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積極探索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濮陽市為深入推進優質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在范縣楊集鄉羅樓村建立了河南省農作物(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范縣示范區,積極探索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一、示范區基本情況
示范區選在楊集鄉羅樓村、唐梁莊等,依托濮陽慶豐農業科普示范園有限公司;核心區面積133.33 hm2,輻射帶動面積3 333.33 hm2,另設對照區,面積0.13 hm2。
二、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ㄒ唬┯砬?
在預留的秧田地,利用二化螟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及時深耕灌水泡田,以水淹沒稻樁7~10 d為宜,可殺死70%~80%的越冬螟蟲、降低蟲源基數。
?。ǘ┯砥?
1.品種選擇。選用抗(耐)病品種,如津稻263、新豐2號、蘇秀10號等。
2.藥劑浸種。將種子暴曬2~3 d,用25%咪鮮胺乳油2000~3000倍液浸種24 h,藥液以浸沒稻種為宜,然后取出稻種進行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種。
3.水稻黑條矮縮病預防。在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區,播種后出芽前采用20~40目防蟲網覆蓋秧田,阻隔灰飛虱傳播病毒;移栽前噴施送嫁肥,即在拔秧前2~3 d,每667 m2秧田用75%三環唑30 g+25%吡蚜酮20 g或70%吡蟲啉3~10 g對水30 kg均勻噴霧。
(三)大田分蘗期
1.配方施肥。每667 m2施硫酸鉀多元復合肥50~75 kg或磷酸二銨25~30 kg、硫酸鉀10 kg及鋅鐵等微量元素作底肥。
2. 稻田養鴨。水稻移栽成活后至抽穗前,每667 m2放養15~20 d的雛鴨8~12只。通過鴨子全天候在稻田的生活,不斷捕食害蟲,吃(踩)雜草,鴨糞肥田,中耕渾水和刺激水稻生育,能顯著減輕稻田病蟲草害。
3.物理防治。利用“光、色、性”三誘技術,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黃板、性誘捕器,誘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成蟲及稻飛虱、薊馬等。
4.生物防治。若測報燈監測二化螟蛾量偏大,立即在卵孵化盛期前2~3 d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生物農藥均勻噴霧。一般在水稻分蘗末期紋枯病發病率達15%或拔節期到孕穗期發病率達20%的田塊,可用井岡蠟芽孢桿菌配成40~60 mL/L,噴藥900~1000 kg/hm2。若出現稻瘟且達到防治指標,可用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 g或1000億孢子枯草芽孢桿菌100 g對水30 kg均勻噴霧,重病田塊間隔5~7 d再噴1次。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減少抗藥性,提高農藥利用率。
?。ㄋ模┏樗牍酀{期
1.稻瘟病的防治。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10~15 d,如遇陰雨高濕天氣且溫度適宜,每667 m2可用2.5%井岡蠟芽菌300 mL、30%苯甲·丙環唑乳油20 mL對水60 L均勻噴霧。
2.“兩遷害蟲”的防治。密切關注病蟲監測,若田間“兩遷害蟲”突增,防治稻飛虱,每667 m2可選用10%醚菊酯懸浮劑或10%烯啶蟲胺水劑30~40 g,或25%吡蚜酮乳油10 g對水50~70 L,對準稻基部均勻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可用蘇云金桿菌、甲維鹽、阿維菌素于卵孵化盛期施藥防治。
三、主要工作措施
?。ㄒ唬┘訌婎I導,健全組織
將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納入2018年重點工作,成立由分管局長任組長、植保站長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服務小組,按照時間節點,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抓出成效。同時,加強上下溝通和橫向聯合,切實把示范區打造成無機有機相結合和多部門協作聯動的現代農業技術示范推廣項目。
(二)提高認識,加強技術宣傳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是實現“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充分利用電視廣播、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印發技術資料、發送短信(微信)等形式開展培訓、宣傳,普及綠色防控技術。
?。ㄈ┘訌姳O測,科學指導防控
每天查看防控情況,及時掌握病蟲情發生動態;此外,邀請專家定期到稻田調查病蟲害,根據調查結果科學指導防控。
?。ㄋ模┙洕б?、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
一是太陽能殺蟲燈、黃板和性誘捕器都有很好的殺蟲效果,大大降低了蟲口基數,抑制了害蟲的發生和為害。二是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一方面,保護利用了天敵;另一方面,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水稻品質和商品價值,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