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路徑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闡述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路徑需要處理好的財務四大關系:國家與企業的財務關系、企業與股東、債權人的財務關系、股東與股東的財務關系、企業與社會的財務關系;要處理好這四大財務關系,需要有一個健全良好的財務會計數據平臺來依托,健全良好的財務會計數據平臺又需要內部控制為支柱。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管理會計
國內外學術界和實務界有關風險的定義討論很多,認為風險就是不利事項出現的不確定性。如果確定事項就不叫風險。企業財務活動面對的環境不確定性,就決定了企業需要進行財務風險管理。
筆者認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路徑主要處理好財務四大關系:國家與企業的財務關系、企業與股東及債權人的財務關系、股東與股東的財務關系、企業與社會的財務關系;要處理好這四大財務關系,需要有一個健全良好的財務會計數據平臺來依托,健全良好的財務會計數據平臺又需要內部控制為其支柱。另外,借助管理會計工具可以更加有效加強財務關系管理。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還可以尋求注冊會計師、稅務師的幫助。
一、正確處理四大財務關系
溫素彬(2010)認為,企業總資本由貨幣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生態資本構成,企業是利益相關者締結的多元資本共生體。無論企業大和小,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具備這個共同的特征?,F代化企業要健康穩定發展,必須協調好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讓企業利益相關者在這個生態圈中達到共贏。企業在利益相關者生態圈中要達到共贏,就要處理好他們的財務關系。因此,企業在財務風險理工作中,首先要處理好各種財務關系。筆者認為,企業要處理的財務關系主要有:企業與國家的稅收關系、企業與資金提供者投資回報的分配及財務安全關系、股東與股東的股東權利關系、企業與社會的社會責任關系。財務風險管理應當正確處理這四大財務關系。
1.企業與國家的稅收關系是最為剛性的財務關系
在處理企業與國家的財務關系時,國家是財務關系規則的制定者,并且還有國家機器作為執行的保證。因此,公司應當遵守國家制定的最主要財務關系規則--稅法。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要讓公司不會被稅務機關處罰,而且還要最大可能節約稅收成本。公司不會被稅務機關處罰一來可以提升公司的信譽,二來可以減少了財務成本,在經營中取得競爭優勢。
處理企業與國家財務風險管理也叫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筆者認為,企業稅務風險就是企業在處理涉稅事項中,由于對稅收政策把握不準,導致了企業多交稅款或少交稅款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目前,我國政府推動“放管服”,在涉稅處理業務時,也簡化手續,給企業很大的方便,同時,企業的涉稅風險也加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剛性要求,是企業必須要處理好的財務關系。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筆者認為企業涉稅處理時,不該交的不要交,該交的都要及時足額上交。
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減稅潮時代背景下,國家在減稅的同時必然是嚴征管。企業必須提升稅法的遵從度,依法享受減稅的紅利,同時,也要誠信納稅,否則會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企業與資金提供者投資回報的分配和資金安全是企業發展基礎性的財務關系
資金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血液。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有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金和銀行借款、供貨商提供的信用供貨。比如筆者工作過的一家公司,成立初期資金緊張,注冊資金才50萬元,當時與上游供應商簽署的大區代理協議,每批次的進貨量大,資金壓力很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整合下游各經銷商有限的財務資源,建立“資金池”。具體方案是:下游各經銷商將富余的資金預付公司的賬戶,并按日0.02%的計算利息;有資金不足的下游經銷商,向公司申請先行發貨,收到貨款后就還款,并按日收取0.02%的利息。這樣,資金在整個區域代理集團集中統一調配,有效地整合全體經銷商有限的財務資源,解決了資金困難問題,經營業績翻三倍,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這可能就是眾籌的最初方式吧。這種方式的成功,取決于全體成員對契約的遵守。企業與供應商的按時支付貨款關系,可以有效利用信用供貨融資。公司有良好的資金規劃,能按協議上約定時點支付貨款,與供貨商財務關系良好。
3.股東與股東的股東權利關系是企業穩定的財務關系
除了單一股東企業外,企業穩定與否,和股東間的協作是否順利有關。股東之間應依法依規依約分配利益和承擔損失,行駛股東權利。股東之間應充分尊重其他股東的權利,不可侵害其他股東權利。在企業組織中,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權利、因股東利益分配不公、股東權利行駛不當而合作失敗案例屢見不鮮。公司依法制定章程并嚴格遵守,依據自身規模設立股東會制度等簡易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就可以防范出現股東間利益沖突而危及公司的穩定。
4.企業與社會的社會責任關系是企業生存環境和價值實現的財務關系
