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建設及術語管理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 聚焦國際顯學——敦煌文化及其核心術語。文章介紹了該術語庫的建設及術語管理過程,分析現存困難,并對其他中國文化術語庫建設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有一定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建設;術語管理
中圖分類號:C04;G122;H08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2.004
Construction and Terminology Management of the Dunhuang Culture Chinese-English Terminology Database//LIU Jing
Abstract:“The Dunhuang Culture Chinese-English Terminology Database” focuses on the Dunhuang culture and its core terms. This paper takes this database as research object, introduces its construction and terminology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culture terminology databases in China.
Keywords: Dunhuang culture; Chinese-English terminology database; construction; terminology management
引 言
20世紀初,來自英、俄、美等國的考古學家陸續造訪敦煌。珍貴的敦煌石窟和敦煌遺書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學者的目光,敦煌學應運而生。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從20世紀初到今天,國內外學者對敦煌學的研究從未間斷。遺憾的是,敦煌文化術語翻譯一直未能實現規范化與標準化。受此影響,各國敦煌學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以及“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敦煌文化海外推介與學術交流的需求與日俱增。2014年,甘肅省委宣傳部決定成立甘肅文化翻譯中心,旨在以翻譯推動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促進甘肅文化傳承推廣,從而助力“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在為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走近敦煌》系列叢書等提供翻譯服務的過程中,敦煌文化術語翻譯成為重點、難點。有鑒于此,甘肅文化翻譯中心從首次接觸敦煌文化翻譯后便開始著手敦煌文化術語的提取、整理與翻譯工作。
一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的建設歷程
在這一背景下,為更好地推動敦煌文化走出去、促進國內外敦煌學交流,進一步提升敦煌在國際上的文化身份,“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項目于2016年6月正式啟動。項目建設依托三個支點:中國翻譯研究院、甘肅文化翻譯中心、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其中,中國翻譯研究院負責宏觀設計和資金支持,甘肅文化翻譯中心負責整個術語庫構建與管理,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負責敦煌文化術語編纂及敦煌學專業指導。
項目建設經歷三個階段:籌備階段、實施階段、維護階段。其中,項目籌備階段主要包括組建項目管理團隊、專業顧問團隊、翻譯團隊,設計開發網絡術語平臺,編寫項目管理指南等。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為術語管理。項目維護階段主要包括諸多延伸工作,如術語的更替與更新、術語庫實現上線及查詢、術語庫語言種類擴充、術語平臺根據需求優化升級等。
二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管理
(一)基本原則
?、俨捎萌斯な謩犹崛橹鞯姆绞竭M行術語提取,選取敦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3000條核心概念術語;②所有術語從提取到最終完成,嚴格遵循術語管理的要求,每個環節實名認證;③所有術語管理過程均應在“敦煌文化術語編纂平臺”完成。
?。ǘ岸鼗臀幕g語編纂平臺”簡介
“敦煌文化術語編纂平臺”是根據項目需求專門設計的術語管理平臺,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域的協同編纂與翻譯工作,實現敦煌文化術語從提取、編纂、翻譯、審核、校對到存儲、檢索等過程的全面數字化。該平臺具體功能見圖1。
?。ㄈ┲饕獌热?
面向翻譯的術語管理包括術語的收集、整理、描述、處理、儲存、使用、翻譯、維護與更新等內容[1]。本術語庫的主要內容為術語收集與提取、術語整理、術語描述、術語翻譯、術語維護與更新。
其中,術語收集、提取、整理和描述的工作主要由專業顧問團隊完成,所選部類包括敦煌音樂、舞蹈、壁畫、雕塑、建筑、文學、宗教及其他(歷史、地理、服飾、圖案、醫學、科技等)。術語來源較為廣泛,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敦煌文化相關的圖書、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
(1)辭典:《敦煌學大辭典》《敦煌石窟知識辭典》《絲綢之路大辭典》《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
?。?)學術期刊:《敦煌研究》《敦煌學輯刊》《敦煌吐魯番研究》等;
?。?)學術專著及叢書:《敦煌學十八講》《絲綢之路石窟研究文庫》《走近敦煌》等;
?。?)紀錄片:《敦煌》《河西走廊》《絲路》;
?。?)網絡數據庫:數字敦煌。
