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的現狀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甘肅省隴南武都區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資金投入、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精英教育思想、城鄉二元經濟體制、資金投入不平衡和教師配置不平等。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創建特色學校,平衡城鄉投資機制,建立和完善教師流動制度。
【關鍵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5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9-01
一、實現的困境
從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教育均衡發展包括教育機會、教育過程和教育成果的均衡。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均衡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是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既包括硬件資源,如,校舍、教學實驗儀器、圖書資料、財政投入等,也包括軟件資源,如,教師、學校管理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資金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配置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1.投入資金。
目前,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間存在差異,教育經費也存在較大缺口。
2.學校的條件。
教育支出是造成城鄉學校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城鄉學校在固定資產、設備、圖書、計算機、體育場館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就校舍而言,數據顯示,農村地區的危房率幾乎是城市的兩倍。
3.教員。
從城鄉學校教師數量來看,城市義務教育的師生比例比農村更加合理。在教師素質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城市教師明顯高于農村教師。從學科結構的角度來看,教師在城市學校經常有齊全的學科合理結構,而許多農村學校只配備基本語言和數學教師,缺乏在英語和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專業教師,音樂和物理等學科被視為次要的科目。
二、其非均衡發展的成因
1.教育哲學。
精英主義教育思想。義務教育能否實現均衡發展,首先是思想問題。沒有思想上的突破,均衡發展只能永遠停留在口號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得到社會的承認,形成普遍接受的理念,才能真正付諸實施或落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資源有限,大多數人接受了不平衡的發展模式。成績好的學生應接受比成績差的學生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有限的教育資源,應集中在“示范”學校、“重點”學校和“窗口”學校。
2.教師分配。
沒有老師就沒有學校教育。教師永遠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是學習的主體。實現素質與均衡的義務教育,關鍵在于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城鄉教師的巨大差異嚴重制約著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一方面,經濟無法保證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不斷拖累經濟,形成惡性循環。同時,農村教師隊伍極不穩定,“單向流動”現象普遍存在,已成為農村義務教育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另一方面,農村教師很少得到專業發展的機會。如,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培訓、教學研討、缺乏專家指導、難以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助等。這些不利條件導致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緩慢、教學長期低效、工作倦怠等問題,甚至使其專業發展滯后。
三、對策探尋
1.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傾斜和薄弱學校傾斜制度,使之成為一種理念和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制度有:一是大力完善和完善“以縣為本”的教育管理體制,徹底解決教師工資拖欠和挪用問題,切實落實國家辦學政策和制度。二是推進同工同酬和城市同工同酬制度化。確保同城教師同工同酬、同工同酬。三是教育財政資金政策向偏遠地區傾斜形成體系。
2.資金保障。
現階段,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根本的是資金投入。從早期的“以村為本”到目前的“以縣為本”的投資機制,存在著由于縣鄉政府財力不足,無法承擔義務教育負擔而導致教師工資拖欠等問題。因此,只有改變教育資金的投資機制,用最強大的財政資源規劃中央政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保障教育投資的問題,才能解決長期形成的城鄉教育、地區教育差距。
3.發展規劃。
理調整學校布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質量。根據城市化的主要策略和總體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合理調整和科學布局,在城市和農村地區中小學依照“幼兒園和小學靠近,初中在城鎮,高中學校在城市”的布局調整和規劃。鼓勵學校發展特色、標準、師資和人才。
4.教師發展。
建立教師流動體系。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教師定期流動的實踐和探索。但在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真正高素質的教師仍然難以進入農村學校。深入研究和大膽探索有效的城鄉教師流動體系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例如,當前教師人事制度的改革,“沒有學校登記管理”的實現,將有權雇傭教師市教育委員會,統一工作,統一的人事管理,統一的工資標準(特殊區域治療可以提高),統一分配教師,嚴格管理,科學評估,實現教師的整體調動流程。此外,教師流動制度化涉及到福利待遇、職稱評定、考核評價、后勤保障、流動率、流動年等問題,將是后續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武都區義務教育目前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武都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工作擺在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的重要位置,將“推進均衡發展,維護教育公平”作為武都區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實現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核心理念,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區教育事業呈現出“均衡、公平、和諧、優質、特色”發展的良好局面。
武都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06所,其中完小以上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17所;有教師6043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4584人(小學2875人、初中1709人);在校學生64078人(小學43783人、初中20295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5.4%。成功創建市級示范校20所,區級示范校38所,全區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達標率100%,綜合差異系數小學為0.58、初中為0.50,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參考文獻
[1]馮文全.現代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業圳.統籌城鄉與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產品供給[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3]汪丞.中日中小學教師流動之比較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11:65-69.
2018年度隴南市教育科學研究“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研究——武都區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現狀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LN[2018]133)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