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中國成立后語文課程文件思系術語統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旨趣,而語文課程文件作為“頂層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種旨趣的實現。語文課程文件在新中國成立后陸續進行調整,以滿足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圍繞“反映”“概括”“記憶”“綜合”“分析”“比較”6個與思維有關的術語,進行統計研究。本文主要從詞語出現情況概述、詞語差異情況分析出發,由此歸納其中反映的基本理念并進行歸因,進而促進語文課程文件自身的臻善,理性檢視當前的語文教學。
  關鍵詞:語文課程文件;思維;比較分析
  課程文件里的課程內容直接影響著教科書的編制,也指導著我們的教學。我國于2001年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由此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被取代,兩者有同有異。其中,“反映”“概括”“記憶”“綜合”“分析”“比較”這6個思維相關術語,在課程文件里不同程度出現,每個詞語不同學段、不同時間也各有差異。
  1 詞語出現情況概述
  1.1 反映
  “反映”一詞在3個語文課程文件中總共出現了138次,其中中學教學大綱里出現次數最多,總計104次。其中1956年就出現91次,基本上都是以反映某部作品的某種感情、某種精神,反映社會生活、精神層面某一方面的表述出現。(如:這些產生于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反映勞動人民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的憤懣和反抗)小學教學大綱里只出現了7次,主要以反映某種思想教育的形式出現。在新課改后語文新課程文件里共出現了27次,且集中出現在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當中,主要是以反映學生某種能力,反映黨、社會主義某種思想的形式出現。不難看出,“反映”一詞主要集中在中學這一學段。
  1.2 概括
  “概括”一詞在3個語文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117次,其中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里出現次數最多,共85次,1955年、1956年、1986年、1992年出現次數相對較多。中學教學大綱里共出現20次,其中僅1956年就出現了18次;新課程文件里共出現12次,在2017年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里出現了8次。由此看出,“概括”一詞集中在小學階段較多。這3個語文課程文件中概括出現的表述內容大致為學生概括能力或者概括某篇文章的某方面內容。
  1.3 記憶
  “記憶”一詞在3個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20次,出現次數比較少,其中出現最多的是在小學教學大綱里,總共出現了15次,在中學教學大綱和語文新課程文件里分別出現了4次和1次?!坝洃洝痹谡n程文件里是這樣表述的,如:避免枝枝節節地講解章句,記憶文字,忘了整個的內容;要在讀、寫、聽、說訓練之中,指導學生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想象力。
  1.4 綜合
  “綜合”一詞在3個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172次,其中出現最多的是在語文新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109次。2001年、2003年、2011年、2017年出現次數相對均衡,分別出現了29次、11次、40次、29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里出現了45次,不同年限出現次數很均衡,差別不大;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里“綜合”一詞出現最少,總共出現了19次。由此看來,“綜合”一詞的出現頻率受新課改影響比較大,主要以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綜合性學習等方式出現。
  1.5 分析
  “分析”一詞在3個語文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353次,在3個課程文件中出現次數都比較多。其中,在小學教學大綱里出現了127次,其中1950年、1955年、1956年、1986年、1988年、1992年出現次數相對較多,依次為10次、27次、31次、13次、13次、11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里共出現147次,其中僅1956年就出現了112次;新課程文件里出現79次,其中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就出現了98次。由此看來“分析”一詞在每個學段出現頻率都比較高。它的表述內容涵蓋方方面面,如:進一步教兒童分析具有復合成分的單句的各個成分,分析復合句的各個子句,兒童學會了分析的方法,就容易區別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同時,每個學段出現次數都比較多,不難看出,“分析”一詞在不同的學段的重要性所在。
  1.6 比較
  “比較”一詞在3個課程文件里總共出現了329次,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里出現次數都比較多。其中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里總共出現178次,出現次數比較多的年份是1955年、1956年、1986年、1988年,分別出現了23次、25次、33次、31次;在中學教學大綱里總共出現121次,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1956年,共出現38次,1963年、1978年、1980年、1986年、1990年出現次數也較多,分別出現了15次、15次、13次、19次、12次;在語文新課程文件當中出現了30次,相比較而言出現次數較少。出現的表述方式大致為:從閱讀內容比較單純、篇幅比較短的文章到閱讀內容比較復雜、篇幅比較長的文章。
  2 詞語差異情況分析
  2.1 單個詞縱向比較分析
  從以上對單個詞語出現情況概述可以看出,變化大致出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學段不同,詞語出現次數呈現出較大差異;年份不同,課改前后詞語出現次數呈現出差異。根據總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語文課程內容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面對教育的人群,語文課程內容應該有一定的順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這6個詞語在不同的學段所呈現出的差異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的階段性。其次,語文課程具有自身的系統性。這也是造成這6個詞語在不同的學段呈現出差異性的原因。最后,語文教學大綱里重視語文知識教學,列舉的教學內容復雜,涵蓋面較廣。不僅詳細列舉了知識項目,而且對一些語文知識教法作了詳細說明,而課程標準里只是簡單列舉了必要的語法知識項目。所以像“分析”“反映”“比較”等詞語在2001年之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次數明顯減少,由于課改前后理念的更新,課改前后某些詞語出現了較大的變動。   2.2 不同詞語橫向比較分析
  從以上對單個詞語出現情況概述可以看出,“反映” “概括”“記憶”“綜合”“分析”“比較”這6個詞語之間出現情況各不相同。其中,“分析”“比較”是出現次數相對較多的詞,而“記憶”一詞出現的相對就比較少了,在3個語文課程文件里僅僅出現20次。
  課程內容的確定需要把學科知識經由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篩選,最終把選擇的要素組織、表述在課程文件里。這6個詞語組成、表述在課程文件里也是相同的道理,詞語必須與學生思維、心理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出現在相應的課程文件里。像“分析”“比較”這兩個詞語出現次數較多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它們與思維能力有著極強的聯系,分析概括能力,比較分析能力等都是具體的思維能力。
  3 啟示及建議
  正所謂“課程是教育的心臟”,課程文件則是課程的核心,是課改的靈魂。我們必須看到,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新的問題又陸續凸顯出來,“發展思維”就是其中的一個。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把“發展思維”作為基本理念的組成部分,取代了以往教學大綱中“開發智力”的提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高中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應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基本理念”。兩個標準在“前言”“課程目標”“實施建議”和“附錄”中20余次涉及“思維”一詞,說明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發展學生的思維已經引起語文界的關注。
  總體來講,新中國成立后的語文課程文件在思維方面的設置較新中國成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語文課程標準指明了語文課程可以為發展思維提供區別于其他課程的優勢資源,如漢語言文字、閱讀與鑒賞閱讀、語言實踐等。另外,語文課程標準還指明了語文課程資源的一些其他特點,比如《義務課標》中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等,這些特點也將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應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注意。
  參考文獻:
  [1] 冉正寶.語文課程標準,究竟要發展什么思維[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12):10-11.
  [2] 陳娜.從高中語文課程文件的演變看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的發展[D].四川師范大學,2011.
  [3] 張銘凱.改革開放以來語文課程文件的嬗變與反思[J].教師教育學報,2016(6).
  作者簡介:王倩(1996—),女,山東淄博人,聊城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65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