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書法課堂教學的新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代表,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特色的審美藝術。在高校開設書法課程,是對高校大學生審美意識、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各高校由于對書法藝術的重視,都先后開設了書法課程,為推動書法課堂教學的發展和推廣,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有效性分析書法課堂教學新思路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書法課堂 教學 新思考
書法是一門典型的傳統藝術文化素質修養學科,在高等院校幾乎都有開設書法課程,通過對書法課程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書法藝術作為傳統文化,應該一代一代傳承和推廣,由于專業書法教師緊缺、有些學校對書法課程的不重視等各種問題,導致書法課堂教學難以提高。因此,完善高校書法課堂教學和課程體系至關重要。
一、 現今高校書法課程教育現狀的不足
1.書法教學原有配套設備不足、互聯網設備缺失。
目前,在各高校開設書法課程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是在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中,在高科技互聯網時代中很多高校沒有要把高科技互聯網服務平臺有效的和高校教育教學相結合,現如今大部分高校教學中仍采用陳舊的教學設備,僅限于利用粉筆和黑板在講臺上枯燥地傳授知識,使其在高校教育教學中互聯網設備缺失。另一方面是在一些高校書法課程教學中原本應該具備的配套設備不足,比如課堂教學中沒有配套的設施和輔助工具的配合,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專業的書法專用教室和書法工作室,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書法課程教學中學生們需要印刷高清晰質量的圖書作為臨讀、臨寫,由于資金等各方面原因,在課堂中,有些高校甚至沒有相關書籍材料作為參考,導致書法課堂教學無法開展。
2.書法課堂教學模式守舊、教學管理不足。
當今社會正在不斷發展,很多事物都在不斷地更新才能跟得上新時代的腳步。但是在當下不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大多還是在遵循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單一的講授知識體系,其問題也隨著日益凸顯出來了,比如說教學方法守舊、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死板、作業形式單一等問題都逐一顯示出來。特別是藝術類別的專業課程,單單還只是以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作業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并且大學生畢業后很有可能無法適應當今社會,守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表現出來,使得高校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要打破守舊的教學模式,從教學方法、課堂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徹底改進。在教學模式創新的道路上培養出新社會新時代的創新藝術人才。
每一門課程的開展必須要有合理的課程體系,在具備了教學大綱、教案、教學日歷的前提下了解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課程性質、課程內容以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節奏。在一些高校書法課程的開設中,有的沒有教學大綱、教學日歷等內容,甚至教學方法過于陳舊,不能實時更新。教學方法、教學日歷的陳舊直接影響到書法課堂教學的好壞。在教學方法上一些學校還是采用傳統的描紅等教學手段來進行,沒有充分更新教學方法和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在教學大綱上,有些高校教師設定的不合理,專業的書法教師都清楚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書法學無止境,它包含楷書、隸書、草書、篆書等書體,由于書體較多,那么在短暫的教學周數內怎樣合理的安排教學大綱則是一門需要認真研究的學問,由于有些高校書法課程的開設不是針對書法專業的學生,所以更要合理有效的安排好教學進度至關重要。書法課堂教學不單要有理論還要講究實踐性環節,很多高校的書法課堂教學仍采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實踐教學、講評作品環節。傳統的書法課堂教學雖然能夠讓學生學會并掌握書法理論知識,但是很難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書寫水平得以改善,因此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不能夠讓當今大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脫離社會培養需要,從而影響了書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
3.高校學生對書法課程認識不足,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習缺失。
近幾年,高校大學生由于經常使用計算機等設備完成課程作業,有些學生對書法課程缺乏了解,認為書法課程的開設根本沒有那么重要,有些學生甚至覺得實用性不強,對于書法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認識對待這門課程。他們認為當今社會是互聯網時代,有電腦、手機就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學生們大部分只是在利用互聯網在娛樂,不懂得將互聯網和學習如何高效相結合運用,對于書法課程更不會去學習怎樣正確握筆和書寫規范,沒有正確的認識書法藝術的重要性,沒有真正的將書法藝術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去。其實當今社會傳統藝術體系和現代生活是分不開的,比如書法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書法藝術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書法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這些方面的運用都是極為廣泛的,實際上傳統書法藝術已經和現代社會融入到一起了。
4.高校書法教師的緊缺。
