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綠色、無污染越來越成為人們選擇產品的第一標準,因此采用綠色無公害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逐漸成為林果業的首要任務。對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介紹,并且基于我國目前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形勢,對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目前,我國在林果病蟲害防治的問題方面,缺少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難以達到林果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有機結合。為了促進林果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林果業工作者應該摒棄過往的“先發現、再解決”的辦法,廣泛運用綠色防控技術,貫徹“提前預防、事前防護”的綠色防控思想理念,這樣不僅能提高林果產品質量,防止林果病蟲害問題的發生,還能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
1 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概述
目前,林果種植最嚴重的問題是病蟲害。其會給林果園帶來災難,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病蟲害是林果業從業人員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種植者最希望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綠色防控已成為病蟲害防治的一個熱門話題,得到了大量人員的支持。
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林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因為其可以減少化學藥品的應用,節約農藥的成本且增加作物產量。此外,林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有利于促進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對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也大有幫助。
2 林果病蟲害防控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林果業發展迅猛,病蟲害發生嚴重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產業結構也隨之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林果業發展迅猛,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使得病蟲害的發生率大幅增加,進而導致林果業存在化學藥品過度使用的情況。土壤環境被嚴重破壞,非常不利于樹木的健康發展。病蟲害問題無疑成為林果業持續發展的巨大阻礙。林果病蟲害也具有復發率大的特點,其會使防治工作具有很高的重復性,使防治中出現多種多樣的困難。
2.2 防護成本高,用藥量過大
從事林果業種植的工作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農業種植培訓,對于林果業病蟲害的防治知之甚少,不能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做到針對性的預防。當種植人員發現病蟲害時,不能運用專業知識判斷病蟲害類型,無法對癥下藥,而是直接采取農藥噴灑的辦法來治理。如此反復噴灑農藥,并加大劑量以盡早解決病蟲害問題,不僅使種植成本提高,也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雖然病蟲害問題得到了防治,但是防治效果極差、防治效率偏低。這種在病蟲害發生后才采取措施,且大量噴灑農藥的方式是一種被動處理病蟲害問題的方式,不能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3 藥劑化學成分高,環境污染嚴重
廣泛應用于林果病蟲害的農藥試劑,其化學成分含量極高,大量農藥的使用必然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加重。根據有效數據統計,實際應用的化學農藥多達500余種。雖然化學農藥可以增加產量并且治理病蟲害,但會導致大氣和土壤中化學成分過多,污染水源。并且人體如果過度攝入這些化學元素,會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在林果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迫在眉睫[1]。
3 以綠色防控技術為基礎的防治
3.1 推廣生物防控技術
我國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峻,為了更好地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同時滿足人們對綠色無污染產品的需求,林果業應加大力度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樹木健康生長是指通過自然過程對樹林進行科學管理,維持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從而改善生態系統,減少病蟲害對樹木的影響。這一理念可應用于林果業的病蟲害防治?;趯@一科學理念的運用,可以建立一個健康的樹木生態系統,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農藥的使用率,提高林果業的經濟收益。
生物防治技術是綠色防控技術中的一種,該技術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螨治螨,如實際應用中推廣的捕食螨、枯草芽孢桿菌、牧雞牧鴨共育等[2]。這一科學技術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鏈原理,應用物種之間互相克制的關系實現適者生存。例如,可以通過掌握病蟲害的天敵,并在果園中進行養殖,運用天敵效應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和發展。眾所周知,鳥類是蟲類的克星,林果業可以運用這一法則有效控制害蟲。在園林中可以建造一些供鳥類居住的鳥巢,為鳥類提供適宜生存的環境,進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2 倡導科學合理用藥
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不是完全舍棄化學農藥,而是根據病蟲害問題的具體情況,結合生物防治技術,采用科學的用藥方式,進而提高林果病蟲害的用藥效果。科學合理地應用化學農藥是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關鍵一步。首先,在農藥的選擇上,必須選擇毒素含量少、對環境友善、農藥殘留量低的化學藥品。生物農藥是一種常見的綠色農藥,其原理是應用生物活體或代謝產物,從而達到對有害生物治理的目的。
生物農藥在實際應用中有較強的選擇性,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同時不易產生抗藥性。另外,合成農藥同樣也是一種綠色化學品,其是有機合成和農學相結合貫通的科學化學品,在實踐中對環境影響不大。光活化農藥包括殺蟲劑、光活化除草劑,與傳統農藥相比,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價格低廉、高效、無污染等特點。
以上介紹的藥品在實踐中要求種植人員嚴格遵守農藥的安全使用間隔,盡可能減少農藥使用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林果業部門大力組織與各種病蟲害綠色防控相關的知識講座和培訓,提升種植人員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深刻認識并學習病蟲害所帶來的危害和過度用藥帶來的一系列損害。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按照市場化模式運營開展防控工作的綠色防控隊伍,運用科學環保的方法建立和諧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減少林果業病蟲害的發生率,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頻率,從而提高林果業的病蟲害防控率。
3.3 提倡預防先行防控思想
林果業從業人員必須改變對林果病蟲害防控的原有觀念,切實做到預防先行、綜合防護,使林果病蟲害防控能夠滿足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需求。完善健全林果業從業者的相關知識儲備,在病蟲害防控工作中及時分辨果樹的生長情況,運用所學知識預測發生病蟲害的類型,對癥下藥,進行相關科學合理的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
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病蟲害有干腐病、早期落葉病和枯枝病等。主要防護的方法是提高樹木自身免疫力,有效減少樹木病蟲害的發生。為提高樹木的免疫力,必須為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以保證樹木的質量。首先,應該盡可能保證林園的環境干凈整潔,樹木應定期修剪,避免病害的擴大和蔓延,實現林園病蟲害的防治。其次,一旦在樹木上發現傷口,應及時進行治療和處理,防止引起其他疾病的傳播。再次,必須確保樹木處于良好的日照、水分、空氣、濕度和溫度的環境中,定期為樹木松土,以提高土壤的滲透性。當樹木處于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中,其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也會大大增強。最后,保證場地良好的排水,水澇會對樹木造成嚴重的影響。一般來說,樹木生長季每年至少要灌溉3次,以促進發芽、春芽生長和花朵發育?;ㄆ诤螅喔冉Y合追肥,可促進幼體的膨大和花芽分化。收獲前,灌溉能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為下一年提高產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論
通過對林果業病蟲害防控現狀進行觀察分析,結果表明,傳統的林果病蟲害防控方法難以實現綠色防治。例如,農藥的使用相對較多,防控相對被動,最終導致病蟲害發生率持續增高的嚴重情況。以綠色防控為基礎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果業中的應用,需要從科學種植的角度出發,大力推廣生物防控技術,倡導科學合理用藥,注重預防先行的防控思想和樹木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貫徹落實林果業發展的綠色化和可持續化,以促進林果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張明鳴.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討[J].南方農機,2017(12):140.
[ 2 ] 謝萬國.林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7(14):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