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架構優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建筑施工企業運營的前提和保障。從建業投資板塊瑞達公司開展建筑施工業務的背景出發,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特有特點,從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的三個方面分析其出現的會計核算準確性真實性不足、資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稅務風險可控性欠缺的問題,充分探索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組織架構設計,會計核算信息管理架構、資金管理架構以及稅務管理架構設計優化方案。建議根據企業發展階段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架構,自上而下樹立財務管理理念,強化公司財務管控力度,促進業財融合做好事前防范,使公司在業務高速擴展中始終處于健康發展狀態。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架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5-0152-02
一、背景分析
建業投資瑞達工程公司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即為建筑施工工程,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業務由最開始單純的污雨水、安防工程、零星工程,逐步增加開展欄桿工程、地坪漆工程、亮化工程、鋼結構工程等多種工程類型,并于近兩年開始承接施工總承包工程,企業工程規模迅速擴大,合同金額、收入指標實現迅猛增長。企業發展飛速,工程類別繁多,加之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工序復雜,員工人數眾多且素質參差不齊,極易造成管理松散、建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財務信息失真、稅務風險頻發等問題,影響到公司重大經營管理決策,甚至導致公司巨大損失。預計未來幾年,公司仍將保持建筑施工工程的主營業務不變并持續擴大規模,財務管理架構需隨業務發展及時調整優化。
二、課題研究意義
第一,有利于貫徹財務管理理念。不斷思考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架構,能夠更有利于將財務管理理念貫徹至各個崗位,確保思想統一,意識一致,從而最大限度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
第二,有利于探索財務管控模式。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特征,對公司現行財務管理架構進行梳理分析,發現財務管控中的難點,提出優化財務管理架構的方案,探索更合理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控模式,為管理助力。
第三,有利于做好運營事前防范。財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運營的前提和保障,行之有效的架構設置有助于統籌各項資源,更好地將財務滲透業務做好事前防范,為公司高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瑞達公司財務工作面臨著提升會計核算準確性與真實性,資金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稅務風險的可控性等諸多問題,而每項工作內容都與財務管理架構息息相關,下文從三個工作內容維度進行問題分析。
?。ㄒ唬嫼怂銣蚀_性真實性不足
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均是以項目管理為主線,為了反映每個工程項目的收入、成本、利潤情況,提供更細致的數據,在會計核算的精確程度上均實施單項目核算。以瑞達公司為例,工程總承包業務與配套業務并行,類型紛繁復雜,體量大小不一,小則合同金額幾萬即為一個工程項目,大則總包項目單個合同金額上億,所承接項目數量三年內已達數千。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機械費用、間接費需分攤至各項目,短時間內計算、復核等工作量非常大,工程回款集中在每月25日至月末,確認至各項目時效要求高,其完成質量通常無法得到保證。
?。ǘ┵Y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
建筑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安全性表現在公司對各工程項目過程管理的力度大小,如授予某個項目部負責人或項目經理權利過大,負責招投標、施工、結算等全盤工作很容易出現資金被挪用,甚至發生資金體外循環和流失。在資金的預算方面,建筑施工企業缺乏對資金預算的準確性與前瞻性把握,從而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資金調配主要依靠對每個項目的資金控制與數據分析基礎上進行調配,項目資金支付較為分散,突發情況多,資金支付隨意性較大,都導致耗工、耗時,同時造成低效率的資金閑置。
?。ㄈ┒悇诊L險可控性仍有欠缺
建筑施工企業隨規模發展壯大通常跨區域經營,不同項目所在地稅務政策的理解與執行可能存在偏差,為企業帶來潛在稅務風險。地域范圍寬廣帶來不便,而管理組織結構則為控制稅務風險帶來更大難度。以瑞達公司為例,對于施工總承包項目,普遍采用組建臨時項目管理部門方式進行管理,既要接受上級職能部門的垂直管理,也要接受項目部內部的橫向管理,這種管理有其優勢,但也容易導致職責權限不清,容易導致信息傳遞失真,使公司內部制定的稅務管理風險防控措施執行受阻。
四、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架構方案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理念,強化內部管理,構建更加科學、合理、健全的財務管理架構。
(一)財務管理組織架構設計
1.橫向業務型財務管理組織架構
這種財務管理組織架構是針對企業不同業務類型設置,弱化直線領導關系,每個業務板塊財務負責人獨立負責板塊內業務財務核算工作組織,資金管理工作開展,以及稅務管理工作,避免了明顯增加層級帶來的弊端,可以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對瑞達公司而言,橫向業務可分為配套業務財務、總包區域一業務財務、總包區域二業務財務等。
2.縱向職能型財務管理組織架構