企業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企業實現價值的過程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企業與社會的社會責任關系主要有兩大子財務關系。一是企業與員工的薪酬福利關系,這是企業基業長青的財務關系。從內部上講,企業應給在職的員工給予公平的回報,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技能的提升。公司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職工勞動報酬和勞動保護的規定,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公司還投入一定資金為在職員工進培訓,提升為客戶服務技能。公司勞資關系和諧,工作技能超越同行,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從對企業外部上講,企業要不斷擴大就業,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企業發展好,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環;二是企業與客戶的服務和品質關系,是企業價值實現的財務關系。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就是向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并取得收入的過程。公司誠信經營,口碑良好,只要客戶在公司購買過服務,就會被公司良好的服務感染,老客戶介紹新客戶,企業自然可持續增長。
二、財務會計是處理好財務關系的數據平臺 要處理好各方財務關系,管理好財務風險,要本著誠實守信精神,要建立在賬務清晰的基礎之上。筆者認為,公司一成立,就依法賬建算賬,按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對經濟業務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為各方財務關系人提供客觀、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國家稅務機關征稅的主要依據,是資金提供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的重要決策依據,是企業職工薪酬福利的考核和計算重要信息。沒有財務會計的數據平臺,正確處理財務關系就成為一句空話,更談不上財務風險管理。
三、內部控制制度是處理好財務關系的支柱
企業要處理好財務關系,不能沒有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來支撐。公司依據自身的規模和特征,設計科學合理的《采購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存貨管理制度》《貨幣資金管理制度》等基本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
四、管理會計是財務關系對象利益目標實現的工具和手段
一家企業存在和發展,要為股東謀求投資回報,要為國家謀求稅收,要為員工謀求福利,要為社會謀求就業,要為消費者謀求品質。而要實現各財務關系人的目標,一個共同指向就是企業經營良好,要有良好的利潤,要提升企業的價值。管理會計就是通過一系列工具和手段,助力企業價值提升。公司運用預算來管控企業的發展,運用“本、量、利”增加了決策的理性。這些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五、注冊會計師、稅務師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良師益友
注冊會計師、稅務師是財稅界最具權威的專業人士,他們具備很強的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他們經驗豐富,可以為企業在稅收、會計、財務、審計、內控等方面給予幫助。
《涉稅專業服務監管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3號公告)已由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告,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涉稅服務將大有可為,注冊會計師、稅務師作為涉稅服務市場的主力軍,應當在為企業涉稅護航中大展身手。為此,筆者認為,注冊會計師、稅務師應當除了有過人的稅法知識外,還應當有一定水平的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知識。
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處理好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也就要處理好各種財務關系,防范財務風險。其中,企業與國家的稅收關系是最為剛性的財務關系,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應當給予充分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溫素彬.企業三重績效的層次變權綜合評價模型――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視角.會計研究,2010(12).
2.陳喚軍.發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內控缺一不可.中國會計報,2015-4-17.
3.羅聯布.關于總分機構增值稅“匯總計算、屬地入庫”涉稅服務報告的幾點構想.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2).
4.王丹妮.運用管理會計推動財務管理轉型的突破點.財務與會計,2015(15).
5.羅聯布張華鋒.中小企業管理會計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則、路徑.商業會計,2016(14).
(責任編輯:劉海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2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