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虛實意境在壽山石雕刻中的創作體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虛實意境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尤其是中國雕刻,與西方雕刻截然不同。雕刻中更多采用虛實意境處理,表現方式極具含蓄又不失張揚。比如雕刻中進行黑白對比、疏密對比、動靜對比及虛實對比等,都能展示出其內涵意境。但是在壽山石雕刻中,怎樣才能體現出虛實意境呢?這是各位雕刻工匠探索的重要課題?,F闡述了虛實間的關系,以及對壽山石雕刻中如何體現虛實意境進行探討。
  [關鍵詞] 虛實意境;壽山石雕;體現
  從中國古典美學來看,意境屬于一種民族特色,其中蘊含著古代藝術家長期的創作原則和審美規律。藝術家通過心靈折射出萬象,體現出情調與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滲,展示出一個個活潑玲瓏、神韻結合的靈境,這種靈境構成藝術的“意境”。無論是作畫還是雕刻,都需要通過意境判斷其好壞。壽山石雕屬于雕刻技術,自然意境設計同樣如此,從中國各種雕塑作品就可以看出雕塑家在不斷追求意境。由此可見,意境屬于藝術類的最高境界,不但能夠體現出人們的思想,還能揭示出人的情感與內心世界。從雕塑創作歷史來看,現代人們越來越重視人的心靈,更加關注人本身。近年來,壽山石雕作品得到收藏界高度關注,而意境美是體現其價值的重要因素。在雕刻過程中,怎樣才能體現出創作的意境呢?這是相關人士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虛實意境概括
  在壽山石雕刻中,并非照搬傳統形式才能體現出其文化特征。而是要運用藝術表達形式及手法,從虛實與意境出發,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意蘊的雕刻作品。因此,在探討怎樣體現虛實意境前,就應該先了解虛實意境的內涵和關系。
 ?。ㄒ唬┨搶嵰饩车暮x
  事實上,虛實相生為意境自身的結構調整。從結構上來看,意境屬于虛實的結合。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全局有法、境分虛實的說法。在意境中,實體部分即為實境;較虛部分稱為虛境;實境就是直接描寫的境、景、形,也被稱為真境。虛境就是從實境誘發與開拓出審美想象的空間,稱為詩意的空間。一方面對原來的畫面通過聯想有所延伸與擴展,另一方面隨著這種想象產生出神、情、意的感悟和體會,即為意境。壽山石雕本身屬于一種特殊工藝,源于自然但又超過自然,通過把握自然中豐富多彩的情景,再經過工匠加工與提煉,能夠將人文的意象和思想從虛到實融入到作品中,使情境交融,讓欣賞者通過聯想和想象從實到虛幻化出來,感受藝術的魅力,獲取美的享受。
  (二)實境與虛境的關系
  一般而言,虛境屬于實境的升華,體現出實境創作的意向與目的,體現出整個意境的審美效果和藝術品位,在意境中處于靈魂與統帥地位。創作意境時,還必須要從實境具體描繪入手,再完美的虛境都要通過實境來體現,因此壽山石雕創作時就要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規律。虛境與實境似乎是兩個部分,但是從藝術表現角度來看,幾乎要全落到實境的設計上,即對實體材料的刻畫與塑造。
  事實上,虛實轉換能夠體現的深度,決定著壽山石雕作品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展示出工匠對意境營造的技法。在創作中,虛為實的根源,更是實的升華。沒有虛空,石雕作品就沒有生命氣息,只有實現虛實合一,才能體現出作品自身擁有的活躍生命,才能為觀賞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工匠在創作時,就應該考慮到虛境指導下對作品的加工和提煉,既要形似,還要神似??偠灾?,虛境和實境屬于相輔相成,互相襯托。虛境必須要通過實境來體現,實境要在虛境統攝下來加工。
  二、虛實意境在壽山石雕創作的體現
  從前面分析來看,在壽山石雕創作中,虛實意境屬于作品的精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結合自身創作體會,談談個人的看法和認知。
 ?。ㄒ唬凵绞竦奶搶嵰饩?
