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追尋有趣·有料·有效的歷史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0-054-2
  一次廣東之行,有幸觀摩浙江和廣東兩地高中歷史教師同課異構。精彩紛呈的課堂展示,不同風格的教學碰撞,孜孜以求的教學追尋,留有回味的聽課思索,久久不能散去。何為一節精彩的歷史課,在筆者看來,有趣、有料、有效是構成精彩的要素。筆者想以此次觀摩的由浙江寧波慈湖中學徐峰老師執教的《棉花的近代世界之旅》為例,就如何追尋一節有趣、有料、有效的歷史課,談一點個人的聽課感想。
  一、有趣是精彩課堂的起始點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1]讓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節精彩歷史課的起點。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二學生,授課內容依據2017年版課標《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變遷》模塊之《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專題中的“認識世界市場的形成對商業貿易的意義”而展開,學生主要依托高一所學的“世界市場的形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等相關教材知識以及執教老師補充的歷史材料進行課堂學習。本課雖然給了執教老師進行內容取舍的自由度,但也考驗執教老師如何讓學生面對繁多的知識、跳躍的時空、抽象的概念進行興致盎然的學習。徐老師通過精心的教學構思,采用歷史敘事的講述風格,借助以小見大的案例分析方法,使這節課由抽象變得具體,由枯燥變得生動,為上出一節有趣的歷史課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
  采用歷史敘事的講述風格,適當渲染氣氛,合理展開聯想,使歷史鮮活起來,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徐老師從一幅令人詫異的漫畫——一株掛著看似綿羊的植物,引出“棉花”這個事物,進而帶出一個故事風格的標題名稱——“棉花的近代世界之旅”,生動有趣,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棉花的英國之旅”、“棉花的美洲之旅”和“棉花的中國之旅”,讓棉花帶著大家去游歷世界,認識處于世界市場形成進程中的全球性商業貿易,如同聆聽故事般的語言設計,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采用以小見大的案例分析方法,選擇易于學生認知的事物,加入細節的描述,使歷史具體起來,讓課堂變得形象生動。徐老師本課選擇“棉花”為切入點,可能是受到了《棉花帝國全球史》這本書的影響。正如這本書中所認為的,“造物主賜予人類穿衣保暖的天然資源中,棉花勝過了所有的物種。在現代世界里,它與我們日日肌膚相親?!盵2]棉花的諸多優點以及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容易讓學生因熟悉而親近,因親近而變得形象生動。“他選擇了棉花這個絕好的切入點,以全球的視野,把現代世界的起源和發展圍繞一種商品精煉地敘述出來。雖說用棉花這單一因素來解釋現代世界的形成未免過于簡化,但毋庸置疑,它比其他任何產品都扮演了更加核心的角色。”[2]棉花在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中,確實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英國工業革命就是從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開始的;中國近代自然經濟的開始解體,也是以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為標志。本課抓住了這個絕好的切入點,借助棉花這個商品,講述棉花和棉紡織品的貿易歷程,以小見大,有效化解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對商品貿易的意義”這一抽象認知,使課堂變得形象生動。
  二、有料是精彩課堂的支撐點
  歷史課堂是講述過去發生的事實,學生無法親身體驗歷史事實的發生、發展,只能借助史料來了解和認識歷史事實。歷史事實間接性這一特性促使歷史課堂需要借助一定的史料來支撐,從而生成一節凸顯歷史味的課堂,進而支撐起一節精彩的歷史課。何成剛老師認為:“任何一節歷史課都離不開史料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史料教學運用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盵3]徐峰老師如何借助史料教學支撐起這節大跨度講述世界經濟史內容的歷史課,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史料的合理化選用,減負而不減質。本課內容主要涉及經濟史領域,解讀經濟史的著力點之一在于用數據說話,通過運用數據材料來量化解釋歷史現象與歷史事物,可以使其變得更直觀和精確。徐老師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本課內容的知識特點,運用大量數據材料進行解讀。本課選用的數據圖表類史料就有七處,尤其在“棉花的中國之旅”這塊內容的教學設計中,共采用5張數據表格和曲線圖,把近代中國棉花與棉布進出口貿易現象和近代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狀況做了更直觀的呈現,讓學生通過數據圖表的數據解讀而精準認識其現象反映的問題。史料的運用,一方面有助于幫助學生架構認識歷史的橋梁,但也可能給學生帶來材料的審讀疲勞與課堂的乏味枯燥。