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近七成網民自認心態“不太成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調查結果摘要
  51%的網民認為“容易被網絡推手利用操縱”值得警惕
  53%的網民反感“炒作型爭論”
  
  著名教授郎咸平專訪郭美美母女,引發網絡新一輪罵戰;周立波因點評《中國達人秀》的風格被同濟大學教授尖銳指責,繼而把微博當成了“海派粗口”的舞臺……為何網絡罵戰呈現愈演愈烈之勢?為何網民總是“不可自拔”地投入一個個紛爭漩渦?從網民到公民的路還有多遠?人民論壇雜志在人民網、搜狐新聞、人民論壇網、人民論壇新浪官方微博、騰訊官方微博推出“中國網民心態成熟度調查”,共4213位網友參與調查。
  
  網民自我評價,近七成網民自認心態“不太成熟”
  
  截至201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突破了4億關口,網民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一直以來,對中國網民的評價有極大爭議,有人說這是利用新興技術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無名功臣,有人說這是一群只會隨意謾罵、不受監督的“暴民”;有人說這部分群體心態積極、陽光,有人說這部分群體心態陰暗、復雜……而面對種種評論,中國網民如何自我評價?
  在回答“您認為當前網民心態成熟度”這一問題時,41%的受調查者認為網民心態“不太成熟”、26%的受調查者認為“不成熟”,僅有2%的受調查者認為網民心態“非常成熟”。也就是說近七成網友認為網民心態“不太成熟”。
  為何中國網民給予自己的心態這樣的評價?這從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我們認為網民總是“唯我獨尊”的刻板印象,表明中國網民對于網絡的論戰、圍觀、炒作甚至謾罵有自己更為清醒的認識,也對某些偏激行為有著較為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反省,而這恰恰就是中國網民心態逐步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在問及參與網絡罵戰的心態時,27%的網民選擇了“純粹為了現實壓力的發泄,緩解內心焦慮”、24%選擇“就是湊個熱鬧”、17%選擇“為了利益進行惡意攻擊”,這表明在匿名狀態下,網絡 “無責任心理”在網民心態上會有一定程度的顯現。
  心態矛盾復雜,39%的網民表示面對網絡罵戰會“圍觀”
  
  在問及面對網絡罵戰的態度時,39%的網民表示會“圍觀”,14%選擇“感興趣的參與”、9%選擇“積極參與”,這說明網絡罵戰依然牽引著不少網友的注意力及興趣點,而32%的受調查者“不參與”表明了一部分網友對網絡罵戰“暴力輿論場”的無聲抵抗。
  有專家表示,每一次網絡集體狂歡現象下的網民都會有一種因“自我”倍增而產生的興奮感,集體興奮力量異常強大,刺激和推動著網民不自覺地加入到集體意識中去并樂此不疲地深陷其中。從眾心理機制和集體無意識的投射、補償心理機制是網絡集體狂歡現象群體心理動力的兩大推手。
  在問及參與、圍觀網絡論戰的心態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改變話語權缺失的狀態”(占比43%)、“真理越辯越明,為的是探究事情真相”(占比20%)、“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表明自己的利益訴求”(占比18%)。
  為何“網絡罵戰”總是能牢牢吸引住部分網友?一個關鍵詞就是“話語權”。Web2.0時代,話語權就是一切。如果你的粉絲超過100,你就是一本內刊;粉絲超1000,你就是一個布告欄;粉絲超1萬,就是一份雜志;粉絲超10萬,就是一份都市報;粉絲超100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大報……這是微博上曾流行的一段話。而話語權的獲得及對社會公平公正的需求,正是轉型期“相對剝奪感”嚴重、缺乏民意訴求通道的民眾所迫切需要的。
  
  最反感炒作型爭論,學術型爭論受追捧
  
  在回答“以下幾種論戰類型,您反感哪一種”時,53%的網友反感“炒作型爭論”、而僅有5%的網友反感“學術型爭論”??梢?,網友對罵戰的圍觀都有著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炒作型爭論為何最被網友反感?在這樣一個過于崇尚眼球經濟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畏懼沖突與爭執。相反,恰恰正是這樣的口水戰成全了不少人一夜成名的夢想。隨著網民素養的提高,網民已經不甘于被一些媒體及個人所忽悠,濫用網絡,透支網民信任、渲染病態思想的低級炒作只會自取其辱。
  學術型爭論網友為何得到網友的青睞?有網友表示,以前言語過激就會很追捧,但慢慢地就覺得這樣的爭吵除了發泄情緒,沒有什么意義。現在反而會去“頂”一些有見地、理性的分析帖子。在大學生網民中非常流行的人人網上,一些拋棄表象、關注本質的“專業式”解讀網帖,網民的關注度、分享率都非常高。
  
  心態值得警惕,提防被網絡推手利用操縱
  
  您認為,網絡罵戰暴露的中國網民心態中哪些值得警惕?位列前三位的分別是:容易被網絡推手利用操縱,制造輿論熱點(占比51%)、近乎“潑婦”狀態登場,暴戾之氣帶來的是驚訝、失望、嘩眾取寵的觀感(占比29%)、一元思維普遍存在,運用各種手段打壓異已意見,理性、建設性被拋諸腦后(占比27%)。
  近年來,隨著網絡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國互聯網的媒體效應日益擴大,大量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傳播,不少社會事件的真相因為網絡和網民的積極介入很快得到澄清。但網絡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一些網絡推手惡意推動下,謠言借助網絡快速傳播,誤導網絡輿論,形成“網絡暴力”,造成較大社會危害。而如今的網絡推手,很會利用網民的好奇心理、反叛心理、娛樂心理等心理需求,讓罵戰升級,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當參與兩個公眾人物的網絡論戰時,您會作出怎樣的選擇?“誰有理由支持誰”(占比83%)、“喜歡誰就支持誰”(占比2%)、“哪方力量大就支持誰”(占比1%)、“不好說”(占比15%)。
  有人說,網絡變得越來越有感情。在那片虛擬的空間,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惡而肆無忌憚地愛恨。愛就愛得沒有質疑,恨就恨得讓對方在自己的口水中消失。而這個調查數據卻清楚地表明,越來越多的網友在面對網絡罵戰時,并不是一味地去盲從,一味地偏聽偏信,而是有自己的判別標準和思考立場,這正是理性、成熟的起點。
  從網友的選擇來看,隨著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逐漸成熟,網民意愿的表達也日趨理性,并由單純關注熱點事件本身,逐步發展為“舉一反三”、“呼吁建議”等,體現出網民的進步?,F在參與互聯網的主流人群、精英分子越來越多,一些意見獨到、視角全面的網帖受到追捧,也體現出網絡輿論發展過程中“意見領袖”的凸顯和網民的成熟。
  而隨著網民群體年齡結構的“成熟化”趨勢,越來越多的網民希望通過互聯網關注社會進步、尋求利益訴求,權利意識、公民意識也在隨著互聯網的進步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只要互聯網還在,網絡罵戰非但不會絕跡,還會不斷演進和發展。網絡意見表達平臺的搭建,促成了“真理越辯越明”,成熟理性表達方式被熱捧是網民自我規范的要求,但如何有效引導網民心態,依然還在考驗政府管理者的智慧。
 ?。▓坦P:人民論壇記者 王慧)
  責編/張曉 美編/石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595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