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詩人的詩意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康熙年間,農業經濟開始全面恢復。富庶安定的田園生活,為詩人們提供了悠游逍遙的空間,催生了很多格調閑適的田園詩。這些田園詩收錄各式田園景觀,角度多變,內容豐富,記錄下作者詩意的生活,可謂詞秀調雅的佳制,使人如觀畫圖,呈現穩定祥和的盛世氣象。
關鍵詞:盛世詩人 田園詩 生活寫照
康熙親政后,采取措施促進農業生產,他在康熙十八年(1679)上諭:“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又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上諭:“民為邦本,勤恤為先;政在養民,蠲租為急?!笨梢娍滴鯇r業的重視基本貫穿他執政的始終??滴跄觊g,總體上還稱得上是國泰民安,詩人生活較為優裕。他們不走“學而優則仕”之途,反而陶醉在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中,也以細膩的筆觸收錄秀麗的田園風光和眾多農家生活場景,豐富了田園生活的內涵。
康熙朝詩人用清新的詩筆,表現田園景物之美,展露至真至純的情感,也給讀者留下豐富的藝術想象空間。詩人觀察與創作的視角是豐富多變的,有近觀,有眺望,有實寫,也有想象,使那些秀美的田園風物一經入詩,就帶上了詩人愜意生活的烙印,令詩人欣賞美、體察美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詩人王又旦字幼華,他的詩歌享譽當時,為“操當代文柄者,津津樂道”①。《懷楊樹滋山居》其二:“茅舍連千嶂,風林自一家。晴窗交薜荔,晝戶掩桃花。”這首詩從視覺角度,將動態與靜態的事物作巧妙的搭配,使場地變換與季節更移,都成了絕佳詩料,描繪出美麗的田園風景。沈荃《谷日》:“已喜年光媚,還逢谷日晴。山農占歲事,野鳥變春聲。旸雨回天意,高卑順土情。無愁征稅急,努力事深耕。”此詩歌頌風調雨順,政治清明,并反映出人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詩歌的語言較平淡自然,曉暢平易。龐塏《田家》:“老農世西村,不知村東道。春雨事耕耘,秋風熟梁稻。場圃接門前,墻下植桑棗。鄰里情分篤,長幼呼叔嫂。男婦三四人,小孫長在抱。謂言急紡績,今年節氣早?!雹趶倪@首詩可知農家世代耕種,素日里男耕女織,與鄉鄰關系也很和諧,一派與世無爭的安樂圖景。
詩人也描寫到了自己在田園的活動情況,其中一些頗具文人氣質,如看梅便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追求。梅花天生麗質,有耐寒特點,雖在冰天雪地,仍笑傲冰霜,不失清芳幽妍,其鐵骨錚錚之態,象征著堅貞的人格,頗受詩人喜愛。歷代詩人賞梅也愛梅,他們不惜冒著嚴寒踏雪尋梅,看梅、詠梅更屬理所當然。歷代不乏優秀詩人采用多種藝術手法,使梅花超越其植物屬性,代表了詩人的理想追求,映襯出詩人遺世獨立的形象。清代田園詩里也有很多是詠梅題材,詩中的梅花、梅樹似乎有了人類的感情,可與詩人進行各種交流,具有豐富的人文意蘊。在這些田園詩里,詩人提取梅的氣韻精神,既刻畫梅花姿容,也展現梅花意態,如形、色、香等,進而歌頌梅花品德,或贊梅花的清高,或羨慕其幽獨之致,從而寄寓詩人內心的思緒。吳之振就很喜歡梅花,將梅花的意態特征寫入田園詩中,映襯詩人的高潔人品。如其《過東莊看梅三首》其一道:“迤邐東莊路,春風黑板橋。前溪通竹樹,比戶足漁樵。谷口風猶在,南陽興未遙。青鞋從此辦,不獨為花朝?!边@首詩描寫梅花耐寒,刻畫它迎雪傲立的姿態和爭春的習性,鼓舞了詩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難怪詩人與其產生強烈共鳴。詩人在詩歌里形象地傳達出梅花的神韻,還將梅花與其周邊的景物并列描寫,令審美意象多樣化,使梅花既有空靈超脫之感,也能給人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享受。
一些田園詩描寫詩人所參與的農事活動,拉近了作品與田園生活的距離。在這些田園詩創作中,詩人不再是農事的旁觀者,而是以親身參與者的視角,描寫春耕、夏耘等農事。這些詩人不乏濃厚文化修養的士人,如顧貞觀,宋犖;還有清廷高官,如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也有已被田園生活所同化的普通士人,如曹鑒仁等。他們雖身份、出處不同,但都曾積極參加田園生產,并以此為素材,創作了很多內容翔實的詩歌,肯定勞動的意義,對生產活動進行了詩意的升華。當然,作為盛世士人,詩人們更多是把農事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調劑。這也使此類詩歌的風格較為閑適,有美化農事活動的趨向。但從中仍可看出,相較于輕視農業的態度,清代士人對農事已較為了解和尊重,如蔣廷錫的《家園消夏三首》,宋犖的《東村刈麥同侯朝宗賈靜子賦》,顧貞觀的《灌園》,曹寅的《宋山言微雨鋤瓜圖四首》《題種菜圖》《汪荇洲騎牛把犁小照》,曹鑒仁的《田家》二十四首,等等。