從本課的教學設計來看,徐峰老師進行了有效的教學處理,除采用必要的數據圖表史料外,盡量減少文字類史料的運用,增加漫畫、照片、繪畫等圖片史料的運用,充分發揮圖片史料直觀、形象、易于理解等優點,使其更簡潔、鮮明、生動和真實地反映歷史現象與歷史問題,增加學生的興趣度,降低課堂的枯燥性。即使運用文字類史料,也盡量控制文字的閱讀數量和閱讀難度,減少學生的審讀疲勞。可以說,通過史料的合理化選用,既減輕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負擔,又發揮了史料的教學功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史料的合理化運用,點多而不凌亂。本課內容涉及時空跨度大,相關知識較多,既需要借助史料對歷史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解讀,也需要借助史料對歷史現象與歷史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解釋,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本課內容。徐峰老師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史料的合理化運用,問題情境的巧妙設計,有效的化解了因時空跨越和知識繁多可能帶來的凌亂現象。一張世界地圖,以英國為聚焦點,從亞洲到英國,再到美洲,最后到中國,簡明的演示,大跨度的空間轉換,清晰明了。依托史料,一連串的問題設計,英國為什么沒有棉花?從哪里輸入棉紡織品?為什么需要進行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棉布產量的迅猛增加,棉花從哪里來?生產這么多棉布賣給誰呢?環環相扣,合理的解釋了以棉花為代表的商業貿易與世界市場形成之間的關系。
  三、有效是精彩課堂的落腳點
  一節精彩的歷史課,不僅僅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有趣、有料,更應體現在教學效果的有效。有趣、有料只是實現有效的教學途徑,有效才是有趣、有料的最終歸宿。如何在有趣、有料的課堂中到達有效的彼岸,筆者認為徐峰老師在這節課中做到了以下兩個方面。   有趣、有料聚焦于教學主題,使教學主題得以彰顯。教學主題又稱教學立意、教學靈魂、教學中心、教學核心目標、教學核心概念,它是課時教學目標的高度凝練和概括,也是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還是選擇教學資源和優化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4]優化教學方法使課堂生動有趣,恰當選擇與運用史料使課堂邏輯清晰,只有吻合本課的教學主題,才能使歷史課堂走向有效。從課堂教學實施來看,本課的教學主題應是以全球化的視角,通過近代商業貿易的具體表現,認識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既是一部資本主義的擴張史,也是一部工業文明的傳播史。徐老師在教學設計中選擇棉花這個具體形象的商品為切入口,展開“棉花的英國之旅”、“棉花的美洲之旅”和“棉花的中國之旅”三部分看似獨立的內容的敘述,選擇和運用一段段看似互不關聯歷史材料,看似漫不經心,隨心而講,其實形散而神不散,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即棉花經歷了怎樣的近代世界之旅,它的近代世界之旅需要什么條件,反映什么實質問題,對世界貿易造成什么影響。這條主線以小見大的見證了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既是一部資本主義的擴張史,也是一部工業文明的傳播史。
  有趣、有料聚合于學生成長,使學科核心素養得以落地。2017年版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拓寬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賓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為未來學習、工作與生活打下基礎?!盵5]有趣、有料的教學過程只有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以落地,才能使歷史課走向有效。本課借助棉花這一撬動近代世界發展的事物,圍繞其近代世界之旅的生動講述,以漫畫、圖片、數據表格等形式多樣的史料作為歷史認識的橋梁,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做出解釋,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悄然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正如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難免留下一些遺憾。但本課通過教學設計的巧妙構思,史料的合理運用,教學主題的有效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地,使之形成一節有趣、有料、有效的精彩歷史課,有拋磚引玉之功效,值得大家去思考與回味。
  [參考文獻]
  [1](瑞典)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161頁.
  [2]王燕.棉花帝國之殤——評貝克特《棉花帝國全球史》[J].史學理論研究,2016.2.
  [3]何成剛.史料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頁.
  [4]范紅軍,武善忠.民族屈辱與民族自省——初中人教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教學主題的升華[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5,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6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