,降低冬后基數。
7.科學施肥、灌溉??茖W合理的肥水管理也是蔬菜健身栽培技術的關鍵因素,開展配方施肥,依據各類蔬菜不同生育期需肥規律和土壤供肥特點進行科學施肥,同時對蔬菜的灌溉要講究方式方法,土壤濕度要適宜,否則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通過科學管理最大限度創造適合蔬菜生長的環境,增強植株生長勢和抗病能力,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強化物理防控措施
物理防控是利用簡單工具和各種物理因素,如光、熱、電、溫度、濕度和放射能、聲波等進行農業生產上的害蟲防治。
1.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每667㎡鋪設銀灰膜5kg或將銀灰膜剪成10~15cm寬的膜條,間距15cm,縱橫拉成網眼狀,能有效趨避蚜蟲。
2.色板、糖醋液誘殺害蟲。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的趨性進行誘殺。使用黃色、藍色粘蟲板,每667㎡20~30個,掛于高于作物20cm處,能有效誘殺果蔬園蚜蟲、飛虱與薊馬、種蠅、菜青蟲等;糖醋液誘殺:按糖、醋、酒和90%的敵百蟲晶體3:3:1:10:0.6比例配成誘液,每667㎡放置2~3盆,隨時添加,保持不干,能誘殺對糖醋酒等氣味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昆蟲,如:鱗翅目、金龜子、種蠅類等害蟲。
3.殺蟲燈誘殺害蟲。將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安裝在牢固的物體上,然后放置在蔬菜園中,控制面積為20~30畝/臺,吊掛高度蔬菜等一般作物距地面1.2~1.5m,在4月中旬至10月底,可廣泛誘殺果蔬作物田里的斜紋細蛾、甜菜夜蛾、螻蛄、金龜子、地老虎、煙青蟲等多種有飛翔能力的害蟲成蟲。
4.性誘劑誘殺雄蛾。根據菜園靶標害蟲種類,在害蟲成蟲盛發期選用不同的害蟲性信息素誘芯,一般每667㎡使用1~2個不同種類的誘捕器,固定在竹竿上插于田間,誘捕器底部高于作物20cm左右,誘殺斜紋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等雄性成蟲。 5.阻隔防控。利用防蟲網,可有效防止蚜蟲、白粉虱、斑潛蠅、夜蛾等多種害蟲侵入。防蟲網隔蟲是夏秋季節育苗的最佳選擇,入冬前用防蟲網將大棚進出門關閉,可阻隔露地害蟲進入棚內越冬。
6.高溫悶棚。夏季在蔬菜收獲后,實行大棚密閉升溫,連續保持7d以上,棚內極端高溫可達50℃以上,對紅蜘蛛、地老虎、菜青蟲及部分病原菌等有致死及抑制作用,可有效殺死設施內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蟲。
三、優化生物防控
應用有益生物(包括生物制劑)防控蔬菜病蟲害,是蔬菜生產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不污染環境的特點。
1.利用天敵,抑制害蟲。通過保護、引進和人工飼養釋放天敵,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蟲的危害。捕食性昆蟲瓢蟲、草蛉、螳螂、捕食螨等,寄生性昆蟲如:赤眼蜂、姬蜂、小蜂、食蚜蠅、食蟲蝽等都是害蟲的天敵。在菜地邊種植瓜類、大豆等誘集寄生蜂、寄生蠅、瓢蟲、蜘蛛等自然天敵產卵繁殖,利用自然天敵控制鱗翅目害蟲、紅蜘蛛和蚜蟲等。赤眼蜂寄生害蟲卵,可防治菜青蟲、煙青蟲、棉鈴蟲;麗蚜小蜂可防治溫室白粉虱,此蟲寄生在白粉虱的若塵和蛹體內,寄生后害蟲體發黑、死亡;草蛉的幼蟲和大部分成蟲多為肉食性,食性廣且食量大,能捕食果蔬及各種植物害蟲。
2.應用植物源制劑防蟲。利用艾草葉、南瓜葉、黃瓜藤蔓、苦瓜葉等浸出液兌水噴霧可防治多種蔬菜害蟲;利用辣椒、煙草浸出液兌水噴霧,可有效防治蚜蟲、白粉虱、紅蜘蛛等害蟲。
3.推廣細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劑。利用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菜青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煙青蟲瓜絹螟等鱗翅目害蟲;應用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蘿卜菜螟、斑潛蠅、菜青蟲、螨類、白粉虱、菜蚜等;應用苦參堿防治菜青蟲;應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白菜軟腐病、角斑病等;應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4.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通過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類特異殺蟲劑,干擾害蟲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使害蟲緩慢致死。此類農藥對人畜毒性低,對天敵影響小,對環境無污染。如除蟲脲、滅幼脲、氟蟲脲等。
四、科學使用化學防控手段,保證蔬菜質量安全
化學防控在蔬菜病蟲害發生嚴重時才能應用,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科學、合理、規范使用化學農藥,既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危害,還要確保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
1.加強監測預警預報,做到防控精準。蔬菜生產的綠色防控要高度重視病蟲情測報,前述多項物理防控手段的誘集技術設施,同時也是監測害蟲發生動態,為防治蔬菜病蟲害提供科學依據:蟲情測報燈監測金龜子、螻蛄、菜螟、桃蛀螟、豆野螟;糖醋液誘測棉鈴蟲、小地老虎;黃板誘測煙粉虱、菜蚜;藍板誘測瓜實蠅、斑潛蠅;性誘劑監測小菜蛾等。在監測基礎上,因時、因地、因情制定適當的化學防控措施,掌握最佳防治時間,做到有的放矢、精準防控,節約防治成本,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的目標。
2.合理選擇農藥。應用化學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害,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優先選用綠色食品推薦使用的農藥種類,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3.規范使用農藥,嚴格控制施藥安全間隔期。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中規定的用藥量、用藥次數、用藥方法,規范使用化學藥劑,嚴格控制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不在安全間隔期內采收蔬菜。
4.科學搭配、交替使用化學農藥。堅持按計量要求用藥,克服長期單一用藥;堅持交替用藥,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多種病蟲害同時發生時,采取合理搭配混合用藥,達到一次用藥防治多種病蟲害的目的;根據天氣變化靈活選用農藥劑型和施藥方法。如陰雨天氣則宜采用煙霧劑或粉塵劑防治,可有效降低棚室設施內的濕度,減輕病蟲的危害。
五、綠色防控技術綜合集成應用成效
濟源市蔬菜病蟲害各種綠色防控技術的優化集成應用,極大的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病蟲害的抗藥性,確保了蔬菜生產的質量安全,形成了一套適宜當地推廣應用的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模式,產量與品質同步提高,減少了環境污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建設奠定了產業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綠色防控技術節本增效致富天地2013(8).
[2]大冶市蔬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長江蔬菜2018(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