教育部頒發《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開展書法課程的開設逐漸高度重視,目前有些高校雖然沒有把書法課程當成必修課,但是已經把書法課程列入了選修課,很多高校選修課都開設了書法課程,這也無形當中說明了書法課程的重要性。根據調查指出目前全國各地都缺乏專業的書法教師,有些學校美術教師承擔了書法教師的任務,但是真正專業的書法教師卻很少,在高校中,特別是民辦高校中書法專業的師資更是極為緊缺。 我國教育注重傳統文化的培養,但在培養專業性人才資源問題上仍然匱乏,由于書法教師的緊缺,導致學校所開設的書法課程只能到校外去請一些資深的,專業書法教師來授課。因此,從高校書法課程建設上來看,解決師資問題至為重要,只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才能使書法教學課堂有效的得以提高。
5.部分高校對互聯網信息化抵觸。
目前,有一些高校仍就堅持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多人教育教學思想觀念陳舊老化,對互聯網教學模式抵觸,甚至嚴格制止老師們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反對大家在課堂運用手機、電腦,對于新時代教學思路閉門謝絕。這樣使得學生們學習氛圍和教學效果一落千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陳舊的教學模式、枯燥的講課方式已經讓90后、00后的大學們失去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教學進度滯后、書法繪畫課程創作思路閉塞。其二,公開反對學生們攜帶手機進課堂,使得他們產生抵觸感,失去了學習的勁頭。其三,沒有互聯網形式的信息審美藝術的更新,缺乏了孩子們自主學習的環節,從而創作思路落后。其四,互聯網信息教學的抵觸不利于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教育教學。對于相對落后的地區,一些高校不贊同不提倡利用互聯網走進校園,根據調研顯示,盡管一些院校也開通了網絡,但是他們在高校教育教學方面根本就是沒有使用,更不用說有沒有Wifi了。比如,有的高校嚴格制止學生們在網絡查找資料;有的高校開會強調不讓學生們上課期間攜帶手機,學生們一旦進入課堂首先沒收孩子們的手機和電子信息工具,這樣以來影響了大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并且更有力的說明了這些學校對互聯網教學模式的一種抵抗。藝術類的大學生本就是具有極特殊性的專業,堅決拒絕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最終將嚴重影響他們活躍的思維、張揚的個性。 二、高校書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改進措施
1.增加教學軟硬件的投入,增加互聯網設備的引入。
中國已經進入數字化科技新時代,要充分發揮好互聯網平臺,利用互聯網新科技設備對高校教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引入和結合,使其書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比如,利用電腦、手機、學習機等新模式在網上學習,在線交流以此獲得知識,解決自己針對性的問題,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學校主管領導應該更新自身的觀念認識,本著以努力創造好的課堂教學條件為原則合理的加大資金的投入,增加課堂教學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增加互聯網設備的引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教育效果。
2.改革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
線上教學即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在網絡上進行教與學。比如通過網絡視頻、在線課堂、慕課、微課堂、直播、電子書等等模式都可以有效教學。網上教學與課堂教學實際上參與者都是教師和學生,對于書法課程來講更像是師傅和徒弟?,F如今我們的學校教學也逐漸離不開信息化教學模式了,當今教學形式多樣,大多體現在其一,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圖文并茂性的課件展示講解,有效直觀的提高了對知識點的講解。其二,在線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在線課堂大多是聘請專業的一線優秀教師,書法課堂則是請一些有威望的書法家或者專業教師,讓他們有針對性的錄制一些教學視頻,再利用這些教學視頻在線上教學,使其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觀看學習。其三,慕課式教學模式,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書畫家們利用網絡在線教學的模式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們,慕課式教學參與者很廣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次,來自不同的地方匯聚到一起共同學習,更具有興趣性。其四,直播式教學模式,書畫名家、名師在線直播,和學生們實時互動,幫助學生知識點提升,比如書法課程的直播課堂更能有效性的提高實踐性學習,查疑補缺。
書法課堂教學模式就可以合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利用線上教學模式使其書法課堂經常有互動、師生之間有點評,采用互聯網教學使全世界各地的廣大愛好者們、師生們都能夠一睹書法名家的風采從中得到有效地學習和提升。面對網聯網這個大時代的到來,教學領域上也應該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利用好大好的資源平臺有效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于現代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熱愛書法的積極性,開展自評、互評、總評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大學生熱愛傳統藝術的意識。在實踐教學中以示范為主,最好做到一對一指導的方式向學生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們對書寫規范更直觀的技法理解和學習興趣。
3.改革教學模式,合理運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教學。