建筑施工工程項目特有的復雜性和獨特性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對所有項目提供同類但不同內容的職能服務。這種縱向職能型財務管理組織架構更多的是為工程項目提供一種專業職能服務平臺,對各項目提供統一的、規范的財務專業指導和專業資源,可以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標準化。
3.財務管理組織架構選擇
無論是橫向業務型財務管理組織架構,還是縱向職能型財務管理組織架構,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弊端。在現實工作中,建筑施工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在一定時期內的選擇偏好不一樣。但無論選擇哪種財務管理組織架構,均應有效分配好財務管理的集權與分權。在國外,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模式多表現為“強總部、參與式”,而國內大多建筑施工企業多為“弱總部、責任制”,這為財務管理模式、為組織架構選擇提供了有效借鑒,在強調精細化管理的當下,強化總部職能對財務進行集中管理已是必然趨勢。建議在縱向進行組織架構設置的前提下,將橫向業務部/單元嵌套進入,進行組合優化和資源配置,避免各業務與職能間各自為政局面。 ?。ǘ嫼怂阈畔⒐芾砑軜嬙O計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挖掘財務軟件的功能,了解新技術并視工作情況及時添加,探索導入模板自動進行賬務處理,簡化工作程序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財務信息質量。
其次,制定統一核算標準??傎~(主管)會計崗位必須對賬務核算進行統一要求,制定統一標準并做好普及,避免“一人一個標準,一人做賬一個樣”的現象發生。
最后,還要加強核算審核。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賬務審核工作,進行普查與抽查相結合,憑證審核與明細賬、科目余額表相對照,及時發現錯誤并調整,保證數據準確。從而再進一步細化和分解各項指標,找到當前的焦點和易于忽視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反饋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
?。ㄈ┵Y金管理架構設計
1.預算管理架構設計與規劃
全面預算管理通常包含三部分內容:資本預算、業務預算、財務預算。具體如下表所示。
建筑施工企業預算工作比重表
業務預算是整個預算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以業務預算管理為中心,逐步建立事前有預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首先是管理者對預算認知,其次是預算責任中心的明確,隨后需考慮執行結果的考核,最終才能達到預算管理財務控制目的。
2.資金結算中心功能設計
資金集中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資金管理的必然趨勢。實現集中管理控制資金安全,進而發揮資金集中的優勢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賬戶管理集中。凡是企業開設賬戶,全部納入統一結算賬戶管理,含為承接工程項目在項目當地開設的臨時賬戶、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可定期全方位清查,將不合理以及長期不適用的賬戶注銷。
(2)資金收支嚴格。將所有經濟業務集中于資金結算中心辦理,嚴格控制資金流入、流出,支付程序和審批權限必須嚴格執行才能最大程度保障企業的資金安全。應做到每筆資金“收入有確認,支付有審批”。
?。?)內部調配得當。在搭建資金平臺之后,發揮資金集中優勢還應做到調度運用得當,需進行現金流量動態平衡管理,維持各賬戶之間,各級業務組項目組之間的動態平衡,為各級項目核算業務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稅務管理架構設計與優化
稅務管理的目標是“不漏繳稅,不多繳稅”。用足用好現行稅務政策就是最好的稅務管理與納稅籌劃。稅務管理架構設計最為關注三點:第一,稅務政策獲取、研讀與傳遞;第二,納稅申報、稅款繳納日常涉稅業務開展;第三,以票控稅下風險的防范。
在當前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在管理層面應不斷加強稅務政策的學習培訓,準確理解掌握各項稅收新政,從而更好地指導業務開展,有效規避稅務風險。
跨區域經營的日常稅務管理如跨區域涉稅申報表、項目所在地預繳稅金繳納等可由各業務組完成,但企業整體的稅務申報、納稅信用評級、主管稅務部門對接等安排專人完成,對各業務組日常工作復核防范潛在風險。
五、結論
本文在緊密結合建筑企業實際特點基礎上,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中會計核算準確性真實性不足、資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稅務風險可控性欠缺的問題及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充分探討了財務管理組織架構設計,會計核算信息管理架構、資金管理架構以及稅務管理架構設計方案。建議根據發展情況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架構,隨規模壯大和集中管理要求,組織上可先縱向進行組織架構設計,后將橫向業務部/單元嵌套進入,深化資金預算、結算功能,用足用好現行稅務政策,這樣能夠強化公司財務管控力度,進一步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確保公司資產、資金的安全性,使公司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與可持續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林豆豆.建筑施工企業組織架構轉型與“項目式事業部”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7(8):33-36.
[2]張萍,肖立周,桑培東.建筑業企業工程項目群管理組織架構設計[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3(4):390-394+408.
[3]唐蓬囡.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企業研究,2014(18):71,74.
[責任編輯:史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222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