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給孤殘孩子一個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對老夫妻,兩位耄耋老人,17年來靠賣茶水、拾破爛先后領養了42個棄嬰,其中多數失天殘疾。
老人自己無子女后代,平時生活節儉得近于慳吝,但給撿來的孩子看病卻一擲千金!當社會捐助款讓孩子們看上病、吃上藥時,老人感激不盡:“好人吶,這不知要頂我撿多少垃圾……”
面對這樣的兩位老人,我們除了感動,是不是心里還該有點別的什么?
――編者
陳尚義、張蘭英夫婦是地道的甘肅定西人。他們結婚第二年,妻子張蘭英懷上了娃娃。一天張蘭英去給拉貨的丈夫送飯,過一個小河時踩翻了石頭,摔倒在河里,害了一場大病,娃娃也流產了。從這一次起,張蘭英就再也沒有懷上過娃娃。1989年,他們已是60多歲的老人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兩位老人日子過得孤獨寂寞。這年的一個冬日,陳尚義老漢和往常一樣,天剛亮就去火車站賣茶水。他看見花池邊圍了一堆人,擠進去一看,地上放著一個棄嬰,連小被子都沒有包著,只穿著一件小白褂兒。陳老漢動了惻隱之心,便撥開人群進去,把娃抱回家了。老伴張蘭英一摸,孩子冰涼,怪老頭子不該抱個死娃娃回來。老漢說:“曬曬看,也許是凍僵了。”于是給孩子裹上毛巾被,放在炕洞前的臺階上曬太陽。兩個老人目不轉睛地守在旁邊看,一兩個鐘頭過去后,果然孩子的小手動了一下。“活著哩!活著哩!”兩位老人高興地叫起來。于是,給孩子洗澡,換衣服,灌糖水灌奶粉,終于把小家伙給救活了。陳尚義夫婦倆高興家里添了第三口人,給她取名叫玲玲。
當孤苦老人遇到棄嬰
玲玲是個殘疾的女孩,還患有癲病。為了給玲玲看病,兩位老人跑遍了定西、隴西、蘭州的大小醫院,積攢多年的三四千元錢花完了卻不見效,陳老漢騎自行車翻到路旁山溝里,腰也摔壞了。只可惜玲玲4歲時夭折了,兩位老人十分傷心。
撿到玲玲的第二年,他們又接收了一個縣收容站送來的棄嬰。他們給孩子取名“元月”,為紀念孩子被父母遺棄同時又被人撿回的那個新年日。
在收養了兩個棄嬰之后的10來年時間里,兩位老人又撿來10多個棄嬰,并陸續接納了由民政收容部門抱來的20來個殘疾棄嬰,平均每年接收兩個。這些孩子大多患有嚴重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癡呆、大小便失禁、手腳畸形、腭唇裂等。不管孩子有什么病,有什么缺陷,他們從不嫌棄,一邊喂養,一邊給孩子治病。給個個是重癥的棄兒們看病,更讓兩位老人費盡心血吃盡了苦頭。為給第一個撿來的孩子玲玲看病,陳老漢東奔西走,腰摔壞了,張蘭英抱孩子去醫院在雪地上滑倒也摔壞了腰椎,不舍得花錢看,慢慢長成了駝背。17年來,張蘭英從沒出過遠門,她每天給孩子們做飯洗衣、擦屎擦尿,從早忙到晚,沒有一天輕松過。
兩位老人收養棄嬰最多時同時有16個孩子。小的得隨時抱著,大點的放在炕上怕翻滾到地上摔著,得隨時守在旁邊,會走會跑的怕摔倒又怕跑到街上被汽車碰了,得隨時跟著。小的哭,大的鬧,給這個喂飯給那個擦屎接尿……冬天把孩子圍在炕上守著,天暖了,一個個地抱出來在院子里曬太陽……老倆口忙得頭腳顛倒,但他們無怨無悔。老太太愛干凈,每天都給孩子們洗尿布洗褲子,從來不厭煩。這樣,孩子們尿褲拉褲,隨時都有干凈的尿布和褲子及時換上。
癡呆女孩亞云不會吃飯,張奶奶一日三餐給喂,已經喂了10多年了。孩子屎尿不禁,兩個老人從不嫌棄從不厭煩,屎尿滿手地在照料著。
男孩龍龍,患的是腰瘺病,后腰上背著一個拳頭大的腫包,送醫院做手術治好了,但孩子還渾身浮腫著,到處看,沒好。后找到一個偏方,每天3服草藥6個雞蛋的蛋殼煮了拓,整整拓了一年,光雞蛋就用去2000多個,草藥用了1000服,終于好了。龍龍當時還患有腦癱,一直癱軟著,老倆口又不惜花費,曾常年給吃“蓋天力”等藥,也吃好了。龍龍治病前后雖花掉了四五千元錢,但看著今天孩子活潑機靈的樣子,兩位老人笑得是那么舒心。
泉泉天生兔唇,陳尚義是在菜市場發現他的,他在地上爬著吃爛菜葉子。陳尚義說:“市場上所有人都知道,可就是沒人救他?!睆執m英把食指和拇指圈成一個圈說:“泉泉不會走路,來時脖子才這么細。”現在,經兩位老人6年的精心照料救治,泉泉已上小學,學習非常好,還懂得幫助別人。
當“小可憐”們遇到“爺爺”“奶奶”
多年以來,陳尚義就是靠著每天撿垃圾賣廢品和租房出去掙來的不多的一點錢,維持著生活。因為沒有多少錢,一家人吃得很簡單。一歲以下的孩子全年吃奶粉,體弱多病的小孩子就把奶粉兌上炒面熬后吃給補充營養。其他的孩子和他們老兩口,長期早飯是稀飯,中晚飯是饅頭或面條加咸菜、山芋,極少有菜和肉吃。他們要省下錢來給娃娃們看病哩!粗略計算,幾年來孩子們治病花費8萬多元,加上吃、喝、穿等,約十一二萬元之多。這里面有兩個老人一生賣茶水的積蓄、兩間土屋全部的出租費、陳尚義多年撿破爛廢品換來的錢和找親戚借來的錢。 談起度日的艱難,張蘭英老人直抹眼淚,卻沒有一點悔意和怨言。她哽咽著說:“我們沒有兒女,要錢沒有用,給這些可憐娃娃花上,心里愿著哩……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孩子們十幾年,最困難的階段都過來了,我們祖孫之間有很深的感情,誰也離不開誰?!?