由于傳統書法的課堂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要合理運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教學。比如將傳統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微課堂這樣的模式有效結合,把課堂講授知識點和網絡視頻課程融合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整合為一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課前讓學生們在自己的自由時間內通過視頻講座、閱讀電子書等的新形式學習要點,通過提出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性的尋找答案,教師通過學生們回答的問題進行匯總并且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更有效率的進行講解。由于教學視頻具有動態感、可視感和自由操控的特點和優勢,課前使用教學視頻可以更好地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更好的針對性講授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模式可以說是一對一教學,而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又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接受程度進行,有的學生掌握得不好可以反復通過教學視頻進行再次學習,然后再將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相結合進行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優勢在于其一,翻轉課堂符合當今新時代的大學生們的習慣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理解并掌握重難點;其二,讓大學生們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自由性、主動性的學習,建立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其三,獨立思考,增加課堂互動環節,能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增加相互學習的熱情;其四,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回到傳統的課堂,師生可以面對面更加有效率的交流互動和講評作業,更有目的性的講授和協作來滿足學生們的需要。
4.改革教學模式,引入網絡實踐創作。
對于藝術類一些專業課程,比如書法、國畫、服裝設計等課程實踐教學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近幾年來一些高校也逐步摸索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例如,一些高校書法課堂在課前發布自主學習的清單、微信創作小組討論等環節通過課前網絡學習、建立群分組在網上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再結合課上分組發言、教師現場示范、分組式評價交流等環節提高線上和線下的實踐教學。再比如,一些高校開設網絡書畫課堂,聘請有專業知識又有教學經驗的國內外書法名家在線上、線下授課,將其書法創作實踐經歷和創作成果與學生們分享交流,通過網絡視頻、微信、二維碼的方式線上教學,使其與名家有效接觸和學習。利用線上教學使學員可以在面對面環節中提問,并一睹大師在場創作,師生之間有問有答,讓學生們和廣大愛好者在創作方法、創作思路和經驗上都能有所提升,通過這些綜合性的實踐教學活動滿足大學生們各自不同的需求。
5.互聯網時代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并加大師資隊伍。
互聯網時代使得我們了解更廣泛的藝術見解,視野廣闊。在藝術類專業課中,特別是書法課堂上,我們可以嘗試角色轉換的形式來開展課堂教學,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個性張揚的一代學生,特別是藝術生,思維獨特,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陳舊模式,慣性化教學很難教出優秀的學生。因此,教師不再是主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學習,在課堂上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讓教師和學生達到雙方都滿意的效果。與此同時,合理引進專業教師數量,為提高書法專業教師的水平,積極鼓勵教師到外校參觀學習和交流,可以定期組織外出學習,或聘請著名書法家到高校開展書法講座,展覽資源的引進和引用,更有效的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性人才,加強書法教師的學術水平。
6.提升書法課程在當今社會教育的地位。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提升審美層面,有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宋代黃庭堅說“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通過書法課堂教學,不斷學習古今碑帖,必然提升個人的人格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書法課程和其它設計學科一樣,都需要創新。書法課堂教學的改善是一個新的開端,通過書法教學,讓學生發現書法結構之美、筆法之美、喜愛和認同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課程的建設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改革都能夠提升高校的特色性和文化審美性,更好更直觀地展示出高校的文化與傳統藝術相結合的素養。書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不僅提高大學生的傳統藝術內涵,還使學生在書寫上、審美上、鑒賞上有明顯的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培養。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研習書法,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書法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迫在眉睫,需要廣大教育教學同仁有著高度的認識和積極主動地熱情。優化高校書法教學中每一個環節,提高教學的有效率,通過對書法課堂教學的改革培養學生的書法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孫過庭.書譜[M].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
[2]李以泰.黑白藝術學[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
[3]傅申.海外書跡研究[M].紫禁城出版社,1987.
[4]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M].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6]張冬梅.藝術產業化歷程反思與理論詮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7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