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義務教育階段向高中教育階段思想轉型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一是高中教育階段過渡的關鍵一年,首先必須要在思想上得到完全的轉型,所以高一班主任必須以學生的思想作為核心切入點,以保障學生在思想層次的高度統一,思想的統一有助于班主任更好的開展班級工作,更有助于以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班主任在高一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自身特點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讓學生在高一做好完美的轉型。
關鍵詞:高中 義務教育階段 思想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99-01
每個學生由于所受教育、家庭背景、個性特征、學習和生活經歷不同,學生在義務教育向高中教育階段的過渡各不相同。高一十三班65%以上的學生是來自農村,并且高一學生年齡大多集中在15—17歲,這階段正是他們逐步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如何做好學生由義務教育向高中教育階段思想的過渡,成為了高中班主任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1.義務教育階段向高中階段思想轉型的分析
?。?)環境突變,失落感增強。高一十三班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單獨生活,環境的突變加大了孩子的壓力,他們不但要學習更要學會獨立的生活。與城里的孩子相比他們在心理上有極大的落差感,自卑心強、不喜歡交往,交往圈子主要集中在鄉鎮附近的學生或者和自己家庭相符的學生,失落感在義務教育向高中階段的過渡中較為明顯。
?。?)學習上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沒有轉型。高一十三班在升入高中時普遍存在這種現象:“高考還要三年,還早得很,先玩玩,到高三了在下工夫”,一部分學生開始被動學習、無所適從,學習方法上,還滯留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突出表現為記憶的機械性、分析問題的單一性和片面性等方面。還有相當部分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利用時間,進行有計劃地復習或預習,形成教育上典型的“餓死的梭魚”現象。小學初中生突擊強化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高中階段的學習除了知識較以前知識容量更大外,還更注重于抽象和理性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分析、概括和綜合的能力。再加上學生對高中學習的難度沒有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沒有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從而在學生心中形成了較大的反差,給學生身心帶來雙重壓力,較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身份需求,交往孤立。九年級升到高一不再是單純自己身邊的朋友,而是來自不同的家庭、學校、鄉鎮的學生,他們在一起交流使得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極大地變化,他們渴望得到的是父母、老師、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不是督促、教導和批評。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穿戴開始講究名牌,開始過度關注自己的頭發,高一十三班40%左右的學生拿著鏡子亦或拿著課本上的光盤不斷看自己,他們開始學成人的交往方式來對待同學,開生日聚會、說粗話、喝酒抽煙,他們時刻在關注著自己是否成熟。事實上,由于知識經驗不足,他們各方面還不成熟,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2.如何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向高中教育階段的思想過渡
?。?)加強常規教育學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筆者所在的高一十三班在開學初利用半個月的軍訓時間段,首先讓學生自己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班名、班旗、班徽、班規,班級管理用制度管理人,班規的執行情況由班長領導下的六個班級委員會成員負責執行,做到獎懲分明,不論獎還是罰都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學生的自律,并在班級中形成正確輿論導向,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耐挫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班級又根據學生在軍訓期間的表現大家選出文明形象大使,以展示班級文化建設和監督不文明現象。
?。?)營造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統一價值取向。良好的班級文化首先是應該有和諧的溝通環境,良性的學習競爭,團結友愛的人際關系。高一十三班一開始就提出“做人做事做學問,敬天敬地敬父母”的班訓,要學習必須要學會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學習,要把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放在首位,誠實守信作為核心。隴西二中的學生大多基礎較差,高一級一開始班主任首先在管理上下功夫,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統一,共同認可班主任的管理,這樣在以后的管理中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為此班主任利用教室多媒體在班會上給學生放勵志視頻如鄒越的《讓世界春滿愛》、《朗讀者—斯琴高娃<母親>》以及朗讀者的其他作品,讓學生真正感受“百善孝為先”的內涵,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集中統一。
(3)學生當家作主,體現學生價值。成立班委干部,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讓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義務階段班主任事必躬親,學生只是被動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動性,自主能力較差。在學生犯錯誤方面,除了貼反思墻外,我們班還對反復犯錯的學生以及違規違紀的學生實行個人檢討,處理由班級決定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角色,讓他們真正感覺到自己不管學習優秀還是后進都是班集體中一員。
?。?)關心學生,做一個傾聽者,扮演一個“親民型”的朋友班主任。據筆者在高一十三班調查發現,學生最喜歡的是平易近人,對學生和藹可親,充滿愛心的班主任。 隴西二中的大多學生來自農村,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在義務教育階段是班級佼佼者的學生,進入高中后發現自己再也沒有優勢可言。再加上學業負擔的加重和互不熟悉面孔及陌生環境的變化,致使一部分學生心理出現了極大的反差,便出現困惑、失落、焦慮、膽怯等不良心理現象。此時身為班主任,一句噓寒問暖的關愛,一次寄宿地的看望,一次感冒后的慰問或是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惑難題,都會讓學生備受感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