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追尋課堂生命的整全:地方高校課堂教學吸引力提升路徑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乎到我國高等教育水平,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追尋課堂生命的整全,是地方高校和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通過分析我國地方高校課堂教學現狀,診斷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課堂教學吸引力提升路徑,對促進地方高校課堂教學健康發展及實現課堂生命的整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地方高校 課堂吸引力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抱怨最多的問題之一便是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沒有吸引力,并對此沉悶不已。針對這一問題,高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一直在試圖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有成效,但不顯著。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雙方如何達成共生共融,形成和諧的學習共同體,是提升高校課堂教學吸引力的關鍵所在。
  1問題透視:地方高校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目的是使供給側和需求側能合理配合,以增強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動力。經濟政策的調整勢必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導致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這種種跡象皆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目前我國地方高校課堂教學雖然在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地方高校課堂教學是否能更好地將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踐行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筛爬椋?
  1.1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表演者與非主體觀眾
  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表演者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任課老師過分注重自己教什么,如何教,而忽視學生的情感、心理、認知與思維參與的積極性。非主體觀眾具體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個旁觀者,處于一種或安逸狀態,或放空狀態,不積極參與問題討論與思考等。這種單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但讓課堂教學本身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同時也違背了踐行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不利于人才培養,進而影響高等教育生態化發展與可持續化發展。
  1.2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功利與淡薄
  課堂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最終預期實現的結果。當前我國部分地方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注重課堂教學目標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命性,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意識非常淡薄。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應該僅停留在過去時代的標準,而應追求更長遠的人的發展為目標。正如費德里科·馬約爾強調:“發展過程首先應為發揮今天還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潛力創造條件,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
  1.3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機械且乏味
  近年來,我國高校一直在提倡教學方法改革,也進行了不斷嘗試,但步履維艱,效果鮮著。當前我國地方高校教學方法仍然只有講授為絕對主力,而其他方法如啟發法,討論法等涉及很少。單純的講授法不僅效率低下,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對該教師、該課程生成厭倦,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不能一味的重復課本知識,而應該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所謂“授之予魚,不如授其予漁”,這點很重要。
  1.4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環境有序卻渙散
  我國思想家荀子曾提出:“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雹偎枷爰臆髯訌娬{的便是環境對于人的重要作用?,F今的地方高校課堂環境存在著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有序的、靜態的、渙散的。有序的是指教師有序的按照自己的教案和思路講授,學生井然有序的坐在教室;靜態的是指教師只顧講自己的,學生有沒有反饋無所謂;渙散的是指學生們的心理是渙散的,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可學生們的心思和注意力未必隨集中在此,或睡覺,亦或神游于手機游戲中,等等。
  1.5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情感性處理缺乏
  課堂教學活動中一重要因素便是課堂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安排與調度,且對教學內容情感性處理,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而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當前,一些地方高校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安排調度上做的并不確切,并且缺乏對課堂教學內容情感處理。換而言之,一方面未能妥善處理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心理匹配,另一方面未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資源來陶冶學生學習情操。
  2追尋課堂生命的整全:地方高校課堂吸引力提升路徑思考
  2.1課堂教學主體應注重共生共融
  課堂不但是教師們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學生們在校學習成長的見證。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加強對話與合作,又要尊重學生自我價值追求。而學生在追求本體意義建構的同時,也要尊師重道。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樂于突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一味的灌輸學生知識,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自我價值的追求。在此種情境下,學生對課堂教學參與便失去了興趣,那么課堂教學本身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建立一種共生共融的課堂教學主體,凸顯主體間的對話與合作,不但能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且促使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課堂教學才能實現其預期效果,教育才能實現其意義。
  2.2課堂教學目標應注重生命教育
  課堂是生命的家園和樂園,是讓生命充滿“靈氣”、“智慧”與“活力”的地方。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性,文化性。其實從古至今皆有一些教育大師提倡人的生命教育,如前有蘇格拉底,后有柏格森和狄爾泰等,都非常重視人的生命價值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注重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生命教育既是理想教育,又是全新的教育追求,它是生命價值的依托。傳授學生生命知識教育,形成正確的生命認知是生命教育的基礎,豐富學生社會性和責任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探尋生命精神、提升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是生命教育的升華。   2.3課堂教學方法應注重對話體驗
  近年來,我國高校一直在提倡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雖有成效,但不明顯。傳統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的“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而今課堂教學中仍然盛行。新課堂教學應該擺脫舊的課堂教學方法,而推動“互動對話”積極課堂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與學生并非是主體與觀眾聽眾的關系,而是通過對話與交流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生態,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所謂的教育,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精神相契合,文化傳遞的活動,是人對人的主體間心靈交流的活動?!苯逃顒拥谋举|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在對話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發現和體驗,挖掘生命潛力,從而提升生命的意識和生命價值。課堂教學中增強師生之間的對話互動與合作,會使得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有利于課堂教學吸引力的提升。亞瑟·科恩說:“教學方法是課程學習的核心。大學教育的中心任務不僅在于教什么,更在于怎么教,如何教得更好。”亞瑟·科恩重點強調了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方法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但它的存在與發展,是建立在固有的傳統的基礎上的,體現了傳統與變革的沖突和融合。正如英國學者阿什比所言:“大學的變革必須以固有的傳統為基礎?!?
  2.4課堂教學環境應注重心理和諧
  課堂教學環境只注重課堂教學的物理環境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加強心理環境建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常而言,有些教師非常在乎課堂教學物理環境,而忽視了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的巨大負面作用。當然,也不能完全重視知識環境,一味的傳授學生知識,而忽視學生情感態度。應該將物理環境、知識環境和心理環境有機結合為一體,建立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加強師生心理與情感的交融,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環境應注重知識環境轉向心理環境。
  據現代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而非僅僅的知識的邏輯關系。課堂心理環境是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通過互動與對話而形成的一種和諧關系。盡管課堂心理環境是無形的,但是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卻是有形的,對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甚至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2.5課堂教學內容注重情感處理
  學生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知識熏陶,還離不開自身的社會生活體驗。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即所授知識不能完全脫離生活,相反,應該貼近生活。課堂教學內容應該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評價、生活與價值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通過有效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來匹配學生的學習心向,并且有效利用課堂教學內容來陶冶學生情操。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編號:XJK016QGD010);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編號:XJK17ADY001);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6〕400 號、[2018]17號);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編號:16YBQ039);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編號:17C0891)。
  注釋
  ① 《荀子·儒效》
  參考文獻
  [1] 肖愛平.論高等教育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J].遼寧教育研究,2008(08):14-15.
  [2] 盧家楣.教學內容的情感性處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12):70-74.
  [3] 朱正平.論高職院校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15(03):108-110.
  [4] 吳威威.高校德育的重要維度:生命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7(06):70-71.
  [5]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6] 亞瑟·科恩.美國高等教育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7] 阿什比.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8] 朱毓高,朱德全.高職院校課堂環境管理理念的變革與實踐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6):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