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密集度增大,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更好的促進城市發展,將海綿城市理念運用到市政給排水設計中,一方面可為民眾提供舒適、安全、便捷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將增加對自然降水的應用。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簡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給排水;設計;運用
  1  引言
  所謂構建“海綿城市”,便是立足于城市發展、民生問題,構建城市新型雨水處理、儲存、凈化及再利用系統,以便一方面提高城市的抗自然災害能力,避免因降水導致的全城“看海”;另一方面將促進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  將海綿城市運用在市政建設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設中,很多人都將目光集中在地上建筑中,導致地下給排水、管道布線等隱蔽工程因未得到充分的重視,而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諸多問題。將海綿城市理論充分運用在市政給排水系統中,完善地下及輔助設施的建設,重視系統使用及養護工作,不僅有助實現節能降耗,盡可能的保護水資源,也將有助于促進城市的生態建設,使城市發展與自然和諧共處。
  3  將海綿城市理念運用在市政給排水建設中的原則
  3.1  尊重自然
  構建海綿城市,其初衷便是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倡議,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1],將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水資源是生產之要、生態之根,在進行市政的給排水設計時,應改變以往的粗放式設計,立足于對資源的再利用,增加對降水的儲蓄、凈化及循環設計,實現資源運用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相互協調。
  3.2  對抗自然災害
  在進行市政工程的設計中,其率先考慮的便是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當出現強降雨天氣時,城市的排水系統能夠滿足防澇所需,避免給民眾的出行造成困擾。此外,除了強大防洪能力,還應實現對積水的回購再利用,可將其運用在植卉、景觀的建設中去。
  3.3  個性化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各城市因地域、氣候的差異性,其特點也有所不同。在對海綿城市理論的運用中,市政給排水系統也應充分體現出個性化原則,避免一味地照搬照用。應立足于自身的綠化需求、水利條件及市政建設規劃,在進行市政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促進對環境的優化設計,構建宜居城市。
  4  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
  4.1  給水系統
  市政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給排水設施建設規劃時,其首先應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河流、湖泊的分布,全年的降水情況等,盡可能的將對水資源需求較大的項目安排在自然降水量大的時節之中,以技術手段對資源的運用進行優化配置,避免因自然資源的分配不均,影響城市民眾的生活品質,以確保市政給水系統的設計更加合理、高效、科學。
  4.2  排水系統
  在進行排水系統設計時,應注意:第一做好防澇規劃,依據國家對城市建設的相關規定,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保證城市的排水系統滿足設計和實際使用要求;第二應針對不同的污水進行分類處理,如生活廢水、生產污水應進行不同處理,達標后進行排放或再利用;第三應掌握城市全年的排污量及污水處理量,為排水系統的設計提供數據參考。
  5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5.1  對人行道的給排水設計
  為了確保市政的給排水設計的合理性,應將排水規劃融入到市政建設的細節中去,減少因自然因素的影響對路面的。例如:對人行道的給排水設計水準的高低,不僅將關系到人們的出行安全性及便捷性,也將影響到雨水是否能夠被快速收集、排出。在現階段,我國很多人行道的設計所采用的都是非透水路面,易導致積水[2]。尤其當遇到夏季降水,路面濕滑、積水問題嚴重,也會對城市的地下水補給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運用海綿城市理論進行市政給排水系統的設計,應在路面建設中選用透水性材料,從而能夠有效的減少地面的徑流,并進行科學的坡度設計,使降水形成回流,一方面避免了積水問題;另一方面經過相應的處理,其還可以作為地下水的補充。
  5.2  對車行道的給排水設計
  隨著城市中機動車數量的持續增加,路面交通擁擠的問題背后,對于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熱島效應。為此,在進行市政給排水的設計時,應關注對車道的給排水設計。一方面避免路面的積水問題,可選用瀝青路面,并在中層及底層也選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使道路建設使用具有更好的行車體驗、耐久性以及排水系統;另一方面可在建設中進行相應的技術設計,使降水能夠沿著坡度留到盲溝之中,使其作為綠化帶的供給水源,以形成對水資源的存儲和再利用。在此其中,在進行坡度的設計時,應將縱向坡度控制在0.3%~6%的范圍內,橫向控制在為1%~1.5%的范圍[3]。
  5.3  對綠化帶的給排水設計
  在對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中進行市政綠化帶設計:首先,應加設相應的過濾設計。對于自然降水的運用,也需保證其干凈、符合用水標準。因此,在設計中鋪設礫石層,并加裝滲透管,對雨水進行簡單的過濾,再作為地下水的補給;其次,注重對降水的收集。因路面建設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降水易于通過地表徑流聚集在綠化帶的雨水口處。因此,應注重綠化帶設計的合理性;再次,應關注對降水的儲蓄問題。為發揮儲水效應,促進地勢地形與設計的結合,進行導流系統設計,使降水匯流處具有層次性;最后,加裝排水功能設計,這主要是為了應對夏季的強降雨,避免出現城市的洪澇災害,可加強對溢流系統的設計。
  5.4  對附屬設施的給排水設計
  在附屬設施的設計中,應關注對路緣石的選擇,依據不同設計需求進行綜合分析,避免積水影響城市的道路交通。另外,對于路肩邊溝的設計,也需將選材問題考慮在內,盡量避免使用混凝土材料,可設計植草溝,其不僅美觀,還能起到一定的降水收集及凈化的功能。此外,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還應將城市的市政建設、綠化問題及給排水的具體設計相融合,減少水損耗,提高對資源的應用率。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海綿城市作為一種先進的理念,積極將其引入到對市政給排水的設計中,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升其儲蓄、排放水的能力,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姬建華.芻議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門窗,2017(8):150.
  [2] 徐鋒.分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8):214.
  [3] 李燦波.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1):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640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