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兒童福利院內孤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兒童福利院內孤殘學生的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并提出了幫助孤殘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為我國的兒童福利院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兒童福利院;孤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引言:
孤殘學生與普通學生有著本質上的差距,尤其是其自身的缺陷更容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學生由于缺少家庭的關懷,普遍存在性格孤僻的情況,當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也不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措施。
一、缺少安全感問題
缺少安全感是孤殘學生的一種常態,尤其是在不足3歲的幼兒身上最為常見。在這個年齡段當中,幼兒的本能是實現對于自我的保護,因而安全感對于幼兒就顯得格外重要。當幼兒缺少安全感時,極易出發恐懼心理,甚至多數幼兒會存在攻擊性行為。若學生在幼兒時期的攻擊性行為出現頻率較高,則這種攻擊性會延續到學生成年。
例如:我院某學生存在智力障礙問題,該學生在入院后的某一段時間內出現了高頻率眨眼的情況,且這種現象通過外界阻止及干擾并無緩和的情況。通過對于學生的觀察,我院判定該學生除智力障礙問題外并無其他方面的疾病,因而該學生高頻率眨眼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受到外界驚嚇所引發的。而教師所采取的制止手段則成為了學生眼中的刺激信號,從而導致眨眼的頻率逐漸增高。為幫助該學生解決問題,我院選擇了單獨隔離的措施,減少外界干擾源,學生在3個月后恢復正常。從本質來看,該學生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家庭的關愛以及歸屬感。由于兒童福利院的學生并未接受太多來自家庭的關愛,所以當此類學生成年后會對他人過度索取關愛或者過度忽視他人。
為解決學生缺少安全感的問題,我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教育措施:一是加強對于學生的關愛。關愛主要體現在對于學生的鼓勵以及表揚方面,且表揚學生時并無下限,只要學生不出現攻擊性行為即可進行表揚。二是豐富學生生活。豐富生活的方式要根據學生年齡進行分類,12歲以前的學生則要讓其進行大量的游戲,12歲之后的學生則要以學習或者讀書為主。對于12歲以前的學生而言,游戲能夠有效促進身體及智力的發展,讓學生獲得全方面的發展進步。三是鼓勵學生與他人進行溝通。對于低齡兒童而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無法替代同齡人之間的交流。通過與同齡人的交流,學生的天性可以得到釋放,可以充分體現自己的性格。四是加強獨立性培養。獨立性培養是幫助孤殘學生擺脫恐懼心理的有效手段,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實踐的機會,并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與表揚,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收獲自信,逐步脫離恐懼感,逐步實現獨立自主。
二、自卑感問題
研究表明,6-12歲是學生完善自我意識的關鍵年齡段,同時也是其思想意識成型的關鍵時期。孤殘學生與常規學生相比不僅僅在身體或智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且缺少家庭的關懷,因而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學生是最為容易出現自卑感表現的一個群體。當學生存在自卑現象時,往往會呈現出內外表現較大的反差現象,外表比較粗狂或者自大,但其內心卻較為空虛,缺少安全感。
例如:高年級孤殘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就是自卑感的主要表現之一。高年級孤殘學生在年幼時容易受到他人欺凌,且會因為實力差距而不去進行反抗,此類學生極易將暴力作為衡量實力的標準。隨著孤殘學生的年齡增長,其也會通過欺凌的方式樹立自我權威,從而尋找存在感與滿足感。這種學生雖然可以通過欺凌的方式去尋求發泄和心理的滿足,但本質上依然是自卑的表現。
為幫助孤殘學生克服自卑,兒童福利院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加強品德教育。開展品德教育時,教師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要充分認識到榜樣的力量,并通過樹立榜樣的形式來達到示范的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榜樣的光榮事例或者帶領學生觀看教育視頻,逐步實現學生品質的提高。二是尋找產生自卑感的原因。從本質來看,自卑感源自于外界對于某一個體的評價,且自卑感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而誕生的。對于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學生而言,同學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是導致孤殘學生產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均需要正確認識到錯誤評價對于一個孤殘學生的危害性。不僅僅要減少對于他人的不正確評價,更要避免將孤殘學生與其他人進行比對。其次,教師還要幫助孤殘學生正確看待自我的殘疾,學會樂觀面對,并逐步擺脫自卑感的困擾。三是實現對于殘疾部位的補償。孤殘學生可以通過對于其他身體機能的強化訓練來實現對于殘疾部位的補償,讓自己的其他身體機能成為自我驕傲的本錢。
三、生理發育問題
當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存在一定的偏差時,就會導致生理發育問題的出現。對于孤殘學生而言,其對于生理問題的求知欲望普遍無法得到滿足,學生不僅不會與同學進行交流,甚至在面對教師時也會難以啟齒。當學生的性功能逐步發育之后,會對異性產生較大的興趣,且多數孤殘學生具有自卑感問題,從而逐漸疏遠他人,尋求自我安慰或者產生早戀的現象。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均喜歡與同伴進行相處。當青春期的孤殘學生認定無法在集體當中尋找到存在感之后,會與其他相同的異性學生產生互相之間的吸引,最終引發早戀問題。解決孤殘學生生理發育問題的措施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開展性教育課程,讓學生正確認識生理發育。二是增加群體活動的頻率,讓學生在群體當中找到自我。三是給予正確指導,讓學生正確面對生理問題。
四、結語
綜合來看,兒童福利院教師要學會去發現孤殘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溝通、交流、傾聽等多種途徑與孤殘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逐步為孤殘兒童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春. 兒童福利院內孤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J]. 讀與寫, 2017, 14(15).
[2]鄧榆懷, 崔偉. 淺談孤殘兒童心理健康問題[J]. 心理醫生, 2015, 2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