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時代在發展,現在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物理一直都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物理抽象性強,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存在阻力,很多學生沒有掌握物理思路,不會解答物理題目。由于物理課程的難度大,高中老師在物理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問題;對策
物理這門課程注重實踐,高中物理老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注重人本教育,給學生發展的空間,培養他們的物理實踐能力,解決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中階段是學生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個階段存在著學習壓力,老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促使他們學好物理這門課程。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物理教學模式單一
物理知識難度大,老師在課堂上應該采取豐富的教學措施,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目前的物理課堂中,老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主要是老師講課,學生被動的聽老師講解。學生在接觸到新知識前,他們對知識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學生沒有時間自己思考問題,這會造成學生呆板的學習物理,他們的學習過程被動性大,主動性小,這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此外,老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高考,所以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主要是高考考什么,老師就講什么,這些教學內容是以考試為目的,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2、老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現在社會在進步,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中物理老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老師在物理課堂不應該讓學生為了高考而學習物理,用高考鞭策學生,而應該讓學生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讓學生真的愛上物理。在課堂上,老師要重視學生提出的新觀點,讓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創新思維。
二、高中物理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豐富物理教學模式
高中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采取豐富多樣的物理教學模式,降低物理課程的學習難度。老師在講授新的物理理論之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背景知識。比如當時的時代背景、宗教背景、作者生平的經歷等等,這些背景知識能首先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對物理學家有興趣,那么學生就會對這些物理學家提出的理論感興趣。課前幾分鐘的背景知識介紹,一方面放松了學生的心情,另一方面,這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的走進課堂。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一下牛頓的生平、當時的宗教背景等,還可以介紹一些牛頓的小故事。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的許多理論也是高中物理課的重要內容,老師在課前講授關于牛頓的背景知識,能讓學生對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產生興趣,從而學習先關內容。
2、師生互動,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老師的教學離不開學生,老師應該時刻了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這樣老師才能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提高課堂效率。在物理學習中,很多學生反映這樣一個問題:他們還沒有理解這節課的內容,老師就進入下一部分的講解,于是學生就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老師只有知道了學生的想法,才能幫助學生決問題。如果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存在問題,老師又不知道這些問題,這就說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存在盲區,這個盲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老師的教學。物理老師可以開展“定期反饋”的制度,讓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就向老師反饋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這些問題做出回應,這就加深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例如,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偶,老師在課堂講授之后,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寫一份總結,主要是總結自己在這節課中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老師做出哪些修改。這樣的總結能讓老師及時從學生那里獲取信息,老師針對學生的反饋,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于一些學生普遍反映沒有理解的地方,老師在下節課可以抽出一段時間再進行講解。同時,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提問、開展游戲等方式,增進師生互動,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對物理課堂會產生巨大影響,老師應該盡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多花時間走進學生們的生活。
高中物理課堂存在著問題,老師也一直在盡力的解決這些問題,在不斷的改進中,物理課堂會越來越完善。高中物理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習重點,老師采取措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要重視物理這門課程,在課堂上配合老師的教學,只有老師和學生配合良好,才能塑造高效的物理課堂。在教學中問題不可避免,老師和學生要配合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海生.分析生活化元素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
[2] 代榮.高中物理實驗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思考[J].學周刊,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