當人們走進那所逼仄的長條形的院子時,一大堆孩子的出出進進和嬉鬧,給人的感覺儼然是個“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對孤寡老人用金子般的慈愛之心營造起來的。孩子們穿得干凈整潔,臉色紅潤,沒有一個流涕淌涎的。大點的幾個已上了小學,在家的,有的在院兒里玩耍,有的坐在漂亮的三輪小車里,小的偎在兩位老人的胳膊彎里。令人感慨萬端的是祖孫之間的親昵。到了中午晚上,幾個上學的孩子從學?;貋?,他們放下書包就會各自忙活起來,有的進伙房燒水做飯,有的幫爺爺奶奶抱小弟弟妹妹,有的往暖瓶里灌熱水……看得出,他們都非常懂事。
張蘭英老人懷里抱著的小女孩,是縣收容站送來的棄嬰,輾轉了兩天一夜之后,送到陳老漢這里來。孩子初來時渾身紫黑,皮包骨頭,患有嚴重的肺炎。現在,孩子已被老夫婦治愈,屁股上肉墩墩的,老奶奶天天給秤重,說40天長了3.5斤肉。
目前,兩位老人收養的孩子最大的是12歲的媛媛。媛媛出生時,頭部長著個大腫塊,被丟在一個院子里,陳尚義把她帶回了家。3年前,陳尚義與張蘭英終于攢夠了手術費。腫瘤被切除了,媛媛過上了比較正常的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樣,媛媛對救了她的兩位老人左一個“爺爺”右一個“奶奶”地叫得好親切!媛媛告訴我:“爺爺奶奶對我們可好了,我長大了要好好伺候他們。”陳尚義目前撫養的最小的孩子是兩歲的玲玲,與從火車站撿來的那第一個夭折的叫玲玲的孩子同名。
當好人遇到更多好人
陳尚義和張蘭英17年中陸續收養的42名孤殘兒童,除13個孩子因病死亡外,其他健康的和經兩位老人千方百計治好病的殘疾孩子,陸續被別人抱走收養的有21個?,F在,尚有8個程度不同殘疾的孩子(最小的3歲,最大的12歲),仍然生活在兩位老人的家里,有的已接近恢復健康,有的仍在艱苦的治療之中。
開始時,老人撫養的孤兒治好病的,有的被別人再三懇求領養去。但老人發現被別人領養去的孩子中有幾個在別人家里境況很不好,老人很傷心,所以他們決心再不把孩子給人了。陳尚義老人說:“我和老伴不可能同時死,若我先死了由老伴照顧孩子,老伴先死了由我照顧孩子,如果我們能活得長一點,孩子們就長大了?!?
因為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現在定西市安定區給老人收養的殘疾棄嬰發放了一定的生活補貼,標準是每月每人74.5元。從1999年起,兩位老人也被當地政府納為低保對象,每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57元。加上社會熱心人們捐助來的一些款物,一大家老小的生活才寬裕了一些。但陳尚義老人仍在撿垃圾廢品。他說:他撿垃圾已經撿習慣了,盡管現在手頭花銷有一些改善,但他要給孩子們再多些補貼。老漢還說,現在看病特別貴,他很感激各地捐助孩子們看病吃藥的好人,“這不知道要頂我撿多少垃圾,世上還是好心人多,我無法直接感謝他們,只有好好照管好這些可憐的孩子?!?陳尚義夫婦再三表示。
近年來,陳尚義夫婦連續獲得全國婦聯等部門頒發的“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甘肅省志愿者助殘先進個人”和“隴原十大杰出老人”等多個獎項和稱號;2005年,他們再次獲得“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之后,陳尚義又在第二屆“中國十大老年新聞人物”評選中當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79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