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常見問題與技術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建筑的地下防水施工質量直接決定了整個建筑的質量,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沒有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水技術,那么將會直接減少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人們在居住的過程中還要經常面對滲水的問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施工單位應該高度重視地下防水施工,為此我國還出臺了相關規定,在規定中對于地下防水施工的技術流程以及建筑材料的選擇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這給地下防水施工的質量帶來了保證。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始終都秉承質量第一的原則,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從而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鑒于此,本文對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常見問題與技術對策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下防水工程;常見問題;技術對策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建筑防水施工一直都是建筑項目施工中的重要環節,因此一直備受關注。在具體的地下工程施工中,相關施工單位應該注重出現問題的原因、相關的預防工作,并積極對施工經驗進行總結,對其中的教訓進行吸取,不斷對施工工藝進行改進。只有處理好建筑工程地下室的防漏水施工,能夠保障整個建筑質量達標,與此同時還要能滿足業主的使用需求,為其提供一個安全又舒適的地下室環境。
1地下空間防水工程特點
?。?)地下空間防水工程是隱蔽工程的一種。尤其當基礎地板的防水為永久隱蔽工程,即首先制作防水層接著澆筑地板混凝土時,一些問題無法解決。一些地下工程有泄漏,只有在地下室內進行堵漏,這暫時解決了地下工程的泄漏問題。然而,地下水進入結構的問題無法解決,并且不能避免地下水對結構的侵蝕和破壞。(2)連續性及封閉性。由于長期埋置于地下空間中,地下工程大部分時間處于地下水的受壓狀態。防水層的結構需要完全連續且完全封閉,因此根本不可能發生滲漏。(3)防水材料應具有耐腐蝕性和耐久性。由于地下防水工程埋藏在地下深處,因此長時間浸沒在加壓地下水中。它對防水層和腐蝕損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防水層必須緊密粘合在基層上,完全連續和完全封閉,并且還必須具有耐腐蝕性。使之具有一定的耐久性。(4)為了在地基變形和沉降的時候保持防水的功能,防水材料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延展性;在具備足夠的抗拉、抗裂強度的同時,也能與基層緊密結合。
2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常見問題
2.1混凝土問題
按照設計要求使用質量合格的混凝土,保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密實度和自防水性達到設計要求。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施工操作人員在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因操作行為不當,造成凝土的強度和密實度降低,導致混凝土的自防水性能失效,繼而出現滲漏水問題。
2.2施工材料問題
在采購防水材料前,材料采購人員和技術人員要認真考察防水材料的質量問題,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防水材料。在防水材料進場過程中,嚴格檢查材料質量問題,核對材基本料資料信息和質保資料信息,并及時送檢,保證材料的質量,沒有殘次品。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一旦發現材料出現問題,就應當及時更換,因為地下防水施工完工后,材料難以更換,會給建筑物留下永久性的安全隱患。
2.3方案設計不合理
?、僬J識錯誤。地下工程防水被認為是防止地下水,并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區域不需要防水和加固。忽視了地表水的存在;忽視了上層滯水的危害;忽視了壅水的危害。工程設計時,設計人員認為當地下室高于地下水位時,就不會發生滲漏現象,于是就沒有考慮相應的防水。②選材搭配不當。在多通道強化中,涂層和涂層,涂層和線圈以及線圈和線圈不考慮兼容性。每個防水層的效果不疊加,甚至導致防水功能降低。例如,在熱熔鋪路SBS改性瀝青卷復合防水方法上采用了厚聚氨酯涂膜。當烘烤時間長時,聚氨酯涂層被燒掉,結果涂層防水層和線圈防水層都不起作用。
3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技術對策
3.1建筑地下底板的防水施工技術
提高建筑地下地板的防水施工質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加強基層的處理,操作人員應當利用清潔工具,將防水基層徹底清理干凈,對基層存在質量缺陷的孔洞和突出物,應修補切割平整,保證基層的平整度與整潔性。②設計防水保護墻,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應當設計一道保護墻體,務必要保證起到永久的保護作用。③施工防水保護層,在防水層施工結束后,質檢員和相關部門經過質量檢查驗收合格后,應及時施工防水層保護結構,在進行底板防水保護層材料的選擇中,首選細石混凝土材料,并采用石油瀝青紙油氈作為隔離層,在此基礎上,澆筑厚度40~50mm的細石混凝土。注意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堅決不能破壞防水層。
3.2地下室外墻的防水處理
地下室外墻的防水處理較為復雜,首先需要對防水基層進行處理,保證基層的完好性,如果在處理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一定要進行及時的處理,在開展后續施工前一定要保證外墻的完整性和光滑性。當完成基層的施工后,就要對地板防水的甩茬進行處理。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對每個位置進行細致的清理,如果出現損壞的情況,還要進行及時的修補。在處理好甩茬位置以后就需要涂上處理劑,并提前預留出搭接的長度。在處理附加層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附加層的寬度,一般寬度都控制在500毫米,當附加層的施工完成以后,就可以進行最為關鍵的防水施工。當防水施工也完成以后,需要再進行一次保護層的施工,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整個工程的使用壽命和防水性。在進行保護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首先應該進行分段施工,然后再對總體的保護進行施工,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保護層施工的質量。
3.3地下水結構防水材料監督與檢測
防水材料在已確定的情況下,對于防水材料的施工中的建設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檢測也具有重要的建設性意義,其不僅可有效地使得相關后續工程得以有序進行,更可以使得整個工程品質得以保證。在施工防水前基層的處理監督與檢測尤為重要,基層應平整,無起砂、孔洞、蜂窩、油污、灰塵等質量缺陷,基層也應相對的干燥,以確保防水材料與基層能充分的粘貼,衛生間、屋面在防水施工前必須先做蓄水試驗,在確保結構不滲漏的情況下,方可進行防水施工。在正式防水施工前,應先對陰陽角用水泥砂漿做成圓弧形,以防止卷材空鼓、涂料漏涂等現象的發生,同時對出屋面管道、設備基礎、天溝、檐溝、陰陽角及結構施工縫、出墻面的管道、穿墻螺栓、陰陽角等特殊部位先施工防水附加層,在防水附加層施工完成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大面積的防水施工,從而確保了防水的施工質量。同時加強做好防水節點處理,以及附加防水材料的施工質量管理。
結束語
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國內基礎的建筑結構與形態也伴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而愈發從單一的狀態而向多元化的建筑形式而不斷發展。在人口化不斷加劇的城市建設中,人們對生存空間的拓展也越發深入,在此背景下地下室的高效利用與建設已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室以其高利用率的地下空間建設在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建設性意義。而在實踐中因地下室所具有的結構特點,進而在結構防水方面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實現好地下室結構的防水工程質量管理對整個工程實施具有重要的建設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衛華.地下防水工程綜合施工技術探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2):48-49.
[2]王超.地下防水工程滲漏原因及防治方法[J].居舍,2018(20):14.
[3]王勇.地下防水施工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8(30):52-53.
[4]趙治平.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10):37.
[5]歸達森.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居舍,2018(01):30+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9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