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稅制政策下關于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石洋銘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生存環境以及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建筑工程的數量逐年增加,這就為建筑企業帶來了生機。隨著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家對稅收的管控不斷完善,自2016年5月1日起,國家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正式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真正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及服務的全覆蓋。在新稅制政策下建筑企業經營模式在不斷變更,建筑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明顯增加,建筑企業如何應對新稅制政策下的稅務風險,是當今社會極為關注的話題。本文首先概述了新稅制政策對建筑企業產生的影響,對稅務風險進行了全面分析,其次明確了稅務風險的控制方式,最后對新稅制政策下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稅制政策;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一、新稅制對建筑企業產生的影響概述
  2012年,國家在上海設立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和6個現代服務業進行了稅制改革,取得了極好的效果,2016年正式將建筑業列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建筑企業也能實現進項稅額抵扣。建筑企業由于行業特點,施工中需要較多的固定資產和原材料,如施工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工程車輛等,這些固定資產和材料在購買時都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來抵扣,企業真正享受到了稅收優惠,減少了運營成本,從而提高了建筑企業利潤率。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業施工的工程項目規模大、施工周期長、施工環境復雜等問題,企業人員流動也較大,在經營過程中對于人工成本方面很難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如果建筑企業對新稅制了解不全面,沒有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將會為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因此,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管理者要加大企業內部管理,加強財務管理力度。
  二、稅務風險管理分析
  (一)建筑企業進項抵扣周期長,稅務風險加大
  新稅制改變使建筑業由原來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征收,稅率比原來比例提高,建筑企業所繳納的稅費增多,雖然新稅制可以進行抵扣,但是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的周期較長,這就為建筑企業帶來經濟壓力。由于建筑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有的項目涉及的范圍廣,施工周期較長,在項目開始時,前期要采購大量的建筑材料,而這些建筑材料在購買環節要及時取得增值稅發票才能實現進項抵扣,才能使應繳增值稅額減少,但是由于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考慮到節約成本,通常會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合作,這些企業只能到稅務機關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而且較為復雜,由于進項抵扣周期較長,為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二)建筑企業納稅程序復雜,稅務風險增加
  建筑企業由于其施工項目不一定會在企業經營地,很可能會跨省市施工,這就為企業納稅帶來困難,因為施工規模大,所涉及到的建筑材料較多,很難在固定地方采購到位,這樣,就出現多區域采購的現象,有的設備還會涉及到制作周期長,付款時按照制作進度支付,而對方開具增值稅發票則是在設備發貨完成時;按照現在的稅收政策,增值稅專用發票規定在360天內完成抵扣,超出此范圍則發票不能進行進項抵扣。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施工時間長,所合作的廠家有很多,很難實現在360天內拿到需要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自然無法做到進項抵扣了,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稅務風險增加。
 ?。ㄈ┙ㄖ袠I資金不足,稅務風險較大
  建筑企業由于其自身特點,工程施工規模大而需要資金供給,一些建筑企業會出現由于資金不足而影響施工進度的現象,為企業帶來不良影響。建筑企業往往工程項目已經驗收竣工合格,并已移交甲方使用,但是工程款卻遲遲無法結清,一方面是由于建筑行業規定,工程完工甲方需要扣留施工企業一定比例的質量保證金,質保期滿后才能結清余款;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建筑企業沒有按照施工進度及時向甲方催要工程款,導致本企業資金不足,為企業后續施工帶來影響。由于建筑企業資金不足的影響,導致企業在繳納稅款時沒有足夠的資金,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稅務風險。
  三、建筑企業稅務風險控制方式
  建筑企業在應對稅務風險時要將側重點放在企業稅務風險預測方面,以科學合理的數據分析對企業可能遭受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以便為企業減少稅務風險;同時,建筑企業也要加強對經營業務的稅務風險評估,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的稅務風險并做出準確地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部門要對稅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從事先、事后、事中三個方面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預測、評估以及處理,做出對稅務風險最優解決方案。
