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音樂治療對中職醫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日益進步的醫學領域中,心理問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其中醫護工作者需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音樂治療作為一門預防治療心理疾病的學科,擁有其獨特的功能已得到心理學界的認可和肯定,本文從中職醫護學生獨特的專業性質和音樂治療理論知識,具體分析音樂治療在醫護學生中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治療;中職;醫護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263-02
   一、學情分析
  1.社會環境。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中職醫護學生所承受的壓力也越見增大。由于年齡偏小,正處于青少年向成人轉化的過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極強的好奇心,自我調控能力相對薄弱,面臨各種觀念、競爭和各種情緒及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大多數年輕人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愛好,音樂治療作為親近學生的最好利器,用它獨特的魅力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引導。
  2.我校學生具體情況。我校學生入學年齡大多在十六周歲左右,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生,生源地大多都是省內各偏遠地區學生和部分成都本地籍學生組成,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占有絕大比重,家庭溫暖嚴重缺失。孩子在初中時對學習就產生了挫敗感,為了就業的需要,部分學生才自愿選擇就讀我校醫護類專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壓力就讀中職學校。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對所學專業認識理解不清晰,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較為薄弱,對中職課程不了解,面對繁雜的所學科目找不到學習方法,無法適應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學習成績提升不上去。被動學習的因素偏多,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教育教學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難。
  3.學生培養目標。醫護工作者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都被“白衣天使”、“圣潔美麗”等詞匯褒獎,它在醫務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但是學生進校學習僅僅是成績優異就能步入就業崗位,更多的是時刻以一顆醫護工作者仁愛的心態來要求學生,這就要從多方面來引導學生,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延伸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所以學生心理健康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二、音樂治療的起源和特點
  1.音樂治療的起源。在人類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太豐富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的表達方式也由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層面的探索。而今音樂在描述各種自然現象、飛禽走獸、奇特景象等方面也越來越逼真。由聽覺轉化的情緒體驗的藝術表達足以說明音樂的功能。比如放松訓練,通常是伴隨安靜的音樂,帶領者以溫柔有節奏的語調,引導感受者進入全身心放松的狀態,這正是音樂的魅力起到的感染效能。不得不說音樂能給人們心理更多的暗示和引導作用。正如醫護人員在從事工作時會遇到很多的壓力和競爭,也會有層出不窮的醫患關系。在他們壓力很大的時候,也可以用適合自己的不同類型的音樂來為自己放松。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自己內心的共鳴,為自己的情緒宣泄找到突破口。它不僅和人的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還有引導、治療的功效。
  2.音樂治療的特點。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發的明顯,心理治療手段也在不斷地發展,傳統的認知療法、會談技術、精神分析等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時學生情緒激昂時,大多都不被自己所控制,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治療就能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他以迅雷之勢主動介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緩解情緒來改變自己的認識,幫助達到恢復心理健康的目的。在傳統的心理治療中,大多都靠高昂的醫藥費和心理咨詢雙管齊下來對其治療,使得其成本相對較高,一般的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其高額的費用;而音樂治療是根據不同的患者類型播放其適合的音樂,操作方便,成本較低,無副作用,從而在幫助緩解不適時,也降低了治療成本。
  三、音樂治療對學生形成的影響
  1.音樂治療對情緒影響。我校學生還處于“三觀”未定的階段,很多孩子對于自己的情緒都不善于表達,遇到的問題都不愿意找有經驗的家長和老師傾訴,更多的選擇自我封閉。長此以往造成他們一些心理問題。作為老師,應找到更多的途徑讓學生舒緩身心,放松自我的各種壓力,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和生活,盡快融入新的環境中。在學生中大多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音樂類型基本都隨心而定,心情好的時候大多聽歡快的樂曲,心情悲傷時大多聽憂傷的旋律,他們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內心。音樂就像人的內心語言,與人進行心靈的溝通,通過音樂來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2.音樂治療對溝通交流的影響。職業學校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還要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現如今手機在學生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很多的學生寧愿爭當“低頭族”,也不愿意與周邊的老師、同學甚至家長交流,這樣會造成他們在溝通交流上造成一定的障礙。還有些學生因為自身的性格原因,不善于與人交流,從而缺乏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導致師生、同學間關系疏遠,遇到事情喜歡逃避,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幫助,也無正確的解決事情的方法,更甚者長期自我禁錮,產生有意識的躲避社交。音樂的獨特魅力能夠在人際溝通交流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輕松地卸下防備和恐懼,進入音樂的氛圍,慢慢敞開自己的心扉,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慢慢吐露自己的身心。老師可以借助音樂來搭建與學生的溝通橋梁,可以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比如:合唱團、器樂小分隊、音樂賞析,音樂表演等來促進師生的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樣不僅能幫助其走出自身陰影,在音樂活動中找到自信,也能夠鍛煉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從而加快音樂治療的步伐。
  3.音樂治療對行為的影響。行為是指在外界環境刺激下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反應。人們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以及個人的價值觀的影響下,表現出來的基本反應。中職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后直接進行職業教育,加上學生生源的參差不齊,導致大多數學生會在行為上出現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老師加倍重視,實時糾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完成中職教學教育目標。在音樂治療中學生出現的行為上的偏差更偏重于“內向型行為偏差”和“焦慮癥候群偏差”。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音樂治療的特點,運用其理論知識讓學生用聯想和移情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形態。來提升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4.音樂治療對人格健全的影響。中職時期是學生人格發展定性的主要階段,人格是人特有的、先天遺傳和后天發展形成的穩定思想和認知的統一。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是衡量一所學校人文的標志,也能提升學生的就業水平。音樂作為人文課程,它用它的特殊形式傳遞著美,著眼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鍛煉。
  四、總結與反思
  音樂治療目前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通過不斷地進步已經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風格。但是很多中職學校都還不具備音樂治療的條件,我校也僅僅是在探索階段,希望在我校開展、普及更多音樂治療方面的知識,促進課程本身發展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尤其是醫學生,由于專業的本身的特點,更需要嚴謹謙和的態度和知識的廣度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的壓力也比其他專業要高很多,他們對音樂治療的學習和了解,能夠幫助他們減輕各種心理壓力,有助于自我減壓,并提升其人文素養。
  音樂治療的功能和目的是以各種方式來促進人的身心健康,但是實施者在運用音樂治療時應該從音樂選材,聲音的大小強弱,因地制宜地使用,比如一些患有焦慮、心神不定、失眠健忘的人對于節奏歡快明亮的音樂就能起到滿意的療效,但節奏緊張、刺耳的噪聲就會對人的神經系統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傷害他們的功能器官,導致更多的生理性疾病,比如:血壓升高、惡心嘔吐、情緒不安等。所以音樂的表現形式變化多樣,這對老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思考,學生的問題也會不間斷地出現,音樂療法的研究也會因其發展而得到更大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鴻懿.音樂療法(一)[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1999,(1).51.
  [2]韓靜.淺談音樂心理治療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162.
  [3]鄧宏霞.中職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及思考[J].大眾科技,2012,(02)160-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5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