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小區場區設計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海綿城市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利用海綿存水的原理,一方面及時地處理了城市道路的積水,方便人們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存儲的雨水可以在干旱季節循環使用,有效地緩解我國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但是具體的環境條件不同,在應用海綿城市理念時,采用的技術也會有所不同。本文簡單論述了海綿城市的內容,并且就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小區場區的具體運用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海綿城市;小區場區;資源利用;經濟效益
1 引言
小區是城市居民集中生活的地方,其排水的狀況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將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于小區場區的設計,可以有效促進小區排水的通暢,并且雨季存儲的雨水,可以供應居民的部分生活用水,節約了珍貴的水資源,因此將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于小區場區的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2 海綿城市理念概述
海綿城市的理念可以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即是將城市建設成“海綿”一樣,具體是指:利用蓄水設施,并且布設相關的管道,及時收集自然降雨進行儲存,在旱季時期再加以利用,就像是海綿的功能一樣。進行雨水收集,一方面可以存儲備用水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將城市道路的地面積水清理干凈,方便人們的正常出行。在旱季的時候再將雨水進行循環利用,可以用作市政管理中的灌溉等,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了我國城市水資源匱乏的情況。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一是要遵循保護環境的原則,在進行雨水收集的同時,注意地下水位情況,做好地下水資源的補充。二是在收集存儲雨水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好水資源的凈化工作,以方便后期的水資源利用。三是海綿城市的建設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城市的給排水設施、自然氣候、地質地形、地下水位等情況,在協調好各個方面的關系之后,再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將海綿城市設計融入城市的整體建設規劃中,與其他的市政建設互相配合,發揮最大的經濟效應[1]。
3 海綿城市理念在小區場區設計中的運用
3.1 設計雨水花園
將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于小區場區的設計中,最為經濟合算的一種方式就是建設雨水花園,具體的做法是:利用小區內部的低洼地形,種植草木植被,在雨季來臨的時候,雨水就會經過并聚集在低洼之內,經過植被的吸收和過濾,剩下的部分及時深入土地,補充地下水資源,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具體而言,雨水花園的地質大概包括五層,一層為低洼形成的蓄水池,有效地將雨水匯集在一起,二層為土壤表面的保濕層,可以有效地涵養水分,促進植物的生長。三層為實際的種植土層,及時植物扎根的部位,氧氣充足,方便植物的生長,四層為填料層,可以確保地層的空隙,使得植物及時吸收下方土壤的水分,而最后一層為礫石層。小區花園的投資成本較低,但是收獲的效益卻比較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小區的內部,所以在建設小區花園時,可以與假山、小河等搭配建設,實現裝飾效果,使其看起來更加的美觀[2]。
3.2 建造蓄水池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進步,市民小區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就對于小區的排水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在一些相對較大的小區,可以利用海綿城市的原理,建設蓄水池,一方面在雨季來臨時,可以及時收集小區內部道路的積水,以及管道的溢水等,為小區的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收集到的雨水,經過簡單的處理之后,可以應對旱季的缺水情況,用來澆灌小區內部的植物,或者清洗小區的公共道路,在平時也可以直接進入居民的家庭,用于沖洗廁所,或者洗車等,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了旱季的缺水情況。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在大型的小區內部建造蓄水池,一般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建造塑料模塊的蓄水池,另外的一種是在地下建造混凝土結構的蓄水池。塑料模塊的蓄水池由很多的小蓄水模塊組裝形成,操作較為簡單,在不需要的時候也比較便于收納,是一種臨時的蓄水池,但在實際的運用中,一定要做好四周的防滲漏工作。地下的混凝土蓄水池工程量較大,較為隱蔽,適合長期的雨水收集。由于我國各地的自然氣候不盡相同,因此,小區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建造合適的蓄水池[3]。
3.3 植草邊溝的設計
在小區場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設置植草邊溝,具體是指在小區的道路兩側,挖掘相應的溝渠,在其中種植草木,在雨季時期,排水邊溝可以及時收集小區道路上的雨水,保持路面的干凈清爽,并且匯入邊溝的雨水經過草木的過濾和凈化,滲入地下以補充地下水,或者經由管道流入到專門的蓄水池內。根據具體的情況而言,植草邊溝一般分為兩種,傳輸型植草邊溝,即及時將雨水匯集到蓄水池里面,另外一種是滲透型的植草邊溝,及時對雨水進行滲透,以補充地下的水資源。相比較與滲透型的植草邊溝,傳輸型的植草邊溝凈化效果一般,因為其從邊溝之中快速的流過,而沒有停留,草木對其沒有起到凈化的作用。植草邊溝可以在小區場區的設計中被大力地推廣使用,因為邊溝的建造成本投資較小,但是經濟效益卻較高,有效地降低了小區植被維護的成本,加強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在實際的設計中,可以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草木進行種植,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4]。
3.4 道路的透水鋪裝
傳統的小區道路路面基本使用水泥瀝青鋪設,透水性較差,在雨天容易造成積水,不利于居民的出行。另外對于大量的雨水也多采用排污水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僅沒有合理的利用水資源,還使得地下水不能及時得到補充,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水泥瀝青材料的比熱容較高,在夏天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而使用透水鋪裝的方式,選擇透水性較好的地板磚,或者透水性較好的混凝土宿舍小區的路面,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良好的透水作用,可以及時將雨水滲到地下,補充地下水,保證了地下水位的平衡,地面上也不會有積水,方便人們的出行。另外由于透水材料有很多的空隙,所以會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對于揚塵污染有改善的作用。除此之外,透水鋪裝對于雨水有一定的凈化運用,減輕對于環境的污染和損害。在進行透水鋪裝時,除了使用透水性較好的地板磚之外,還可以使用傳統的材料進行鋪設,然后在材料之間預留出合理的間距,用泥土填埋,這樣也可以保障小區道路路面的透水效果。
以上是關于海綿城市理念在小區場區設計中的實際應用,除了上述的幾種技術設計之外,還可以建造綠色屋頂,進行旱溪改造。另外,隨著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提升,很多小區都在建設小型湖泊,將其設計為完美的蓄水裝置,充分的凈化并且利用雨水資源,為居民的生活和小區的養護提供便利,對于小區環境也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這些設計都體現出了海綿城市的先進理念。
4 結束語
在城市小區場區的設計過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區植被養護的成本,在雨季的時候及時收集雨水資源,保證小區環境的干凈,為人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捷,在旱季的時候再將收集到的雨水資源進行利用,用于居民沖洗廁所、車輛等,或者用于灌溉小區的植物、清潔小區的道路,這就實現了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對于我國城市水資源匱缺的局面有所緩解,也符合小區的長久運行,使得小區內部形成一個和諧的自然生態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淺談海綿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8(20).
[2] 方明.住宅區設計過程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7(2).
[3] 曹珂,張磊,胡振飛.基于海綿城市理念下已建住區改造規劃研究——以廈門某小區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7(5).
[4] 張建峰.海綿城市理念在住宅區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2017(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6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