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之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當下,跨國并購已成為眾多企業走出國門的一個捷徑。中國企業的海外"抄底"更是引起多方關注。本文通過對跨國并購做一些理論介紹,結合目前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現狀,指出跨國并購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處理建議,以促進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
  關鍵詞:跨國并購 企業整合 跨文化管理
  
  一、跨國并購理論
  跨國并購(transnational M&A)是指一國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支付方式,將國外企業的部分甚至全部份額的股份或資產收購下來,對后者的經營管理實行實際的或完全的控制行為。由此可見,跨國并購是企業并購的國際化延伸,能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因此備受追捧。此外,通過并購能為企業減少發展的投資風險和成本,縮短投入產出時間。這些都是企業尋求海外并購的動力。
  二、國內企業的跨國并購現狀
  2010年,中國海外并購的交易數量達446宗(包括香港特區),涉及金額約650億美元。可見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發展迅猛。雖然不乏很多優秀的企業成功開拓了海外市場,但是對于數量龐大的海外并購企業來說,海外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2004年,TCL集團與湯姆遜合并,打算通過并購直接打入歐洲市場。然而不到三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最終選擇破產重組。再看看聯想,收購IBM的電腦產業,想利用其品牌和技術打開歐美市場。然而海外拓展并不順利,聯想甚至每年都要拿出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彌補海外業務的虧損。同樣為并購所困的企業,還有:中投、上汽、中國平安……他們艱難地跋涉在探索著國企業走出去的夢想之路上。
  三、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企業并購缺乏有效的戰略
  海外并購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保持一致。然而很多企業的并購沒有一個長遠而有效的戰略,只是出于偶然的因素或盲目跟風。如IBM為賣掉不能盈利的PC業務而找到聯想時,聯想就沒有經過長遠的戰略考慮選擇了收購,讓IBM成為最大的贏家,自己則面臨海外市場虧損的境地。因此,要進行跨國經營就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并購戰略。企業的并購戰略指是通過并購獲取別的企業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簡單的說就是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產生經營協同的效應。
 ?。?)企業缺乏整合能力
  能否成功地整合是并購成敗的關鍵。埃森哲戰略總部總裁沃爾特?希爾認為,跨國并購后須在文化、管理、客戶三個層面加以整合。TCL正是因為沒有處理好文化、管理等一系列問題而導致內部矛盾重重。缺乏整合能力,通常也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的一大通病。對此,企業應增強對各國之間文化差異的理解,加強跨文化溝通,從而更好地實施跨文化管理,實現企業協調一致地發展。同時,企業應根據變化的內外環境對原有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創新,逐步建立起現代化的跨國企業組織結構以適應全球化的發展,只有高效的組織結構才更利于企業的運作。
 ?。?)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
  跨國并購最大的瓶頸是人才問題,世界知名公司麥肯錫做的一個關于國際化人才需求的調查,顯示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級人才,而目前中國這樣的人才只有5000人。與真正的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跨國經驗已明顯不足,加之專業人才上的短缺,使得企業很難適應跨國經營的要求。因此,中國企業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就應該盡早培養和網羅專業人才。
  四、結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施蒂格勒曾說過:“所有美國的大企業都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并購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大企業主要是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所以跨國并購并非適合所有的企業,只有在全面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下制定和實施合適的發展戰略才有助于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曾成樺.中外企業跨國并購的反差[M].企業管理 2009年12期
  [2]巫珊.法國湯姆遜、阿爾卡特與TCL歐洲巨虧[J].法人雜志2008年05期
  [3]David H.Holt .Karen W.Wigginto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nd edition[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年1月
  [4]楊春娜,王明珠.淺析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存在的問題―以TCL集團為例[M].東方企業文化. 2010年9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403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