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稻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水稻對我國糧食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加強水稻生產,提升水稻栽培技術,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能夠為農民帶來較好的經濟收益。本文針對我國水稻高產栽培和相關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希望能給水稻種植戶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水稻;高產;病蟲害防治技術
水稻對我國農業經濟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水稻成為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業增綠的重點。很多地區由于自然環境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水稻產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本人結合近30年的水稻高產栽培做法,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并針對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措施進行相關分析。
1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
1.1水稻品種選擇
我國常用的水稻栽種方式是育苗移栽種植。農戶在種植水稻之前,必須做好對水稻種品種的選擇。為了提高水稻種植效益,要選擇適合當地生態區域種植的優質、高產、高抗品種。為了方便田間管理和茬口銜接,需要種植戶對種子的產量、品質、抗性等進行分析,綜合分析病蟲害抗性指標,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選擇早熟、中熟、晚熟水稻品種。
1.2育苗地塊選擇
常用的栽植方式是育苗移栽。在現代農業技術條件下,普遍采取的育苗方式是旱育秧方式,其對育苗的土壤條件要求較高。首先,育苗的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和微生物,地勢平坦,背風向陽,無浸水。其次,要求選擇的床土要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適宜的酸堿度(PH值4.5-6.0)。再是,整地前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公斤,能為秧苗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營養條件和良好的生長環境,為培育壯秧奠定基礎。
1.3培育壯秧
旱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把砗靡惶锏?,壯秧產量高”當氣溫穩定通過12攝氏度是水稻旱育秧育苗播種適期。每平方米播種0.3-0.5兩。苗期管理重點:三葉期前預防低溫寒潮引發的青枯病和立枯病;三葉期后通風煉苗,協溫生長;五葉期后揭膜煉苗。
1.4科學密植
一般按照“穗苗比”2-3:1,每畝基本苗10萬左右,畝植1.2萬-1.5萬穴,每穴保證6-8個基本苗。如果分蘗不夠,可以采用“一穴雙株”栽培法,確保移栽能夠達到足夠的基本苗,為水稻高產有足夠的有效穗打下基礎。
1.5水稻施肥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水稻施肥,參照常規每畝2000-3000公斤腐熟有機肥,N:P:K=15:15:15復合肥15-25公斤。生產上,多數采取在返青期“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中期看田、看苗、看天酌施追肥,后期增施穗粒肥。加強對水稻施肥管理,就是讓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獲得足夠的養分。如果水稻施肥過多,就會造成生產成本增加,肥料浪費,環境污染。如果缺少肥料會造成水稻長勢不良,影響產量和品質。
1.6水稻管水
“有收無收在于肥,多收少收在于水”。水稻移栽田管水要按照“淺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長秧、干濕交替、苗夠曬田”的原則進行。在生產實際中,有些地方條件受限,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在移栽后的整個生長季節,必須有2-3次管水的變化,不能“一田水到底”,也不能“一旱到底”,這都會影響到產量和品質的。
2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分析
水稻作為一種常規大田作物,如果管理不當,就容易遭受到病蟲的危害。現將常見病蟲害分析總結于下。
2.1稻瘟病
稻瘟病的典型癥狀是褐色斑點。建議在苗期、生長中期和破口抽穗期選用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或丙環唑、或井酮三環唑兌水噴霧預防。如果出現稻瘟病癥狀,必須及時選擇晴好天氣,選用這些農藥兌水噴霧防治2-3次。一般每隔5-7天防治一次。
2.2稻螟蟲
稻螟蟲危害的典型癥狀是導致水稻出現枯心、枯鞘、白穗??梢赃x用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等農藥兌水噴霧預防防治。也可以關1.5寸左右的田水,用這些農藥拌毒土撒施防治。
2.3稻飛虱和葉蟬
稻飛虱和葉蟬是一類敕吸式口器害蟲,該類害蟲主要是汲取水稻葉片的汁液和營養,造成水稻苗發黃,嚴重的造成“通火”。生長后期發生嚴重的,可能造成減產,甚至絕收。對于這類蟲害防治,建議選用吡蟲啉、樂斯本、優樂得等農藥兌水噴霧防治。
2.4水稻縱卷葉螟
水稻縱卷葉螟危害水稻后,葉片縱卷,在葉內吸食葉肉,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減產??v卷葉螟警惕性高,卷筒取食,防治難度較大。通過試驗總結,選用阿維菌素+氯氟氰菊酯兌水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3水稻節能高產和病蟲害防治的要點
為保證水稻能夠有高產高效節能,需要種植農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不斷加強對水稻的相關管理,降低氣候環境對水稻生長的不利影響,提高水稻種植質量和效益。
3.1選擇優質高抗的水稻品種
建議農戶選擇品質至少達到三級優質稻米標準,抗病性和抗蟲性中等偏強的品種。結合采取一些農藝措施,如“煉苗”、撒施草木灰、放鴨捉蟲吃草等方式提升水稻種植產量和抗病蟲的能力。
3.2做好物理防治措施
采取黃板粘蟲、頻振燈滅成蟲、糖酒醋液毒蟲等措施降低害蟲基數,實現農藥使用遞減,綠色環保防控目標。
3.3生物防治措施
施用生物農藥、放養害蟲天敵、養蛙捉蟲和放鴨捉蟲吃草都是比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
3.4做好田間管理
水稻生產,“三分種,七分管”。要做好相關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管理,要堅持“防治為主,防治結合,多措并舉,綜合防治”的方針。通過加強田間管理,保證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首先,在水稻的生長期間,對于一些已經遭受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清除,努力創造適合秧苗生長的環境。其次,充分借助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如青蛙、蜘蛛、瓢蟲等,并為害蟲天敵創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將生物防治技術充分運用到水稻田間管理中。
4結語
我國近年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都有質的進步。要想“穩中求進”,進一步實現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種植,降低田間病蟲害和氣候對水稻生長的不利影響。要因地制宜,針對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結合科學的種植方法、規范的種植規程,多措并舉,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和適期田間管理,減輕病蟲害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實現水稻優質、高產、綠色種植。
[參考文獻]
[1]秦海法.淺談阿崗鎮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2):150+155.
[2]王金強,何春云.探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5(24):193+1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