宋犖《東村刈麥同侯朝宗賈靜子賦》道:“五月東村麥,芃芃沒壟高。因風翻廢圃,過雨亂平皋。官帖儲胥急,田歌铚艾勞。永言勤力作,庶此慰嗷嗷。”③五月正是農家忙碌的時候,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在此起彼伏的農歌聲里,體會到了農家的辛勞。曹寅《宋山言微雨鋤瓜圖四首》其三:“人間機事日紛紛,抱甕先生只灌園。相與論瓜征往事,黃臺莫種種青門?!薄包S臺”指代官場,“青門”指代隱逸。此詩描寫農事,也贊揚了自食其力的精神,弘揚了與世無爭的高潔人格?!额}種菜圖》:“有耳日日謀笙歌,有口朝朝問梁肉。不如左引山泉右列畦,俯仰一區吾事足?!痹娙藚捑肓巳杖阵细璧纳?,在農事勞作中體會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寧愿擺脫官場,回歸田園自耕自食?!锻糗糁掾T牛把犁小照》:“甘年竊祿顏空赭,身是官人要騎馬。今日披君把犁圖,赤腳騎牛最瀟灑。牛牛負犁誠太勞,我犁向田一直道。不能俯仰如桔槔,牛牛釋犁勿相觸。待我秋成刈稻時,爾飽稻秸吾飽粟?!雹茉娙嘶潞8〕炼嗄辏罡袇捑?。他覺得騎牛扶犁很是瀟灑,并愿棄官為農去田間耕作,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一個豐收的秋季。
詩人們諄諄告誡人們珍惜農時,勤于耕種,促成了一些勸農意味的田園詩。康熙年間,統治者較為體恤民生,多次下詔減免農業稅。如清人吳慶坻所著《蕉廊脞錄》記載:“康熙五十年,普免天下錢糧二千七百八十五萬四千一百六十九兩?!边@自然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引起了詩人的歌頌。張鵬翮《催耕》:“催耕早夜惜余春,猶是當年杜宇身。西蜀峰頭思望帝,洛陽橋畔憶歸人。紅樓柳色煙中遠,紫陌桃花雨后新。莫向柔桑歌睨皖,深閨無復夢麒麟?!痹谑⑹览?,杜鵑的啼聲也不再哀怨,而是成了催促人們勤于農作的吉祥之聲?!秳褶r》:“雞鳴唱徹五更初,曉露沾衣積雨余。良耜于田耕澤澤,嘉禾出水綠渠渠。十千錢镈能勞止,百室盈寧自不虛。小憩甘棠勤勸相,更教孝悌識詩書?!雹菸甯鼤r分,農民就到田間耕作,雖然露水沾濕了衣裳,但他們仍然精神飽滿,干勁十足。待到秋季豐收后,農民手頭寬裕,也讓自己的子弟入塾讀書,使孩子們知書達禮。陳祖范《觀獲稻》:“輕霜堅谷房,晴日燥禾稿。婦子競歡趨,腰鐮去獲稻。三把作一束,手捷如風掃。筑場鏡面平,擔歸忘遠道。月下枷響清,夕陽杵聲好。雞登高廩啼,兒抱飯甕繞。無田住田間,我亦開懷抱。”這首詩描寫秋收時的圖景,農家婦孺都來到田間收獲。人們動作輕捷,熱情洋溢地從事割麥、打場等勞動,令詩人也感到很是振奮。
節令是田園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屬于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佳節來臨時,詩人興會淋漓,借節日生活的描寫,烘托鄉居的愜意,記錄下各式節令娛樂和相關民俗活動,為詩歌增添了濃郁的鄉野文化內涵。在田園詩里,節令不僅是氣候變化的關節點,也融入了豐富的人文色彩和意蘊,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清代田園生活。陳祖范《春社樂歌》:“有年兮自古,率婦子兮樂田祖。楊柳兮青青,簸紅旗兮遠汀坎。擊鼓鏜鳴鉦,兒童前導行且停。老農傴其潔誠,神之來兮薨薨?!边@首詩描寫春社時,農民祭祀“田祖”的場景。在祭祀的時候,有兒童前趨,由老農致祭,場面很是隆重。詩中既描寫節令期間的一些民俗活動,也傳達節令本身所獨具的內涵和魅力,可謂情景交融,給人強烈的感染力。其二:“神將去兮安往,恍越陌而度阡。駕村墟之遠煙,與歸云兮后先。肴盈案兮酒盈斛,歌呼轟喧兮于茅屋,人醉四散鳥啄余肉?!雹捱@首詩描寫春社結束時的場景。祭祀后,空中香煙繚繞,人們在歡飲沉醉后,也扶老攜幼紛紛歸去。
總的來看,康熙年間的田園生活較為安逸,也吸引著詩人審美的目光,直接促成一大批歌詠田園的詩歌出現??滴醭娙说奶飯@詩較直觀地從各個角度,記錄下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反映了多姿多彩的鄉野風物和民俗,不落纖巧,詩味盎然。這些作品雖有歌功頌德的功利目的存在,但也反映了康熙年間的富庶安定。這些詩歌使我們體會到當時田園生活的風貌,如同我國古典詩歌寶庫里的璀璨明珠,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賉清]王士稹:《漁洋山人續集》,清刻本,第2頁。
②[清]龐塏:《叢碧山房集》,康熙十八年刻本,第122頁。
③[清]宋犖:《綿津山人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復印清康熙刻本,第72頁。
?、躘清]曹寅:《楝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1頁。
?、輀清]張鵬翮:《遂寧張文端公全集·第2卷》,光緒八年刊本,第56頁。
?、轠清]陳祖范:《陳司業詩集》,孥云精舍排印本1926年版,第23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