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增值稅稅制下建筑企業財稅風險管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從2016年5月1日開始,全國范圍內的稅收政策全面施行,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改革范疇包括:建筑業、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但由于建筑業涉及范圍廣、業務總能量大、服務種類多、付款方式多元等內在行業屬性的突出特點,加之稅制改革必然帶來短期的不適應性的“陣痛期”,使得建筑行業如何科學、有效的應對財務管控風險,從而實現“陣痛期”平穩過渡,就目前形勢來看已經成為建筑行業關注的重點。本文以營改增的視角,以建筑企業為例,全面分析增值稅稅收風險和預警體系,并對建筑企業進行稅收方面的風險識別和預警方面策略與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完成對企業增值稅的風險管控。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企業 風險管控 預警策略 增值稅
  增值稅收政策的改革創新不僅是我過稅法制度的時代更新,也是我國經濟運行過程中逐步協調各方因素相統一的結果。增值稅法政策的變革,不但給各行各業帶來持續健康發展的契機,為企業進一步走上國際舞臺供給動力,但也出現了因新舊制度運行不平衡、不適應以及企業內部風險管控模式的不協調,而衍生出制度與運行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從而給相關建筑企業的經濟運行帶來諸多方面的不便以及稅收方面的風險。所以,加強學習營改增的新稅收特點,積極改革新的收稅風險、預警體系與方法,才能靈活應變新的行業生態和盡快適應新稅制的特征,使企業在健康、良好的狀態下發展的同時并得以注入新的活力。
  一、增值稅改革對建筑企業稅收風險管控的影響
 ?。ㄒ唬┰鲋刀惛母飳ㄖI的積極影響
  1.避免企業重復納稅
  眾所周知,建筑企業前期資金投入較大,后期營收利益是其行業固定屬性。針對建筑行業短期內無法實現利潤增收的現狀,營改增的稅法法制則可以有效減少其重復納稅問題,從而在運行初期就降低運行資金投入,保持資金鏈的流通和供應測的靈活。首先,建筑行業在投標的過程中,乙方(開發商)常常會要求甲方(建筑方)獨自承擔稅收,直接造成了施工單位的重復性納稅,導致建筑方不堪經濟壓力,負重前行,無法靈動的、持續的給予企業本身發展動力。其次,營改增稅制改革本質上是經過進項稅抵扣的方式降低稅負,從流程上看,它簡化了納稅流程和手續,為科學避免重復納稅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加利于建筑行業的資金流轉,保證其投入工程的工程質量和設備投入,一方面保證已施工項目高質量完工,另一方面保證建筑企業的科學投資。
  最后,營業稅改增值稅制能科學促進企業投標能力的提升,降低建筑業對承包、分包等項目的重復納稅情況,從而提升企業的科學投標能力。目前,施工單位聯合投標的情況已經是行業生態,建筑單位則會聯合分包投標以應對聯合投標現狀,間接造成施工企業要上繳相應份額的稅款。但實際上,合同的簽訂實際上以一家施工單位為主的,其他單位處于沒有合同的“弱勢”群體,就造成重復納稅的情況。而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使得企業的銷項稅可以自主抵扣進項稅,這樣也就為避免企業重復納稅提供了依托。同時,建筑業需要耗費總量巨大的原材料,在原來的政策下,建筑業所購置的原材料需要繳納相應的營業稅,竣工后還要上交增值稅,企業不堪重負,而營改增稅制改革之后,此兩項稅收皆免,實現了名副其實意義上的避免重復納稅。
  2.促進施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
  調配大型施工設備,保證機械安全有效運轉是建筑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購置大型施工設備成本高,檢修費用昂貴,且占據企業固定資產的絕大部分額度,如若不能進行稅收的抵扣,就會造成企業經濟壓力大,財政方面輸出趨于緊張,從而影響建筑行業的進一步持續發展。然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以后,相關法律條文上也明確提出對于大型設備固定資產可以享受增值稅方面的抵扣優惠,直接降低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促使建筑企業有充裕的資金保證新設備的購置、檢修和轉型升級,為施工質量和施工研發提供了方便,從而促使了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ǘ┰鲋刀惛母飳ㄖa業的消極影響
  首先,雖然增值稅制的全面推行確實可以有效減少建筑業的稅負風險,但目前營業稅3%,增值稅11%的過渡階段卻不易實現稅收減負。政策規定進項稅抵扣額度達8%以上,這個數值不僅使建筑企業無法在在短時間實現,而且還進一步造成增值稅的增負,更不利于建筑企業發展運營。
  其次,建筑業財務系統不完全、財務指標不精確、數值轉換不精準等問題尤其明顯。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改革,對于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規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一些粗放型的建筑企業財務方面的管理模式,對于這樣的發展要求顯然是不合格的,需要盡快轉換觀念,促使觀念與制度的完美融合。
  最后,營改增之后,迫切需要建筑業建立完善的發票管理制度,更新發票處理方式,為建筑業進項稅的抵扣做足前期工作,從而降低稅負的增加及財務風險的幾率。
  二、營改增大背景下企業稅收風險管控的識別與預防
  風險管理理論認為,企業需要管控有效成本和可能損失之間的平衡,識別風險機制,并且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方能完成風險方面的管控體系的建立,進一步規避財務方面帶來的風險。所以,完成風險管控方面的識別才能實現建筑增值稅稅收方面的風險管理。
