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稻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農作物,增強水稻種植對于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近些年來,大力推動綠色水稻種植行業發展,特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病蟲害綠色防治已經成為首要任務,更加需要保障水稻產品質量安全。鑒于文章核心為探究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都是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上探討。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延續控制水稻病蟲害、保證水稻生產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促進水稻標準化生產、提高水稻質量安全水平的必要條件,也是降低農藥使用風險、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路線,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舉措是依據經濟性準則,確立水稻病蟲害防控指標,調解保護運用天敵和應用燈光除蟲等非化學防治技術,運用高效保護農植物機械,提高農藥合理使用率以及防治效果,依據無公害農藥使用標準,進行科學、合理以及安全的農藥除蟲。
一、農業防治
1.調整種類布局
選用抗性和耐心種類,抵御抗病蟲害侵害,在同一個地區,每年輪流種植不同抗性基因的水稻種類,緩解病蟲種群對水稻品種抗性的適應性。保證種類多樣性,實時輪流種植年限較長的品種,在大面積種植抗病蟲害種類農作物時,應該種植一些高產突出的感蟲水稻品種,預備一些其他種類,為當地水稻蟲種群特性的變動準備新抗病蟲害種類。
2.深根細作,灌水滅蛹
在螟蟲冬化高峰期翻耕稻田,可以罐深水消滅蛹,降低螟蟲數量,減少第二年發生概率。在春季螟蟲化蛹的時候大約在每年的三月中旬開始,翻耕冬閑田綠肥田,并罐深水淹沒倒樁7天至10天。冬春季節稻連作田早稻收割以后實時翻耕灌水淹沒稻樁,能夠有效降低低蟲源數量,消滅螟蟲效果更好。對待不適合深灌水的晚收割冬作物,譬如油菜、小麥等,撿起銷毀露出來的稻樁,每隔5天至7天再罐跑馬水,連續罐3天至5天,隨時灌水隨時排水,推動稻樁損壞,消滅蛹有很大效果。
3.科學合理管理肥水
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落實“前淺、中曬、后濕潤”的用水準則,減輕無效分蘗,有助于稻樁成長。依據“底肥足,追肥速,N、P、K肥按照需求使用”標準,切勿偏施或是過量施氮肥。底肥施用配方肥750kg/ 或者45%復合肥375kg/ ;水稻移植3天至7天后施反青肥,施肥尿素75~150kg/ ;追加施加分蘗肥,施加氯化鉀45~75kg/ 。
排灌分離,減少重灌的現象,薄水插秧,淺水分蘗,適當適量曬田,跑馬水護胎,后面可以進行干濕處理,根據管水在各個螟蟲化蛹的時候灌水消滅蟲、消滅蛹。
二、物理防治
1.燈光誘殺
絕大多數病蟲害都具備趨光性特征,所以可以在田里面放置誘光燈,不只能夠殺死蟲害,還能減少蟲卵數量。為了可以提升誘光燈使用成效,盡量采取成片安裝的方式,來確保稻田一定區域內具有誘光燈,通常2.5 放置一盞最佳。使用期間,在水稻成蟲發生時,傍晚打開誘光燈,第二天天亮關掉,每4天到等下清理蟲害垃圾等。
2.草把誘殺黏蟲
配合吸引害蟲藥劑,可以將酒精、水、醋、糖依據1:2:3:4比例制作成糖醋溶液,并在其中加入粘合劑,在稻田里面插上帶有糖醋溶液,并且在當中加入少量粘合劑,在稻田插上帶有糖醋水的草把上,草把間距把握在20米左右范圍,并每100米設置一個竹竿用于吸引較高的病蟲害,讓蟲害吸引粘稠在草把吧,這樣也能有一定消滅的效果。
3.性引誘劑誘殺
性引誘劑是一種性信息素,主要用于調節昆蟲行為,指向性誘殺害蟲,具備防治對象專一,保護天敵,而且對人類是沒有危害性,能夠有效降低蟲口密度,降低農藥使用劑量,節省防治成本。譬如使用性引誘防治螟蟲雄娥,可以讓雌蛾不能夠正常交配從而達到不能繁殖的效果,降低下一代基數,減輕發生危害。
三、化學防治
1.種子化學消毒處理
種子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生長過程中病害侵蝕。一可以高溫消毒,把種子浸泡在水中,溫度把控在50度至50度即可,同時需要攪拌,直到水溫降低到正常溫度;二可以采用藥水消毒,用強氯精或者用40%的福爾馬林、添加適量多菌靈拌種,有效防御惡苗病、稻瘟病。
2.運用生物農藥
秧苗移栽前2天至3天,需要噴灑蘇蕓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秧苗“送嫁藥”,能夠抵御和減輕田病蟲的發生危害稻田生長過程時,可以采用井岡霉素防御紋枯病、稻曲病,采用枯草芽孢桿菌防御稻瘟病,用蘇蕓金桿菌防御螟蟲。
3.安全使用農藥
采用高效低毒害少殘留的農藥,做到對癥下藥。用專業化統防治服務組織,運用新型植保機械噴灑農藥,提升噴灑農藥安全性、精準度、作業效率、防治效果等。高效農藥對鱗翅目害蟲的誘蟲活性高,殺蟲范圍廣泛。持續效果長,能夠很好防治水稻螟蟲和其它病蟲害的侵蝕,產生抵御抗性。植物農藥(如苦參堿、天然除蟲菌菊素等)與微生物農藥(如白僵菌、綠僵菌等)也能夠適用于病蟲害防治中。
四、結語
水稻種植關聯著民生國計,為了確保水稻生產安全性,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生態環境和農作物品質的需要,加強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應該加大力度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在農技中心和植保部門推廣下更加讓綠色防治技術普及化,并且確定相應的成效,對于提高水稻種植安全水平有很大幫助,值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能夠食用更加安全放心的糧食和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農作物的產量也會逐年遞增,我們對于病蟲害應該秉承堅持使用綠色生產理念為主要農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以及生物防治技術,提供水稻產量、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映鵬,練惠通.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方法探討[J].現代農業,2018,(6):42-44.
[2]張麗濱.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的具體方式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6):36.
[3]黃益忠.綠色防控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推廣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0(15).
[4]陳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8,(2):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