本項目的術語描述與整理工作由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完成。術語描述標準為:定義精準、語言簡明、體例一致、有理有據;術語整理工作包括刪除非術語詞條、剔除重復術語、合并近似術語、優化術語定義等。 術語翻譯由翻譯團隊完成,項目管理人員全程協助。術語翻譯主要有三個步驟:①譯員翻譯。本項目翻譯組主要由全國各地的高校教師或譯員組成,所有成員均有豐富的文化翻譯及術語經驗。②國內專家審校。鑒于敦煌文化術語翻譯難度較大,現有敦煌文化術語翻譯問題較多,譯員完成術語翻譯后,須由國內翻譯專家進行首輪審校,主要針對譯文的語言語法準確性、行文表達流暢性、術語翻譯理據性與術語內在系統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審校與反饋,同時還須對翻譯過程中反映出的共性及特性問題進行指導,如一詞多譯的規范統一、翻譯策略的有效選擇等,以保證術語翻譯質量。③外籍專家審校。本項目特邀漢語水平過硬的外籍專家從目標語讀者的角度出發,對術語翻譯的語言語法準確性、譯文可讀性、語言表達地道性、標點使用準確性等方面進行審校。在整個術語翻譯過程中,管理團隊全面參與所有環節,并針對專家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反復研討和論證,最終提出解決辦法。
在現有基礎上,本術語庫的術語維護與更新主要包括優化舊術語、補充新術語、擴充術語庫語種等工作,要求較為穩定的團隊持續跟進。
?。ㄋ模嶋H困難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項目如此集中地對敦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術語進行提取和翻譯,在全國尚屬首例。正因為如此,本項目建設過程遇到了諸多困難,極具挑戰性,包括:
1.部分敦煌文化術語定名過程缺乏術語學理論指導
在提取術語的過程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部分敦煌文化術語本身在定名和描述時,并未遵循術語學相關原則。比如,術語定名原則之一為單義性:至少在一個學科領域內,一個術語只表達一個概念,同一個概念只用一個術語來表達,不能有歧義。在術語工作中,應盡量避免同義術語、同音術語和多義術語的出現[2]。但在實際建庫過程中,以上問題屢見不鮮,如:
(1)多義術語
以“伎樂”一詞為例,《敦煌學大辭典》中對“伎樂”的解釋為“表演的內容、音樂節目”。而另外三條術語 “西夏伎樂”“供養伎樂”和“迦陵頻伽伎樂”均含有“伎樂”一詞,除了“舞蹈”外,還有“伎樂人”和“伎樂天”兩種含義[3]。
由此可見,“伎樂”一詞在敦煌文化術語中對應三種含義。當結合術語能產性特點,派生出新術語時,就會造成一定層面的語義混亂。因此,在建庫過程中,一定要仔細甄別多義術語的具體含義,并在翻譯過程中“區別”對待。
(2)同義術語
在“敦煌壁畫樂伎”一詞中,“樂伎”的釋義為:中國古代對歌舞藝人的稱謂……指表演樂舞或百戲的人;在“供養伎樂”中,“伎樂”的釋義為伎樂人[3]。
在這兩條術語中,“樂伎”和“伎樂”都指的是歌舞表演者,屬同義術語。造成同義術語這一現象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應盡可能在建庫過程中避免或修正這一情況,盡量做到同一個概念只用同一個術語表達。
?。?)同音術語
羯鼓:打擊類膜鳴直胴型樂器。羯,為中國古時民族之一,源于小月氏。羯鼓從西域傳入中原,改革發展成為重要的打擊樂器……[3]
節鼓:打擊類膜鳴直胴型樂器,即今日全國通行之堂鼓,鼓框木制,兩面蒙皮,以小釘固定,鼓腔中間直徑略大于兩側鼓面,大小不等,此鼓屬中型,是漢族傳統之鼓……[3]
“羯鼓”為我國古代的一種民族鼓,“節鼓”為漢族鼓,二者屬于在內容和表達上都有聯系的同音異形異義術語。在翻譯此類術語時,若僅考慮單個術語或缺乏術語學理論指導,很容易在目標語中再次造成同音術語的問題。因此要避免在目標語中延續中文中存在的問題,盡量在目標語中以更為準確、清晰、獨立的方式呈現。
由此可見,在敦煌文化術語的命名過程中,有時難以兼顧術語定名的各項原則,為術語庫建設,特別是術語提取與翻譯帶來一定的困難。
2.敦煌文化術語及翻譯難度較大
敦煌文化術語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種類繁多,架構龐雜。因此許多術語及定義本身已包含較多專業術語。翻譯這些術語時,除常規翻譯流程外,一項極其重要但復雜的工作程序是譯者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查證各類資料,大大增加了術語翻譯難度。
以術語“密宗觀音菩薩畫像”為例,其定義為:敦煌菩薩畫像的一種。密宗觀音畫像主要為漢密觀音畫像,敦煌壁畫中的密宗觀音畫像包括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不空羂索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等。
在這條術語及定義中,共有密宗、觀音、漢密、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不空羂索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共八個宗教術語,其中六個與“觀音”有關。由于這六個術語均具有宗教背景,必須借助相關宗教文獻和佛教辭典,才能完成前期查證工作,難度較大。同時,有些佛教術語為外來語,僅有梵語形式,但有些有英語、梵語、拼音三種形式,如何在三語間進行取舍,成為又一個難點。此外,敦煌文化術語的難度決定其翻譯難度非同小可,怎樣翻譯才能讓術語既保持獨特性,又兼顧整個敦煌文化術語翻譯系統性,是本項目的巨大挑戰。
3.項目管理難度較大
本術語庫建設過程中,項目管理難度很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管理人員要求高
根據項目特點,管理人員必須首先具備較強的雙語能力、敦煌文化專業知識及術語知識。無論在術語提取、術語描述還是術語翻譯環節,管理人員都需要對術語編纂及翻譯的質量進行初步把關,并在第一時間發現、總結并反饋相關語言問題。其次,管理人員應具有豐富的行政管理工作經驗。管理人員全程參與項目各個環節,包括組建團隊、制定可實施的計劃進度、溝通與對接各項工作、編寫術語管理指南、應對并處理突發事件等,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最后,由于所有術語管理必須通過日常辦公軟件、聊天軟件、術語平臺及部分翻譯軟件完成,管理人員還須具備過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現存敦煌文化術語翻譯問題較多,為術語統一帶來阻力 近年來,一些譯者已經對敦煌文化相關書籍進行翻譯。由于敦煌文化難度較大,譯著質量良莠不齊,在現有的各類敦煌文化雙語出版物中,術語翻譯的問題比比皆是[4]。加之現代網絡技術發達,各版本術語翻譯傳播較快,本項目的術語統一工作已不再是譯員個人所面對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管理團隊全程關注并與各團隊密切聯系的問題。管理人員需隨時監控并更新成熟的術語列表,并實時共享給項目成員,避免信息滯后帶來的術語翻譯問題。