  1.注重風險管控意識的重新塑造。當今世界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運行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各行各業之間的聯系日趨密切,營改增稅收政策的改革是適用當今市場經濟的必然政策選擇。因此,建筑業想獲得較大的發展權和較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就需要積極應對市場變革的政策和市場規律,充分了解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稅收方面的特點,方能在此起彼伏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此外,稅收政策的變革也必然對建筑業的管理模式提出更為科學的要求,要求轉變粗放型的經營管理模式,以精細化的管理獲取更大的利益,以真正實現營改增后的建筑業風險管控。
  2.制定精細化的制度。日臻激烈的市場環境對各行各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要應對挑戰就要“內外兼備”,完善制度。首先,建筑業要做好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以精準的政策和詳細的制度精細化管理,控制成本,開源節流。其次,為應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建筑業還要簡化內部流程,以扁平化的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順應市場經濟的多元化變化,以真正樹立起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及符合營改增改革的管理制度,為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供給保障。   3.調控發票管理模式。眾所周知,建筑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系統,對于外部環境的經濟變化的適應期是一個相當漫長“陣痛期”。而發票的管理模式是建筑行業的財務根本。因此,各建筑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必須熟知企業內部各個項目的運行的基本情況,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制度進行完善和細化,尤其注意調控發票的管理,提升增值稅管控,以此建立起風險預警機制,保證財務不失控。
  三、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稅收風險管控的實施措施
 ?。ㄒ唬└纳破髽I管理模式,轉變企業經管方式
  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改革政策的全面施行,給建筑行業帶來一定際遇的同時也給它們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首先,建筑業要改善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模式,逐步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以精細化的管理模式科學分配部門之間的聯系與控制;其次,要多元化的選擇原材料供應商,,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制定完備、嚴格的票務管理制度為企業降稅共同分擔;最后,建筑企業還要善于引進明悉財務風險管控的人才,設立科學風險管控的部門,并讓他們之間形成聯系,從而以靈活的稅收方式規避稅收風險,以充分享受新的稅收政策給企業帶來的便利。
  (二)規范發票管理,完善企業合作制度
  營改增全面推行后,發票方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對于建筑企業的納稅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建筑業層層面面的復雜和財務支出,將會收取大量的增值稅發票,于是建筑企業需要建立并完善健全的票務管理制度,實施嚴格的票務管理制度,從本質上解決財務方面的風險。同時,建筑業的合作商具有很大的復雜性,在選擇合作商的時候盡量選擇能夠開增值稅發票的,如果不能開增值稅發票,企業的稅收就會提高,從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偠灾?,建筑業既要科學管理發票,又要科學選擇合作單位,從而科學避稅。
 ?。ㄈ┛茖W選擇計稅方式
  由于納稅人可以自主選擇計稅方法,意味著納稅人擁有更多的納稅方式,但與此同時,計稅方法一旦選擇就輕易無法變更。這也就要求建筑業要精確選擇計算方式,刨除單純從稅負角度測算的計算方式,而要從項目總體利潤進行測算,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按項目分別進行明細核算,科學衡量增值稅的數額,從而從整體上宏觀調控整個財務層面,使整個稅收數額降低,從而選擇有利的征稅方式。
  結語:總而言之營改增是我國稅法改革的最重要一步,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就是要尊重企業發展的現實狀況,既要精確識別營改增之后對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利與弊,積極改革新的收稅風險、預警體系與方法,又要建立并完善科學的風險管控模式,平穩的實現政策改革所衍生的“陣痛期”,以靈活應變新的行業生態和盡快適應新稅制的特征,保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707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