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校合作的障礙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家校合作,存在認知障礙、能力障礙、制度障礙等。家長、教師的觀念、能力,制約家校合作水平的提高。通過轉變觀念、能力培訓以及建立相關機制,可以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作  觀念轉變  能力培訓  合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32-01
  一、家校合作概念及責任劃分
  家校合作,指以學校為主導的,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的雙方教育合作活動。學校和家庭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領域,以促進孩子發展為目的,互相配合、支持、協調,這種互動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初始環境,人們一般認為,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孩子的道德、心理,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作為國家培養人才、教化公民的主要場所,負有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于學生身體、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審美等素質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肩負著家庭和國家、社會的未來。
  二、當前家校合作的障礙
  根據教育教學實踐、合作實踐,我們認為,目前存在的家校合作障礙,主要有認知、能力、制度等方面。
  (一)認知障礙。
  1.我校地處農村,在西咸合作的新城建設中,當地村民因土地征用、住房拆遷獲得較大經濟補償。一些家長的觀念因此發生異化,認為孩子上學好壞無所謂,對子女的學習比較漠視。
  2.因大學生就業壓力,農村戶口逐漸“吃香”,部分家長對教育投資的回報持懷疑態度,不太愿意為孩子過多付出,孩子學習好是意外之喜,孩子混日子也不在乎。
  3.部分農村人員,學歷雖低,非法致富,不良示范的作用讓家長認為孩子讀書明理則會過于“溫順”,不利于生存。
  4.部分教師也存在認知偏差,或者認為家校合作可有可無,或者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一律歸結為家庭教育后果,引起家長的反感。
 ?。ǘ┠芰φ系K。
  從教師方面看,關于家校合作的理論、方法、手段,存在欠缺。如何對家庭教育進行引導,如何與家長相處,這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
  從家長方面看,一般在引導孩子道德上處于自發狀態,對孩子的學業,也缺乏指導能力。孩子回家后,常常被網絡游戲吸引,不做作業或者抄襲作業,家長也缺乏有效方法加以改變。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當孩子與教師、家長發生沖突時,多數家長也缺乏有效手段化解矛盾。
 ?。ㄈ┲贫日系K。
  關于制度障礙,我們認為,現行教育制度中某些方面,學校管理中的某些措施,不利于家校合作。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們的傳統,一直強調德才兼備。但是,在實踐中,智育取代德育、美育等的傾向愈演愈烈。社會和家長的焦慮,引發家庭和學校的非理性行為,矮化了教育目標。
  城市及農村部分家庭,為孩子報大量的補習班、特長班,侵奪了孩子自由發展、學習反思的時間。素質教育,變成走過場、自欺欺人。
  學校管理方面,管理工作的細化,雖然有利于管理,但難免僵化之弊。教師即使是為了家訪,也得留下相關證據,這樣,許多有家訪意向的教師,干脆不去。
  三、對策
  這里說的對策,既包括我們在實踐中的做法,也包括我們的希望或者建議。
 ?。ㄒ唬┽槍φJ知障礙,教師和家長都需要觀念的更新和轉變。
  一方面,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學習家校合作領域新的理念、方法,不斷充實自己,適應變化了的社會、家長和學生。學校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促成教師理念、方法的更新。另一方面,教師和學校,也應負起家長培訓的責任,及時向家長滲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方法。我們應堅持平等、尊重、協作、引導的原則,和家長、學生共同成長,避免因觀念錯位而引發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
  (二)關于化解家校合作的能力障礙,學校的培訓和教師的自學都很重要。
  教師要學會使用各種網絡平臺、新媒體手段,與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合作。教師、家長、學生要利用網絡,借助圖片、音頻、視頻、微課等形式,在作業處理、課外輔導、家長培訓方面形成合力,催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現在我們使用最多的網絡平臺是微信,但是,在家長培訓方面,還是要有自己的網站,可以保證教育信息儲存的穩定及檢索的迅速。
 ?。ㄈ╆P于家校溝通的制度障礙方面。
  在一個較小的場域,我們可以做些有益的試驗,給教師更多的精神支持、制度支持,鼓勵教師形式多樣地進行家校合作,建立試錯機制和糾錯機制,建立家校長期、定期溝通機制,建立家校合作激勵機制,讓家長、教師都愿意積極地嘗試合作,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止步不前。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在家校合作方面雖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但是如果大家轉變觀念,積極學習,善于利用互聯網等新的手段,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管理部門形成合力,家校合作的前景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場——新教育實驗“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7.11
  [2]庾少芬.“互聯網+”下的家校合作新探究[J].教育界.2017.22
  [3]張志剛,馬軍軍.新媒體視域下家校協同育人機制探析[J].現代交際.2017.24
  [4]王多進.家校合作,托起孩子成長的幸福[J].學周刊.2017.9
  作者簡介:
  袁朝偉(1971.12-),男,漢族,陜西咸陽人,哲學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學與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