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論體育鍛煉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針對目前中職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體育鍛煉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促進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通過體育鍛煉調節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途徑,為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
  關鍵詞 體育鍛煉 中職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體育鍛煉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起著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培養個體自信、堅持的意志品質,而且可以改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調節人際關系等。因此,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中職學生的心理保健能力,解除心理困擾,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1中職生心理健康概況
  1.1自我評價過低
  這是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大部分學生由于初中成績不好長期承受著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指責和周圍同學們的歧視,部分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或者特困家庭,他們內心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感。與此同時,中職學生受到社會輿論和世俗觀念的影響,對職校還存在一定偏見,認為自己的未來很渺茫,因此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在這種自卑心理作用下,中職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表現出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
  1.2情緒情感消極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容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他們的情緒通常變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發,隨之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情緒自控能力較弱。
  1.3人際關系失調
  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開放性和封閉性的矛盾,即他們一方面渴望與他人平等交往,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可,彼此可以敞開心靈、真誠相待;另一方面他們又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暴露出心理封閉性,容易產生固執、多疑等不良情緒,甚至和身邊的同學朋友發生爭執、打架斗毆事件。
  2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2.1體育鍛煉與個體情緒
  醫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活躍個體的大腦神經組織,促使身體各神經細胞得到放松,從而使得緊張的大腦及身心得到釋放。國外學者McInman等人通過對運動后的群體測量發現,運動能促使焦慮、抑郁、緊張和心理紊亂等水平顯著降低,并使得愉快程度顯著提高。我國學者袁玉濤也認為:“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關系密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要好于較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而且兩者在焦慮、敵意、抑郁等因子方面有較大差異”。因此,中職學生可以多參加體育鍛煉,通過放松來緩解精神壓力。
  2.2體育運動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身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整體評價,由許多自我認知組成。大量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自我概念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體育活動中個體的優缺點、能力的高低、習慣的好壞以及影響力的強弱等都會表現出來,所以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個體認識自我。
  2.3體育鍛煉與人格品質
  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個體會經受種種情感體驗,如成功、失敗、挫折、感動、驚喜和痛苦等,需要參與運動的人具有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所以,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以幫助中職學生克服惰性,磨練意志。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認為,體育鍛煉還可以增強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控能力,促進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4體育鍛煉與人際關系
  體育鍛煉通常發生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不可避免會與他人產生聯系,尤其是團隊性的體育項目,需要與他人進行大量的交流。隨著在活動中直接或間接的溝通和交流,一方面可促使學生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團結協作,另一方面可幫助他們克服孤僻,增進相互交往從而獲得友誼。已有研究證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個體具有更加良好的人際關系。
  3通過體育鍛煉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3.1營造校園運動文化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文化對促進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校園體育運動文化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建立固定的體育健康宣傳欄;開展體育保健廣播;組織體育知識講座;成立各種體育社團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發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舉行體育節或校運會等。
  3.2確定合理科學的體育活動方式
  在體育常規課程中,讓學生對各種體育鍛煉方式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然后讓學生依據個人興趣愛好、自身身體素質以及個性特征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運動的心理需求并逐步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此外,通過舉辦各種體育活動來豐富中職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既而促進他們的人際關系,同時也讓他們在體育比賽的成敗中磨練意志,為今后勇于面對挫折打下基礎。
  3.3實施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體育計劃
  第一,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養。培養懂得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一定心理輔導技巧的教師隊伍,幫助教師有意識并科學系統地運用心理學理論方法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第二,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課堂氛圍。第三,挖掘體育課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第四,實現教學評估多樣化。
  總之,體育鍛煉可以調節和改善中職生各種不良的心理癥狀,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同時,體育鍛煉方便易行,見效快,學生樂于接受,使得在改善心理問題方面有著其它治療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建議學校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加強中職生對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功能的認識,提高其體育鍛煉興趣,幫助其養成自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全面提高其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聶中寶.中職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強化策略[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4(03):189.
  [2] 粟世健,梁威.談談體育鍛煉對中職生心理的調節作用與調節途徑[J].廣西教育,2014(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7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