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地域文化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傳統地域文化繼承的忽視是缺乏關于當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發展常識狀態的一個客觀表述。景觀設計遺棄了傳統地域文化,反而盲目追求同一化、利益化,這也是今天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發展環境中存在的普遍特征。在探討一些對于發揚傳統地域文化的方法和進行實例研究之前,本文研究了傳統地域文化內涵,包括詳述其概念和發展現狀、建立相應的標準等,從而勾勒繼承傳統地域文化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道路。
關鍵詞:傳統地域文化;城市廣場;景觀設計
1 傳統地域文化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
1.1 傳統地域文化的內涵
傳統地域文化指在指定區域內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且傳承至今,現在仍發揮作用的傳統文化,它集中表現出這一區域的風俗、生態、傳統等文明,并在特殊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帶有一定的地域性特點,是一個地方區分于另一個地方的文化特點。
1.2 城市廣場景觀的內涵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城市廣場作為一個公眾活動的戶外場所,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溝通交流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心理、審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體現城市經濟、歷史、文化等文明發展軌跡,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風貌。
1.3 城市景觀設計中傳統地域文化的傳承
把獨具魅力的傳統地域文化匯入城市景觀設計當中不僅可以讓城市居民產生對傳統文化的共鳴,更可以振奮人心,吸引外來游客前來參觀,促進文化與經濟的雙豐收。所以,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對傳統的地域性文化符號進行歸納提取,將景觀設計與之交融顯得尤為重要。
2 傳統地域文化引入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必要性
作為城市活動的重要場所,城市廣場慢慢變成人們出行休閑的重要選擇。但當下隨著城鎮化城市廣場的迅速崛起,城市廣場的城市功能趨近商業化,對部分人文景觀因素的考慮欠佳。
在城市景觀設計高效發展時期,以傳統地域文化作為突出核心的城市景觀設計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時代特色。融入傳統地域文化這一發展趨勢將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引入了一個新階段,不僅把自然文化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巧妙融合,而且在打造出具有區域固有的具有沖擊力的城市景觀的同時也把設計作品帶入了更高的水平。
3 傳統地域文化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探究
3.1 傳統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隨著對傳統地域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和技術手段的進一步豐富,繼承傳統文化的理念已經漸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批批國內優秀的景觀規劃設計師在實踐中不懈探索,其中不乏優秀成果。
例如,武漢楚河漢街的藝術小品巧妙地采用了坡屋頂、拱券廊道、紅磚灰瓦和青磚石道等具有民國時期建筑風格的元素,并融合了黑、白、灰這些現代時尚元素,打造了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默契地相輔相成的畫面。楚河漢街的設計體現出了武漢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強了武漢獨有的城市廣場景觀魅力。
這些地區擁有在景觀規劃設計和繼承傳統地域文化的多樣性,為未來城市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
3.2 傳統地域文化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因為城市廣場景觀設計規劃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雙重影響,不同地域的城市廣場景觀會展現出不一樣的特色。為此,充分考量景觀設計的基本定律是進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一,注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大自然有自身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應從景觀生態學的視角出發,注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同時,要側重人為設計建設過程與自然生態過程的協調統一,遵循大自然的生命發展規律,減少人為建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1]
第二,注重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人文化。圍繞著席卷全球的人文主義思潮,人們也在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和建設,而設計師也開始把自身在景觀設計中承擔的責任同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緊密聯系了起來。人文主義已經成為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內在本質理念,這也是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然要求。[2]
4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人們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精神文化素養對休閑娛樂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對城市活動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是以傳統地域文化為理論指導進行歸納的,而具有傳統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既是城市建設的核心有機部分,也是實現城市廣場景觀地域特色化建設目標的總體趨勢。
參考文獻:
[1] 張然.景觀生態學視野下的城市生態公園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0).
[2] 鐘雪.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人性化初探[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4).
作者簡介:馬弋尊(1995—),男,內蒙古赤峰人,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張曉莉(1997—),女,河北保定人,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王思宇(1997—),女,湖北武漢人,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通訊作者:謝歐,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6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