  事實上,本文探討的虛實就是書畫中處理詩情畫意筆墨的手法,即畫面布局與結構的問題。自然,這種意境同樣貫穿壽山石雕刻藝術創作的各個層面。虛實具有多層含義,創作構思為虛,而表現形式為實;情感抒發為虛,生活反映為實;內在精神為虛,外在形態為實等。意境本身指文學藝術作品所描繪事物達到的情景交融,具備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從雕刻角度來看,意境就是雕刻情調體現的形式與內涵,是靈魂,是品位,是個性,更是立意與時代的象征。
  在壽山石雕優秀作品中,處處都有意境的身影,比如在壽山石雕作品《游春圖》中就非常明顯,這件作品巧妙的利用黃黑皮雕刻成一群仙女,仙女騎著大馬到深山游玩,凸顯出一片春色,田黃色襯托出一種黑色,將薄皮雕刻成一棵古樹,猶如春天來臨時樹葉開始發芽,而一群春燕站到樹枝上和春游的仙女融為一體,共賞春天的美景,將技法與巧妙創作相結合,尤其強調弱、強、虛、實結合的藝術實踐,達到一種意境。通過巧奪天工,體現出工匠雕刻技藝的成熟。石中有詩、詩中有石。采用動靜、虛實及意境等各種技藝手法來表達作品,使欣賞者不由自主的產生心靈共鳴。
 ?。ǘ┨搶嵰饩车膭撟黧w現
  怎樣才能體現出虛實意境,這是壽山石雕工匠追求的最高目標,筆者對此進行大量探究,下面談談個人看法。
  1.把握主題,抒發與流露心中境界
  在壽山石雕創作中,工匠必須要把握主題,抒發與流露出自己心中的境界。從壽山石雕創作來看,創作者常用名人記事、歷史故事及古代詩詞內容作為主題,以此抒發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文字表達詩詞,而壽山石雕以壽山石的形態、材質十分巧妙的表達出來,雖然藝術語言存在差異,但本質是一致的。借助精髓部分,展示出非常豐富及深刻的內涵,這樣就可喚起欣賞者的情感共鳴與無窮的聯想。詩畫比較講究通過有限來體現無限,通過實境展示虛境,而在雕刻過程中,工匠必須要將有形的具象和無形的理想結合起來,體現出真實與暗示,將所象征的意義融入其中,這樣就能夠創造出強烈的空間美、色澤美、形態美及形式美。在壽山石雕創作過程中,應該體現出物境、情境及意境;其中物境就是創作時石材的客觀物象與實質形體巧色的表現,體現出創作者的創作思想;情境就是創作者將日常生活的情感和特定的藝術形象,從靜態轉變到動態,再以靜動態設計構想,與原材料完美結合,必定能為壽山石雕賦予靈氣和生命;此處的意境就是作品的主題,作品的個性、情調、立意、品位及靈魂等各種因素,為欣賞者傳達著創作者的心靈超越與內心感悟。   例如,壽山石雕作品《桃花村水飄花香》,雕刻成桃花芙蓉作品;在作品中總共存在三種顏色:金黃、白色及紅色,使這塊石雕成為愛不釋手的奇石,作者非常巧妙地把紅色雕刻成春天的桃花。在山崖邊的桃花人家,石崖上潺潺流水,讓欣賞者能夠感受到溪水上漂浮著桃花花片,流過村子到百里香。這塊作品給欣賞者帶來極大的精神享受,猶如桃花叢里的居住者,猶如閑聊家常的居民,陶醉在濃濃的春色中,陶醉在飄滿桃花的春天里,此外作品還展示出非常含蓄的靈氣,勾畫的形象非常巧妙的與天然石材互相融合,照應而生,處處體現出桃花盛景中恬淡的韻味。
  2.借助形體,感受蘊含的情與景
  壽山石雕創作與繪畫不同,繪畫可采用描繪、氣氛、色彩及豐富的內容展示給欣賞者,通過平面體現出整體效果;而壽山石雕主要借助形體、自身材質色澤、肌理及特定形體語言等,創造出特定的情境,欣賞者通過作品形體就能聯想到歷史中某個瞬間,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與景。采用壽山石材質可以非常巧妙地實現雕刻者與欣賞者間的心靈互動,充分調動工匠的審美及生活體驗,從而聯想到靈活生動的藝術場景,創作中悄然形成意境。
  壽山石雕創作時形成的虛實意境,涉及工匠的藝術創作及鑒賞兩方面。工匠創作時,只有表達出作品的意境,才能讓欣賞者透過作品看到內涵,才能心馳神往。而且意境的產生依賴民族審美傳統及審美心理,因意象在中國沉淀了數千年,當人們看到這種意象就會感受到傳統藝術的歷史感和民族性。例如醉芙蓉作品《童年》,石頭兩頭為紅色,而中間為白色,色澤醉人,通過雕刻敘說著美好的童年故事,以千年古榕作為背景,有效襯托出孩童的高歌,營造出一種幽香而遙遠的童年回憶。通過這種看似非常平淡的形體,展示出超出形體的神韻。
  事實上,壽山石創作的虛實意境逐漸被人們所關注,但是怎樣才能在創作中體現出虛實意境,還需要創作者依據實況,合理選材并選用適合的雕刻手法,以此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張新克.嘉興古鎮聚落雕刻藝術的宗教信仰觀[J].文藝爭鳴,2011(8).
  [2]趙華兵.中國雕刻藝術的奇葩:湘南民間木石雕[J].湘南學院學報,2011(4).
  [3]陳國兵.初探中國雕刻藝術中的吉祥之物:如意[J].雕塑,2013(3).
  [4]陳奕群.陳奕群雕刻藝術作品選[J].藝術教育,2014(4).
  [作者簡介]
  徐丹,生于1984年,2000年進入福州市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漆畫,后進入中國美院進修由父親徐朝平引導學習壽山石創作,先跟從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江依霖、江秀影學習傳統壽山石薄藝雕刻,后得到藝術家陳達先生悉心指導?,F為工藝美術師、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編輯:溫子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75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