三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對中國特色文化術語庫建設的啟示
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強盛,國際文化身份不斷強化,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文化術語庫建設將被提上日程。在過去兩年時間里,“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的構建初具規模,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為了建設出更多助力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術語庫,筆者有以下建議:
?。ㄒ唬┭埿g語學專家參與術語庫建設
雖然術語庫這個概念已廣為人知,但鮮有人了解術語庫的建設過程及其難度。特別是在建設文化相關雙語術語庫時,除了需要文化專家、翻譯專家以及技術專家外,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由術語學專家協助,比如:是否具備構建術語庫的條件?如何構建術語庫?建多大的術語庫?從哪些來源選取術語?提取術語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描述術語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避免術語庫建設過程中的常見錯誤?有哪些技術或軟件可以輔助術語庫建設?另外,各術語庫側重不同,除共性問題外,每個術語庫都具有許多其他術語庫所不具備的特性。因此,術語學專家的參與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重要。專業的術語學指導將有效提升術語庫建設效率、優化術語管理過程并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ǘ├孟冗M技術建設術語庫
由前文提到的敦煌文化術語來源可以看出,傳統的紙質材料是敦煌文化的主要載體。因此,本項目的大量基礎工作依然需要人工操作完成。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技術在術語庫構建中的重要性。在先天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反而應當盡可能多地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其實,現有許多術語軟件與平臺功能十分強大,已經能夠基本滿足術語庫建設所需的功能,能夠極大地優化建庫過程,節約人力物力。同時,這些術語軟件可兼容CAT軟件,能夠有效幫助和提升翻譯等后續工作。
(三) 保持術語庫動態維護
術語庫在建成、上線并發布后,繼續保持動態維護至關重要,包括不定期更新、替換、調整術語,確保術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增強術語庫的生命力;積極對接相關翻譯項目,探索術語庫在翻譯實踐中的優勢與局限,提升術語庫的影響力;開放用戶反饋功能,與用戶保持有益互動,提升用戶體驗,為術語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ㄋ模┴S富術語庫的語言種類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除機械工程術語庫有英、俄、德、日、法五種外文外,其他術語庫大多只有中文和英文兩種查詢語言[5]。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中國文化的有效傳播必將借助更多語種來實現。以敦煌文化術語庫為例,世界上重點從事國際敦煌學研究的國家除英、美之外,還有法國、俄羅斯和日本。由此看來,敦煌文化術語庫進行語種擴充存在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其他中國文化術語庫而言,在綜合考量實際需求與發展后豐富術語庫語種,必將更好地促進該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
四 結 語
“敦煌文化漢英術語庫”是中國特色文化術語庫構建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表現,不僅有助于擴大敦煌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也能夠為我國文化術語庫建設帶來一定啟示。同時,希望我國文化術語庫建設能夠與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結伴同行,在新時代將中國文化以更先進的理念、更科學的形式、更便捷的途徑及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參考文獻
[1]王華樹,王少爽.術語管理指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馮志偉.現代術語學引論[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季羨林.敦煌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4]柳菁.“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敦煌文化術語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術語,2017,19(6):48-52,68.
[5]顧春輝,溫昌斌.聯合國術語庫建設及其對中國術語庫建設的啟示[J].中國科技術語,2017,19(3):5-9,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2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