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要點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綠化環保與生態意識逐漸增強,城市存在的暴雨積澇災害,生態系統不平衡,環境污染等問題亟待解決。海綿城市理念引入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既能夠增強城市面對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彈性,又能夠保護區域生態環境,促進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進程。本文闡述了海綿城市理念的概述與基本內涵,分析引入海綿城市理念的意義,不斷總結海綿城市道路設計的技術原則,探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8—0035—02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復雜多樣,多個城市在降雨時極易形成內澇,排水不暢,積澇等現象,嚴重阻礙人們的正常出行,也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壞。除暴雨內澇外,城市還普遍存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城市道路路面不透水,傳統管道排水方式陳舊,導致道路排澇壓力大,路面污染嚴重。為增加城市道路的透水性,讓城市在有限的綠化面積中增加雨水下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精品道路的設計雖然在功能上有所考慮,對于暴雨情況滲水速度仍然可能不及時,因此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中引人海綿城市理念,減少地表徑流,更兼有積存,凈水,在城市水資源匱乏時釋放水資源達到水資源循環利用效果,促進城市道路可持續發展。海綿城市通過在降水時自動吸水,蓄水,及時管控降雨水流,防止城市發生排水不暢與積澇情況發生,又在城市缺水時釋放水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保證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1海綿城市理念和城市精品道路概述
  1.1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起源于國外低影響開發的雨水管理理念,形象提出讓城市變成“海綿”,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獨特城市發展歷程,轉變傳統建設理念,提倡并推廣此種綠色環保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建設方法。作為城市發展理念與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海綿城市具備滯,蓄,凈,用,排的建設內涵,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消納和綜合利用降雨,促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和先進科學技術,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解城市內澇壓力。
  1.2城市精品道路
  城市精品道路,是指在城市道路基礎上,對其道路情況進行改善,提升道路的品質,達到科學,整潔,安全等要求。城市精品道路設計或改造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原則。
 ?。?)整體性原則作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精品道路應依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同而有所區別,須考慮生態全局性。
 ?。?)安全性原則
  作為主要的交通流量通道,精品道路承載著無數人的生命安全,設計時,需充分考慮道路的安全性,按照更高標準進行建造的同時也要在道路上增加容錯設計,提供給使用者一個安全停留空間,以此降低安全隱患。
 ?。?)功能性原則設計改造過程中應當注意功能性。功能性包括道路耐久性、行車環境、道路景觀。道路景觀是行走、行駛過程中重要的點綴物,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引入或者保留相關景觀。
  2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分析
  2.1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的技術原則
  當地生態資源,包括森林、河流、濕地等資源的優先保護是景觀設計的主要前提。且對土地資源要實現最大限度利用,避免土地浪費和當生態環境的破壞。
  2.2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的技術方法
  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水體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需采取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城市建設對水體的影響。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滯留式、滲透式、過濾式和生物式,在引入海綿城市理念的實際景觀設計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往往是綜合性的。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的技術措施主要分為自然排水系統、雨水花園、生態屋頂、可滲透路面四個方面,具體闡述如下。
  2.2.1自然排水系統
  自然排水系統區別于傳統排水系統:讓雨水沿著街道自然進入管道、流入湖泊,自然排水系統直接通過植物、地表洼地、土壤、排水管道的科學組合存留雨水。這個過程不僅能夠降低經濟成本,還能對地表徑流進行有效控制,使地表積水在1~2d內自然滲透入地。此外,在道路兩旁設置生物滯留帶,通過配置豐富的景觀植物組團,美化城市精品道路環境的同時,還可消納道路周邊雨水。
  2.2.2雨水花園
  城市精品道路可充分結合現有水系,利用微地形營造雨水花園。在低洼地區種植花草樹木,利用植物,土壤,砂石對雨水的過濾,進行雨水的凈化和下滲。雨水花園主要應用于居住區和商業環境中,下凹式綠地建設,覆蓋植被減小徑流量,吸附,降解雨水污染問題,同時美化環境,實現生態可持續的雨洪控制。
  2.2.3可滲透路面
  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讓傳統不可滲的路面變為可滲透路面,主要采用透水混凝土,水泥網格物,可滲透瀝青等海綿城市材料保持水土的透水透氣性,防止土壤板結,直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不僅從源頭上防治雨水污染,也能提高地下水水位,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大孔隙率也能降低車輛行駛時的路面噪聲,創造舒適的交通環境。
  3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應用策略
  3.1選擇透水性路面材料
  設計中摒棄傳統的瀝青,混凝土材料,多選用透水性好的路面材料,讓路面水能夠由地表直接滲入地下,解決路面排水問題,減少城市積澇問題。且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更需因地制宜,選擇科學合理技術,種植耐污染耐淹的灌木等植物,美化景觀效果的同時,也涵養水土,增加滲透作用,達到理想的排水效果。
  3.2道路橫坡及綠化帶設計
  區別于傳統的讓道路中間向兩邊傾斜匯集雨水通過排水管的凸型模式,海綿城市的道路設計以中央凹型綠化帶模式讓綠化帶低于兩邊道路,更易收集雨水,有效實現雨水的滲,滯,蓄,用,排的功用,方便道路的行車流通。
  3.3人行道、路面交通設計
  因人行道的荷載較低,通常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板,諸如透水混凝土鋪上碎石墊層對道路進行堆砌,加大透水磚的利用力度。根據不同路基深度設置不同寬度碎石溝,達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3.4綠化景觀設計
  依據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不影響道路上車輛通行情況下,道路兩旁及中央綠化道盡可能地增加綠化景觀面積。可種植低矮喬木,灌木吸收雨水,涵養水土,種植花草和綠化樹美化環境,防止雨水的溢出,凈化空氣,提高綠化植物的蓄水功能,有效解決城市道路水資源匱乏問題,實現生態化,環保化,綠色化的城市精品道路建設。
  3.5道路系統與整體系統間的關系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降雨降雪情況有所不同,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中需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等自然情況。針對降雨量少的城市增加道路蓄水功能,修建蓄水池,收集凈化雨水,實現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針對降雨多,洪澇災害多的城市,科學運用可滲透材料,有效降低地表徑流量,緩解內澇壓力,讓城市道路能夠正常通行。
  4結語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不僅要按照整體性、安全性、功能性的原則建設精品道路,同時也要注意引入并建立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利用可滲透材料,雨水花園,自然排水系統等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吸收雨水,綜合利用雨水資源,緩解城市洪澇災害壓力,更對環境具有美化改善的作用,實現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真正實現低影響開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93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