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切勿百依百順、讓孩子勞動講條件、替孩子受過、教孩子懲罰別人、教育漫無目的,放任自流。
【關鍵詞】是非分明;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熱情謙讓;積極向上
宋代的司馬光曾說:“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德才兼備者為圣人,德多才少者為君子,德少才多者為小人,德才均無者為小人。”此話意蘊深長,耐人尋味。司馬光在談論德與才的關系時,始終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在人的素質中是首要的。自古以來,是非分明、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熱情謙讓、積極向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由于在當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在教育孩子方面與它有些背道而施。
一、對孩子的要求家長百依百順
孩子要求什么,家長就給什么。例如,在生活中一個從不缺乏玩具的孩子,看到鄰里的孩子有一個比自己新穎的玩具,孩子就吵嚷著父母要買,結果家長無論走多少家商店也要買給他。家長認為這些玩具不值錢,滿足孩子的需要才是最重要。這會養成孩子的任性思維。孩子也就會產生我想怎么樣,父母就會隨我怎么樣的想法。要什么東西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孩子心目中也就只有索取,凡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要吵嚷幾聲就可以得到,絕對不會去想,這東西該不該要,要了又能如何?從而導致孩子是非不分。與其這樣,我看不如就家中的許多玩具中去發現一些玩具的優點與孩子同樂。也即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二、 要求孩子勞動講條件,更有甚者替孩子勞動,不要孩子受苦
“孩子,把作業寫了吧,寫完了就帶你出去玩?!薄昂⒆樱训貟吡税?,就給你一塊錢?!薄昂⒆?,把碗洗了吧,待會給你東西吃。”更有甚者認為:“我這樣的勞動小時候家里窮早就做多了,做怕了?,F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用得著孩子勞動呢?”然而,寫作業、掃地、洗碗不是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嗎?自古以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這需要對孩子講條件嗎?用這樣講條件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不正是培養孩子的勢利心理嗎?同時,你不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將來他們肯定懶惰,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然而,當今社會哪個不是用勞動得來果實,從而衣食無憂呢?公務員整天為國家的事務而煩心,工人在工廠流水線上操作,農民在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試問哪個能不勞而獲?參加適當的勞動有益身心健康,與其那樣誤導孩子,做什么都講交易,不如多用鼓勵的方法:“聰明的孩子,你的作業肯定會很快完成的,”“孩子,你干家務肯定和學習一樣棒哦!幫媽媽掃掃地、洗洗碗看看,肯定不會輸給鄰居的孩子的?!敝挥羞@樣才會把你的孩子培養成吃苦耐勞、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人。
三、 家長在替孩子受過
俗語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蹦呐率浅赡耆艘裁獠涣擞蟹稿e誤的時候。犯了錯誤,就會有犯錯誤的后果,就得承擔責任。當某些孩子犯了錯誤,損壞了別人的東西的時候,當家長的就臭罵一頓孩子,然后就掏錢補償或親自去修理被損壞的東西。孩子除了這頓挨罵就再也沒有承擔任何責任了,這既不能使孩子及時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似乎讓他覺得有人在撐腰,這可能會使其走向更深的過錯。我曾看過一個報道: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小時候由于損壞了鄰里的珍貴的花瓶,父親讓他節省一年多的零用錢來賠償別人,這對承擔損壞別人東西的責任該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了。這才使得孩子印象深刻,以后不再犯這種錯誤。同時,又培養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的良好品行。
四、 教孩子懲罰別人
一個兩歲半的孩子摔倒在地上哭了,家長快速地走上前去扶了起來,并在小孩子摔倒的地方踹上一腳:“嗯!哪,你看我踹了他,誰叫他把你絆倒!不要哭了。”這時孩子笑了。這樣雖然解決了孩子的一時之氣,但無形中就養成了孩子稍有不順就把氣撒在別人身上的習慣,打人、罵人等等不良的行為就出現了。從而使孩子爭強好勝,動不動就用粗暴的方法解決問題。但如果你認清當前形勢,如果是石頭絆倒了就應該教育孩子記住走路時要小心,看清前方的路再走。要讓孩子認識到摔倒是因為自己的大意,錯不在石頭,而在自己。日本人在這方面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比較好,孩子摔倒了,家長站在一旁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并及時客觀的教育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從而培養孩子的謙讓、獨立的人格。
五、家長對孩子今后的培養方向漫無目的、放任自流
認為教育孩子學習是學校的事,這與家長無關。在家只管孩子吃得飽,穿得暖,玩的開心就可以了。我曾見過這樣的家長,他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常買零食、常違反紀律、缺交作業、無心上課是個典型的后進生。在家的表現是:??措娨暋⒊5教幋T、不講勞動只管吃喝,是個典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闊少爺。當老師來家訪的時候,向家長反映情況,題出意見的時候,家長就說:“全家就他一個獨生子,大家都寵著他。我不給錢,有人給錢。對于學習嘛,家里沒那書種,管不了那么多,只求他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就可以了?!闭垎柺裁词恰皶N?”是說上一代人讀書很棒,下一代人才讀得了書?那么按照這樣的邏輯,人類怎么可以進步,哪還談得上什么發明創造呢?家庭是“制造人類性格的工廠?!痹诩彝ブ校改负秃⒆拥年P系最為密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對孩子性格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經研究表明,孩子性格特征的好壞和父母教養的態度密切相關。生活在放縱型教育家庭里的孩子,則較容易形成任性、幼稚和缺乏獨立性的相關性格。其實教育孩子,家長是第一啟蒙老師,在此過程中,孩子就像任人塑造的泥,你想把他做成怎樣的活泥雕,他就將會變成怎樣的雕像,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存在什么“書種”的說法。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榮譽感,來取得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以上五點雖然是生活的小節問題,但是小孩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三歲見大,七歲見老,每個孩子的行為的規范、習慣的塑造、態度的形成、品德的完善,應從娃娃抓起。因此,是非分明、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熱情謙讓、積極向上是從孩提時就應該開始培養的,希望家長切勿大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0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