 ?。ㄒ唬┦孪阮A測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的事先預測是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控的重要環節,提前預測風險能夠使企業對未知的風險做出及時判斷,有利于企業解決方案的制定,為企業減少不必要的稅務風險。建筑企業在項目招標之初,可以根據招標文件內容分析所投標項目涉及到的稅務狀況,及時預測該項目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以此預測結果為參考對該項目稅務風險做到及早控制,為企業減少稅務風險。
  (二)事中評估稅務風險
  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項目進行評估,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稅務風險,這些稅務風險會給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同時,明確稅務風險的運行模式,為企業制定更為詳細的應對風險策略提供有利依據。建筑企業較常見的則是庫存材料一般采用暫估入賬方式,發票會滯后于入賬時間,這種方式出現發票開具和入賬的時間差,如果在納稅年度結束時發票未能及時開具入賬,建筑企業在企業所得稅納稅清繳時要進行納稅調增,繳納相對應的企業所得稅,企業財務對這類現象要及早解決,催促對方及時開具發票入賬,減少企業損失。
  (三)事后處理稅務風險
  企業對于稅務風險的事后處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種稅務風險往往是無法修復的,并且已經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風險的處理只能做到盡力補救,很難使風險完全消失,建筑企業應該在此類風險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再發生此類稅務風險。在建筑企業中較為嚴重的則是虛開發票行為,這種稅務風險責任重大,企業面臨重大罰款及信用下降的同時,相關責任人還會受到相關處罰,嚴重者會涉及到刑事責任。   四、新稅制政策下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策略
  (一)降低風險和規避風險
  建筑企業因其行業特殊性,如果財務人員對于新稅制政策了解程度不夠,極易出現沒有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納稅申報,出現企業偷稅漏稅現象,這種違法行為除了要補齊稅款,還要繳納相應的罰金,嚴重者還會承擔刑事責任,企業如果出現這種稅務風險,會嚴重影響到企業名譽,使企業信用度降低,為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因此,建筑企業首先要考慮規避風險的策略。例如,可以與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對業務資源進行整合,以達到共贏的目的,在對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時,國家稅務機關對重組企業會進行反避稅核查,在調查過程中,如果企業想規避風險,則可以放棄項目的運營來解決。其次,建筑企業還要采用降低風險的策略,通過降低風險使企業能夠正常運行,將風險停留在可控范圍內。企業面臨著增值稅無法抵扣時,建筑企業可以轉變思路,通過甲供材的施工模式來降低稅務風險。
  (二)風險分擔和承受
  建筑企業對自身項目要進行綜合評估,通過與往來企業的溝通,使財務風險降低;也可以通過將一部分施工項目分包給其他企業,將財務風險和其他企業分擔。建筑企業很大一部分成本來源于勞動力,企業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來管理,一種是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提供人員進行操作,將勞務費直接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另一種則是通過自主招聘來選擇勞動力,這種方式需要企業為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并繳納保險。如果建筑企業所施工項目以勞務服務比重偏多,則可以選擇清包工的施工模式降低稅率,為企業節省施工成本。
  (三)建立稅務風險控制制度
  建筑企業還應根據本企業自身特點,建立稅務風險控制制度,在企業內部成立稅務風險管控部門,對企業所有經營業務進行風險管控,內部人員的職責要明確,如果出現問題,及時找到相關責任人做出應急處理,規范工作流程,使各部門結構設置合理化,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財務部門要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保障各部門間溝通流暢,管控部門要參與到企業經營中,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實時監督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應急措施。
 ?。ㄋ模┘訌娰Y金管理
  在國家大力推行新稅制政策的同時,建筑企業要完善本企業相關管理制度,加強企業資金管理力度,根據施工合同內容實時監控工程款回款情況,一方面保證員工工資的實時發放,另一方面使工程款按照施工進度實時回籠,保障企業資金充足。建筑企業在加強資金管理的同時,還要將企業預期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對成本支出情況進行跟蹤,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嚴格把控稅務風險。
  五、結束語
  新稅制的實行規范了建筑企業經營行為,使建筑企業能夠平穩發展,同時,建筑企業如果不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勢必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阻礙企業發展。因此,建筑企業要結合本企業自身特點,降低并規避企業風險、對風險進行分擔、建立稅務風險控制制度、加強對企業資金管理,對于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減少企業損失,保障企業能夠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袁藝博,苑東亮. “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集中采購流程改造—基于BPR思想[J].焦作大學學報,2019 .
  [2]張瑤瑤. “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納稅,2018 .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818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