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幫助孩子走好成長第一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家校共建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家校共建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強調的是學校與家庭的合作,要求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彼此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的了解,及時了解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2.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家校共建的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強調了家長在其中的參與度,在這種模式下,家長也必須參與進學生的教育和成長工作中,而在參與的過程中,家長與教師的合作,則能夠幫助家長準確掌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幫助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從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基于家校合作的背景,家庭與學校在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方面能夠互相溝通,進行共享,從而有效優化各自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農村中學家校共建存在的問題
1.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
2.家長長期外出務工問題
在鄉村中學,有不少孩子都屬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外出務工,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缺失,反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會出現性格上的內向、懦弱、自卑,還有一些學生在該過程中會出現桀驁不馴和欺凌弱小的情況。
3.校外監督不到位
三、農村中學家校共建的有效措施
1.建立更完善的留守兒童幫扶機制
正如上文所說,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緩慢,所以很多學校都有留守兒童的存在,留守兒童由于家長長期出外務工,所以在心理和情感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經常會出現一些過激行為,這對我們教師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會帶來比較大的困難。學校應就當前已有的留守兒童幫扶機制,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和心理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以實現對留守兒童幫扶機制的不斷完善。由教師和優秀學生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在留守兒童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其進行學業輔導和談心,及時了解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其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懷和照顧,促進其心理的健康成長。
作為教師,在該過程中還需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定期家訪,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外出務工,教育和撫養工作都是由老人和祖輩負責,教師要通過家訪的形式,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和心理狀況,了解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加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溝通交流,對其進行有效的開導,使其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和品格。
2.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間的暢通交流,是保障家校共建成功的基礎條件,中學教師應當加強對農村中學生的家庭環境分析,并采取科學的措施建立家校交流的路徑,并確保家校交流渠道的暢通性。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當前每家每戶都有通訊電話的優勢,采用多樣化的溝通方式,通過QQ、微信等方式在班級中建立通訊網絡,拓寬溝通渠道,與家長進行更便利的溝通,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長狀況,向家長訴說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家長能夠更多地關心孩子的成長和生活,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或者教師了解學生的日常情況,由此形成一種家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對于父母外出工作的留守學生,教師應當對其加強關注,尤其注重與學生父母之間的溝通,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的傳遞給其父母,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父母對其進行管束和教育,進而提高對學生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師還可以建立班級網站,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家長講解關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家庭教育知識,促使家長掌握更多與學生相關的教育內容,引導家長與學校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從而推動家校合作的深入實踐。最后,針對個別身體情況特殊的無法到校隨班就讀的適齡學生,學校通過開展“送教上門”活動,將書籍送到學生的家中,或者是直接到學生家里上課,并通過電話、微信、QQ形式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反饋知識掌握情況等等,既能夠實現對貧困學生的扶貧攻堅,又能夠加強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進而達到理想的家校共建效果。
3.開展親子活動
對于農村的初中學生來說,由于其父母大多都外出打工,家中多是祖輩留守,而祖輩對于學校的教育既不了解,又由于文化程度有限而無法深刻理解教師所要傳遞的家校共建理念,從而導致家校共建的成果受到影響。就當前的農村中學教育形勢來看,在農村中學開展親子活動也是很必要的,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開展親子活動,既加強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促進親子關系發展,也為家校共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4.創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
在開展初中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農村中學家校共建,關鍵在于家校合作過程中學生家長的參與,只有學生家長的積極參與,才能夠稱得上是家校合作,進而實現家校共建。對此,中學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家校共建中家長角色的重要性,不能夠對家長提出的意見產生敵意,而應當樹立自身的自信心,并積極主動的接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促使學生家長真正的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此外,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除了當前已有的每學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請家長進入校園聽講課等,還可以選擇一些文化層次高且熱衷于教育的學生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引導家長在班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并收集家長對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雖然成立家長委員會就農村中學來說不太現實,但就長遠來看,家校共建水平的提升,必須依靠真正懂得教育的學生家長參與,這將是未來家校共建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家校共建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將其用于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夠通過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家校共建過程中發現,不少鄉村中學的學生,沒有相應的家庭教育,給學校的家校共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鄉村中學的家校共建工作中,我們教師必須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管理,保證學生的健康安全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