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農村家校共建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于學生的教育,學校跟家長難免產生分歧,學校跟家長出現相互抱怨、指責的情況。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是家庭學校缺少必要的交流、溝通不暢,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會一定程度影響學生的教育效果,同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埋下隱患,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普遍。針對上述現象,學校跟家庭要采取措施,探究農村家校共建模式:首先,家長和學校要知道家校溝通共建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從心里重視起來,其次是通過多種方法,建立家校共建模式,最后對家校共建模式不斷改進,不斷探究,用最理想的家校共建模式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共建 共管共建 展望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農村貧困學校家校共建渠道下留守兒童有效心理疏導方式的探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557。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17-01
西部地區的教育相對落后于全國其他地區,尤其在農村地區,由于觀念的落后,家校溝通工作尚有欠缺。老師會抱怨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責任推到老師手中,然后不及時與老師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抱怨老師沒教好。而家長同樣會抱怨老師,對自己家孩子沒有盡到教育義務,沒有教好,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雙方相互抱怨,而管理跟不上,最終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一、家校共建的重要意義
實施家校共建模式,首先要清楚其意義,認識到這種模式建立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首先要清楚教育的本質,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一方面無法完成,要加強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清楚認識到不同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具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特點;學校教育,更加科學系統、注重循序漸進。作為孩子教育最主要的兩塊,都不可或缺,而且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教育的特點在于全方位,實施前要有綜合整體的考慮和設計。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保證緊密的配合,這兩者之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會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出來。
農村學生的教育缺失,最容易出現的是家庭方面,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的限制,他們會忽略家庭教育,認為教育是學校的工作,與自己無關,自己只需要提供孩子成長的物質基礎,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擔當著孩子整個教育的基石的重要作用,影響著孩子的各個方面。學校方面更不用說,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有著規范的管理、專業的師資、豐富的設備設施。在專業教育方面沒有問題,但是學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學校需要認清這個現實,多去和家庭聯系。
二、家校溝通共建的方法
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就要采取措施,實現家校共建。如何實現家校共建,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1.建立“家長委員會”共管共建制度
成立家長委員會。在家長中產生一批思想素質高、文化水平高、有影響力的家長,在家長代表的選擇上,是來甘愿奉獻、有自己管理手段的家長,當然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的選擇,要以民主的方式產生,最好是通過選舉,由學校、老師、學生共同選舉產生,成員必須對家委會工作有足夠的興趣,家長委員會分層建立,有班級家委會由每個年級家委會,依此類推,還有學校家委會。成立委員會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實現家長跟學校的交流,因為有些事家長跟學校不方便直接交流,這樣家長委員會可以起到中間作用,擔當家長與學校交流橋梁的渠道的角色。另外可讓這些家長起到表率作用,讓他們也知道如何去跟孩子交流,如何對孩子進行管理教育。
家長委員會作為一個與學校教育機構相對獨立的機構,起到與學校教育相互促進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家庭、學校教育的合力,這個機構是學校和家長工作更好開展的渠道,是教育的一種全新嘗試,對學生的教育會起到推動作用。
2.定期家訪,與家長交流
班主任、科任老師要定期去學生家家訪,深入到家庭,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聽聽家長對于學校教育的看法,還有就是老師要把管理學生的新理念、新方法傳遞給家長,也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等等,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家校溝通、家訪是可以采用的方式之一,通過家訪,讓家庭也將學生的教育工作重視起來,同時贏得家長的信賴,形成教育的合力,讓學生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3.定期舉行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積極開展親子活動是學校跟家長、家長跟學生、學校跟學生深入交流的一個有效渠道,在這個過程中,三方面相互配合,互相了解,為以后的相互合作打下基礎。學校有大型的活動,例如迎新表演、校園文化節、兒童節,再或者一些班級活動,學校都可以邀請家長積極參與,通過活動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校的情況,激發學生對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三、家庭、學校合力致力家校共建
前面二點提出學校為家校合作采取的種種措施,作為家長,也要認識到家校合作對于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工作,推進家校合作的順利開展,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坦寬闊。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下面進行簡單的探究。
1.從思想上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活動
孩子的教育,家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孩子的教育關系到一個家庭未來,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則。學校有活動,主動參與進來,配合老師,督促學生。在平時,也要加強與老師的聯系,主動去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好,及時發現問題,做好與老師的溝通,作為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可以在管理方式上給予老師建議,讓老師的管理少走彎路。
2.加強學生日常管理
家長需要把家庭教育這部分的責任主動承擔起來,例如,老師安排的家庭作業,家長要做好監督,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主動聯系老師,幫助孩子及時把問題解決,幫著孩子去學,做好自己的監督工作,讓老師的任務適當減輕,也讓孩子的管理一對一,提高學習的效率。
家校共建還在探索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久的將來將會產生更多的手段,讓家校共建碩果累累。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究,開發出更多的方法,真正實現家校合作,讓學生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坦,讓他們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呵護下健康成長、成才,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周顯著.家校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04年Z2期
[2]謝甜甜.家長“進”課堂——農村學校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質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
[3]包遵臣.錦屏高中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