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認證中基于校企共建實驗室的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在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仍存在有理論課程起主導作用、課程結構中工科類課程偏少、校內學習與行業實踐脫節,這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對此,文章分析認為校企共建實驗室可以彌補工程教育認證中高校實驗條件的不足,并建議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依托校企共建實驗室,把握好培養目標,實現不同層次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和實踐環節的多元化開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工程教育認證;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035-02
我國于2016年正式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成員國,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專業的國際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也意味著該專業的學生可以在相關的國家或地區按照職業工程師的要求,取得工程師執業資格。但我國的食品工業仍存在許多問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高等院校工程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體系有所局限,如實踐和實訓平臺缺乏,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學校理論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
研究和實踐表明,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學生在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后,必須通過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提高應用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再回到課堂上尋求解決,在這個環節中,校企共建實驗室成為理論和實踐的契合點,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運行中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ㄒ唬├碚摻虒W起著主導作用
工程教育認證中,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1],但是在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學時的配比上,基礎科目占有較大的比重,專業課相對較少,從而導致理論課的學時數偏多,實習和實踐課程的學時數偏少。
?。ǘ┱n程結構不夠合理
我國大多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計劃中,仍然是“重化學輕工程”,生物類和化學類的課程比例偏多,而工程類課程的內容比例偏少?;A課程側重于生物類和化學類,所以學生在后續的知識獲取中,還是向配方、工藝側重,物理類的課程較少,導致學生在工程的基礎知識方面比較欠缺。
(三)校內學習與行業指導相脫節
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不僅要符合學校定位的要求,更要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現行的人才培養體系仍存在著不能滿足社會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來自行業的實踐較少,指導更是與學生在校內的學習嚴重脫節。學生現在的各類實踐環節主要來自學校教師的指導,大多實踐內容仍停留于傳統的驗證性實驗,這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校企共建實驗室在工程教育認證中的意義
(一)彌補高校實驗條件的不足
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將學生的工程能力訓練放到一個制高點,這需要大量實驗設備,特別食品工程單元系統及生產線[3],目前許多高校,尤其是財力比較薄弱的學校,實驗室的建設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只設置一些設備要求少和費用要求少的工藝類的實驗課程,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足夠的、嚴格、全面的工程訓練。校企共建實驗室能夠滿足企業的小試和中試,同時可以承擔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的研究,是對高校工程類科研條件的極大補充[2]。
?。ǘ槭称房茖W與工程專業的工程認證提供保障
工程認證是由教育部提出的導向性指令,自從實施認證試點以來,其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高校在促進被認證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極大提升了專業的質量和內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提高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基礎,通過校企共建實驗室,圍繞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強化工程化基本能力訓練,從而為工程認證提供有力保障。
?。ㄈ┯兄谔岣吖こ瘫尘暗膸熧Y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要求教師必須有較強的工程背景。在現行農業類大學中,教師大多偏向于工藝,因此,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和教育,加強其工程背景。教師在進駐企業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應用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參與各種實踐性教學活動,運轉良好的產學研結合模式,也能使得教師的工程指導能力得到提高。
三、該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ㄒ唬┌盐蘸谩叭私逃迸囵B目標的度
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人才觀和價值觀,因此,培養目標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度: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平衡、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的平衡、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平衡、工藝研發與工程設計的平衡等。
?。ǘ┎煌瑢哟螌I課程的有機整合
現代食品工程與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學生只有奠定堅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生產實踐中進行不同工作的適應和新知識的獲取。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側重知識體系的基礎性和全面性,生物化學、大學物理、電學、工程力學等課程為后續工程基礎課奠定基礎,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開設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學科等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進行新產品研發及食品科學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在專業課方面,基于校企共建實驗室的便利條件,加大不同工廠的設計、不同產品的工程設計、不同食品機械的設計、食品物流環節的設計等課程,使得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
?。ㄈ嵺`環節的多元化開展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含實驗課、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應該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這個平臺[4],實驗課重在配合基礎理論,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在校企共建實驗室,可以將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單元操作或者工藝分解步驟實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其思考能力。課程實習以所學專業課程為導向,學生在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完成為期1—2周或時間更長的實習,主要內容是突出本專業的特點,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深入了解工藝、設備、生產線、管理等,從中發現問題,在校企共建實驗室進行技術上的改進,然后在企業生產放大,最終凝練出相關技術理論基礎,遵從“應用中發現問題,實驗中解決問題,理論上驗證問題”的規律,充分實現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
四、結束語
工程教育認證中,企業走進高校深度參與培養,同時學校能夠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應用型的工程人才,旨在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實驗室建設這個環節看,高校和企業必須建設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工程教育認證要求的校企合作實驗室。這種實驗室不僅利于在校學生對科研問題的探索和科技創新,學生也能在學習中有目的地為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將“學”和“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教師將科研方向和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并便于技術的轉化。基于此調整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之以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為契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有利于畢業生的就業,也更有助于專業的工程認證,更快地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滕慧,黃群,陳雷,等.淺談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教學的改革與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7):233-235.
[2]楊劍婷,時維靜,繆成貴,等.校企共建實驗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與實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5):75-76.
[3]薛山.EEA體系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62-68.
[4]楊劍婷,時維靜,丁志剛.校企共建實驗室培養應用型人才[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綜合),2014,35(3):25-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